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2018-09-28 00:12肖蕾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媒介新闻传播作用

肖蕾

【摘 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媒公共领域不断健全,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我国的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传播作用、公民素质等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在促进传媒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介;新闻传播;作用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更灵活的形式,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了其便捷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传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新媒体以其快捷性和广泛性促进新闻传播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媒公共领域不断健全,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的新闻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从传播途径来看,新媒体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播和欢迎,证明它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审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从表现手法上看,新媒体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极少,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焦点,并抒发自我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随时关注、发送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以往,传递新闻事件是记者的主要职责,但现在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不少社会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向其他人传递自身的感受及对某件事情的针对性想法。由于社会群体的角度差异,相对于记者的专业性而言,社会群体往往能够创造出更鲜明的事件看法。当然,论专业性而言,记者仍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群体在新闻采集中的重要价值。同时,有不少群体能够目睹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对于社会群体中所发展的新闻人才,其所存在的价值并不亚于专业性的记者,其同样占据重要的社会地位。

随着传播理念的转变,传媒逐渐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信息传播者变身为一个贴近受众需求的服务者。随着“三贴近”原则逐渐贯彻落实到我国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传媒开始观察受众的需求,反映受众的心声,给予受众讨论和发言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和平台。 二、提升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近年来,媒介融合逐渐成为新闻信息传导的主要模式。媒介融合是指将多种媒介方式进行联合,汲取各个媒介方式的特点,以创造出更有价值、更趋向于社会潮流的媒介新形式。媒介融合后,可增加不同媒介传递的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并运营出一套以独立运转、程序完善、规范操作于一体的新型媒介形式。对于某些突发事件,社会群体可通过相机、电脑等对事件进行描述,相对于传统的新闻采集而言,这种信息采集方法具有更大的时间及空间优势。且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发展,可对新闻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拍摄及发布。随着网络论坛的不断发展,微博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作为一个言论自由的技术平台,社会人士可发表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独特看法,为某件社会事件进行评价、谈论。这使得社会群体对于新闻采编的积极性明显升高,有不少群体在进行言论发表时可以获得共鸣,体现了社会群体的重要性。

三、新媒体将对传统媒体的变革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其在时效性、交互性以及信息量都具有更多优势,随着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催生出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2]记者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对受访者进行随时随地的采访。受访者也不会因为面对镜头或面对记者而感到紧张,可以更自然地回答提问,采访效果更好。在这方面,中国之声开创了先河,其自2011年8月改版以来,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微博近80%都是原创,与受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两会”期间,中国之声更是充分利用微博进行预告、问题征集,并首次在《做客中央台》直播间设立微博大屏幕,邀请名人参与和微博用户的互动。在日常节目中,它还开设了专门的微信环节,在微信平台提前发布讨论的问题,并在节目中挑选有代表性的网友微信留言,大大地提高了频率在年轻受众之中的影响力。电视中的新闻同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属于公众订阅号的一种,自2013年推出以来,关注人数逐年大幅度提升。“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主要向订阅用户推送时政、财经、社会等多种领域的重点新闻信息,以新媒体平台延续电视新闻传播舆论引导作用扩大传播面,弥补电视新闻传播固有模式的不足之处,充实传统媒体的新闻版块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纷纷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号,传统媒体的受众由单纯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了内容的生产和供应者。而传统媒体也适时引入微博和微信的资讯到日常新闻版块中,丰富了版块的内容。新媒体的应用,首先是提供给受众能直接和主持人接触的平台,实现了一对多的交流,拉近了主持人和受众的距离。其次,由于受众的集思广益,也为主持人增加了更多的节目话题,使得主持人拥有更多接地气的谈资。通过新媒体平台,受众还能对节目整体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让主持人能够根据这些反馈,对节目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主持人与微信用户进行互动,让用户听到真实的声音,可以吸引微信用户的关注。例如高考前夕,央视《新闻周刊》在其微信公共账号上发布了白岩松对考生的祝福留言。通过微信收听白岩松的祝福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都很新奇,跟节目中严肃的老白不同,微信中的他更亲和更真实,让受众对主持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年轻受众对主持人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和无线终端的进一步推广,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对传统媒体产生更大的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一些新的传播手段所塑造的公共空间促成了一系列社会事件的改良和推进。如人们对“郭美美事件”的讨论推动了慈善事业的透明,“7·23”动车事故推动了铁路部门的变革,“小悦悦事件”的讨论则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建设。这些无不彰显了网络媒体作为公众发言席的作用,推动了相关事件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一切,在没有新媒体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对社会热点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得公众在公共领域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批判性意见,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只有理性的、科学的意见表达才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公共领域,那些不假思索、有失偏颇、随意发表的意见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显然是有害的。如今,人们接触的信息量变多了,视野变得开阔了,知识面和思维能力都大大加强,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观点的表达变得越来越趋于理性和成熟,不再像过去那样极端和随意,这也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随着公民话语权的提高,传媒的公共领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人肉搜索”、“网络红人”等不健康的传播现象出现在了传媒的公共领域,这些不理性的話语权抑制了公共领域的正能量,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新媒体平台可以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平台互相推广,比如央视的新闻联播中同样在推广新媒体平台,新闻联播结束语往往会说“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而在新媒体平台中又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对传统媒体的宣传,既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了新闻的受众广度与深度,又反过来长期有效地推广了电视新闻,实现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桑英:《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微博为例》[J].新闻知识2010(05):62-63

[2]唐蓉:《突发事件中新媒体报道的先锋作用》[J].记者摇篮2013(08):35-36

猜你喜欢
新媒介新闻传播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