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龄前儿童的亲子阅读

2018-09-28 00:12向陈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亲子阅读儿童

向陈

【摘 要】日渐流行的亲子阅读具有启迪儿童智慧,提高父母的育儿能力,融洽亲子关系等诸多益处。对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孩子选择适龄的阅读内容和方法,让孩子和父母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亲子阅读

全民阅读时代,以儿童为中心,以快乐为原则,以亲子共同成长为目的的亲子阅读活动日渐流行。本文拟在阐释亲子阅读益处的基础上,按年龄,分阶段,对学龄前儿童(0至6岁)亲子阅读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一、亲子阅读正当时

亲子阅读是指以书本为媒介,以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为纽带,让孩子与父母在共同阅读中分享阅读快乐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亲子阅读活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早已蔚然成风,无数家庭从中受益。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重视文字阅读,轻视图画阅读的传统阅读习惯根深蒂固,父母往往热衷于对学龄前儿童提前进行单纯的识字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保护和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亲子阅读也难以实现。近年来,“党和国家将阅读推广工作提到了民族复兴的伟大高度” 【1】,“全民阅读时代已经来临” 【2】,全社会的阅读观念和教育理念都在不断更新,以儿童为中心,以快乐为原则,以亲子共同成长为目的的亲子阅读开始流行起来。如今,亲子阅读书籍正成为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热销商品,亲子阅读课程正成为线上、线下婴幼儿早教课程的热门科目,亲子阅读活动正成为家庭、幼儿绘本馆、幼儿园和社区的重要亲子体验活动。

二、亲子阅读益处多

“親子阅读活动能够盛行,是国家大力引导、扶持阅读推广工作的结果” 【3】,也是亲子阅读自身魅力的体现。对孩子而言,亲子阅读是启迪智慧的最佳方式;对父母而言,亲子阅读是提高育儿能力的最好途径;对孩子和父母而言,亲子阅读是融洽亲子关系的最优纽带。

(一)启迪儿童智慧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黄金钥匙,每一个渴望获得智慧的人,都要与书籍为伴,与阅读结缘。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大多数还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基础教育,不会识文断字,也就无法实现独立阅读。这一阶段的儿童,亲近书籍的唯一途径便是亲子阅读。只要父母懂得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龄的阅读素材,并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书籍的内容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就可以与父母一起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首先,简单的看图识物、看图数数、看图说话可以启迪孩子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让孩子的口头语言更丰富,对数量、顺序、色彩、形状和空间更敏感。最重要的是,使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内心爱上阅读;其次,通过图画呈现的日常生活故事、自我成长故事、自然探索故事可以启迪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让孩子乐于社交,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孩子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控制自己的情绪,渐渐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友好相处;再次,配乐有声图书可以启迪孩子的音乐智能,让孩子对节奏、旋律、音调、音色的感觉和认识不断增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韵律美,体验音乐的神奇。此外,对于低龄孩子而言,拿书、翻书、收拾书本身就是一系列略有难度的运动,反复练习、完成这些动作,可以启迪孩子的肢体运作智能,促进孩子手脑并用,手眼协调。

(二)提高育儿能力

亲子阅读的主体,除了孩子,还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父亲或母亲。对于孩子而言,通过亲子阅读启迪智慧必不可少,对于父母而言,通过亲子阅读提高育儿能力也不可或缺。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父母的育儿能力也不例外。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通过童书了解儿童的世界,可以懂得用孩童的眼光看待孩童,用纯真的思维拥抱纯真,可以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原理复杂的自然现象,用简明直观的图画向孩子描绘含义复杂的社会规则,可以掌握陪孩子的方法和爱孩子的真谛。每一次亲子阅读,都是父母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不断成长的旅程。

(三)融洽亲子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和谐的亲子关系不是天然存在,也不能陡然建立起来,它需要父母长期的付出,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爱的沉淀。亲子阅读是一个父母全程参与,全心陪伴,孩子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语言的交流,有眼神的交汇,有肢体的接触,更有心灵的互动。亲子阅读是学习,更是游戏,是亲子共读,更是亲子同乐。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也应该通过亲子阅读,增加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感情,融洽亲子关系。

三、亲子阅读分阶段

对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孩子选择适龄的阅读内容和方法,让孩子和父母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阅读等于陪伴(0至2岁)

0至2岁的宝宝,还处于婴儿期,吃喝拉撒睡都要依赖于父母,需要父母全天候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于这一时期的宝宝,亲子阅读最大的意义与最好的方法都在于爸爸妈妈的高质量陪伴。科学育儿中的高质量陪伴,是指一种看护人和宝宝之间全身心投入的互动,是“双方都因为共同拥有的一段相伴时光而体验到快乐、充实、滋养身心的良好状态”【4】。父母在宝宝睡醒、吃饱之后,将之抱在怀中,捧一本自己心仪的好书,投入地朗读,大多数宝宝都会很乐意听到父母愉悦的声音,也会迅速注意到父母手中的书籍,并渐渐发现眼前的书本与爸爸妈妈好听的声音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从而感知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种阅读陪伴,就是一种高质量的早期陪伴,就是对宝宝最有效的阅读启蒙。

0至1岁时,父母在宝宝面前阅读的书籍,可选择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凡父母感兴趣的图书、杂志、报纸都可以拿来阅读,重要的不是父母读了什么,而是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读书很快乐。这种愉悦的氛围,会让孩子在人生伊始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从内心爱上书本,迷恋阅读。当然,如果父母本身喜欢唐诗宋词,热爱《新月集》、《草叶集》,可以很投入、很愉快地为宝宝诵读中外名家的诗篇,让宝宝的心灵从小就被注入最营养的人类精神食粮,那就更好了。不要认为此时的宝宝听不懂,没有学习能力,其实,此阶段飘进宝宝耳中的所有语言都会在其头脑中沉淀下来,日积月累,最终内化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抱着宝宝阅读,应该尽量阅读纸质书籍,不要用电子产品来做亲子阅读。一方面,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电纸书,都难免有一定的辐射,对宝宝的身体特别是视力发展不利;另一方面,宝宝如果耳闻目染了父母对电子产品的无限依赖,也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长大后很容易陷入电子游戏中,不可自拔。

1至2岁时,宝宝开始牙牙学语,父母除了可以继续朗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选读名著经典,让宝宝沉浸在书声营造的快乐氛围之中,还应该选购一些壁画、挂图和大卡片,和孩子一起赏图、识物。父母应该注意选择色彩明亮、构图简单、好看易认的图卡,将之悬挂、摆放在宝宝触目所及的地方,并不厌其烦地为孩子讲解。父母讲解的内容也要浅显易懂,要先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再说明这个物品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一开始,对于父母的解说,宝宝可能因为听不懂而兴趣不大,但是,只要宝宝不排斥、不抗拒,父母就应该引导宝宝多看、多听、多学语,这样,宝宝才能较快完成最初的语汇积累,并渐渐开口和成人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成长速度各不相同,开口说话的时间也不尽相同。父母既不要勉强宝宝过早地开口,更不能指责宝宝不愿意看图和跟读,也不要迷信贵人语迟的民间说法,将宝宝不开口说话视为吉兆,忽视孩子的语言训练。一般而言,孩子两岁前,就应该通过看图识物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了,如果两岁时不开口,父母可以一边加强孩子的语言积累,一边耐心等待,但到了三岁还不说话,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诊断、治疗了。

(二)阅读等于游戏(2至4岁)

2至4岁的儿童,会逐步迈入第一个语言发展敏感期,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语言食粮,才能积累足量的词汇,学会表达和交流。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孩子进行语感启蒙,词汇积累和口头表达训练,是家庭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2至4岁孩子对于学习的概念大多没有清晰的认识,不會识字,识图能力也有限,一般对传统书籍的兴趣都不大,但是,适合这个年龄孩子阅读的玩具书却能让他们爱不释手。例如,能满足2岁宝宝抠、挖欲望的洞洞书,能让3岁儿童翻开夹页寻找惊喜的翻翻书,以及既能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又能将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贴纸书等。玩具书集玩具的有趣与传统书籍的益智特征于一身,既好玩,又易学,是对低龄儿童开展亲子阅读的最好材料。在陪孩子玩转各种玩具书的过程中,父母也会找回童心,乐在其中。当然,由于玩具书对纸张的要求比传统书籍高,设计也较为复杂,制作相对繁琐,价格普遍高于普通童书,“购买大量的玩具书,对于工薪阶层家庭而言,无疑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5】。父母可以向家有大童的邻居、同学、同事借一些孩子小时候读过的旧书,也可以和同龄宝宝家庭交换玩具书,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用家中的旧年画、旧杂志、旧报纸制作玩具书,并可鼓励宝宝一起参与制书,让宝宝获得亲手制作阅读材料的美好体验,从而更加爱读书、爱创造。

除了玩具书,儿童绘本也是这一阶段宝宝的主要阅读材料。两三岁的儿童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做游戏,父母不妨抓住孩子这一显著特点,将绘本阅读与讲故事、做游戏融为一体。父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看绘本上的图画,再给孩子讲图画中的小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扮演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将故事像演话剧一样完完整整地演绎出来。父母要鼓励孩子认真看图,仔细听故事,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尽量把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也要和孩子多沟通,多幻想,演出自己的风格,演成孩子喜欢的、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结局。从看到听再到演绎,实际上就是一个感知、学习、实践、创造的过程。这种图画+故事+表演的绘本阅读方式,能将阅读与实践紧密结合,能让孩子学得轻松,玩得尽兴。

(三)阅读等于学习(4至6岁)

4至6岁的儿童,大多已经在幼儿园接受过一定时间正规、系统的学前教育,对读书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父母可以在亲子阅读中教孩子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阅读中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最基础的阅读方法是泛读和精读。四岁以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来读书。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幼儿绘本馆、少儿图书馆、儿童书店等童书丰富的地方,让孩子学习浏览图书,练习泛读。离开这些阅读场所时,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两到三本他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籍,借回或者购买下来,让孩子在家仔细地,反复地精读。泛读的书籍,父母应该询问孩子,读到了哪些图画,主角是谁,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孩子如果回答不完整也没有关系,只要说个大概便达到了泛读的效果;精读的书籍,父母自己也要认真阅读,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读。父母还要根据绘本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要鼓励孩子寻找故事中的细节,要启发孩子根据看到的内容判断,推理和想象,要让孩子每读一遍都能获得新的收获。

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每一天,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作为家庭亲子阅读时间,一般可以选择清晨或者晚饭后,时间不用多,10到15分钟足够,因为孩子年龄尚小,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这个家庭阅读时间,父母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家务,关闭电脑和手机,孩子也要放下手里的玩具和零食,大人孩子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孩子就能形成专心阅读,专注于学习的好习惯,受益终生。另一方面,父母应该养成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好习惯,并鼓励孩子效仿。家里应该随处可见书本,不要害怕凌乱,只要摆放得当,处处书香即是处处风景。大人孩子,书籍随手可得,也就随时可读可学。外出时,要像记得给孩子带水壶一样,一定不忘给孩子带上一本他们喜欢的书籍。等人等车时,都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天长日久,孩子自然可以养成见缝插针阅读、学习的好习惯。此外,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爱护书籍,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要让孩子健康阅读,快乐阅读。

总之,只要父母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孩子提供适龄的书籍,陪伴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孩子就能最大限度地从亲子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快乐,并能尽早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覃振华,早期阅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35.

[2]李宏,阅读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45.

[3]陈明汉,图书阅读与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8,44.

[4]周平,试阅读启蒙教育[J],现代教育,2018,38(4),59.

[5]林萧,幼儿阅读兴趣培养[J],科技与教育,2018,45(3),35.

猜你喜欢
亲子阅读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留守儿童
基于绘本的系列亲子阅读游戏开发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