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的策略分析

2018-09-28 00:12李婧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双一流

李婧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日趋迫切,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格局。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加强调内涵发展,本文从教学内容国际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国际化、学生流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学术和科研国际化、全球治理参与国际化等角度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已超越教育政策层面而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颁布了多项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政策,高等教育国际化也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以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0世纪中叶以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兴起并逐渐流行开来。美国学者布茨指出大学国际化应当包括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培训流动、跨国研究、研究人员和学生的跨国流动、保证教育扶持与合作的国际体系。英国学者达尔文提出大学国际化的四项衡量指标:一是享有国际学术中心声誉,二是拥有充足的研究基金,三是用够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四是能够吸引全球范围内优秀师资和学生。简·奈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院校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功能和供给中融入国际、跨文化或者全球化维度的过程,它为知识经济全球化提供知识并输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以组织管理、课程教学、人员流动、科研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将交流合作及国际化的理念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之中的过程。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后半期开始积极推动本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欧洲29国教育部长1996年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美国1996年制定了《国际教育法》,并在此后连续出台多个政策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国际化观念推行教育改革。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凸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迅猛。2012年,美国颁布了《全球性的成功:国际教育及参与(2012—2016年)》,首次明确把国际教育置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2年,加拿大发布了《国际教育:加拿大未来繁荣的关键驱动力量》;2013年,英国颁布了国际教育战略——《国际教育战略:全球增长和繁荣》。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重新思考教育:迈向全球共同事业》,指出教育要进一步成为全球“共同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起,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际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领域促进作用的日益凸显,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蓝图。2016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成为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过去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际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全国649所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科研、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9个方面的57项指标。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是国际化作为高校的发展战略受到高度重视:95%的学校在其发展战略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93%的高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89%的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大多数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际化组织与管理机制:86.5%的学校设置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75%的学校建立了国际化推进办公室,在国际化相关规章制定建设方面表现积极;95.5%的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与国际化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96.4%的学校能根据国际化发展需求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修改和完善外事管理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如国际化办学能力和质量与规模和速度不相匹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配失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低、学科专业设置重复,学生双向流动不均衡,国家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显露,国家2016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体现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三个特点:服务大局、双向开放、提升水平,标志著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由“发展”阶段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三、“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如前文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颇具规模,如何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是下一步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一)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国际化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等核心要素中,要鼓励学科交叉,打破专业壁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将国际前沿问题和技术成果引入课堂。增设跨文化、涉外专业或与国际事务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建构和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加大提升外语课程的比例,创造相对纯粹的外语授课和学生实践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完善国际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

完善科学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是高等级教育国际化战略有效实施的坚实基础。首先要完善大外事工作机制,提高教育领导者、院系单位和教育参加者的国际化意识,让院系和师生从被动地参与转变为主动融入学校国际化建设, 使教育国际化从要求变为需求。其次要创造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态,管理服务方式,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更多共同学习生活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再次,推进学校管理人员境外培训,加强对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外事工作能力的培养,建立起一只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和服务支撑队伍。

(三)形成学生双向流动的格局

在教育国际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人才国际化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改变学生“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流动”和“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的模式,实现国际学生的双向流动,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此外,既要重视生源国际化,也要重视学习经历国际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课程合作、远程教育、短期交流等形式的学生流动,优化和创新国际学生培养从招生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提高国际学生的教育质量。

(四)推动师资队伍结构的国际化

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是国际化助力学科和科研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不断完善人才发现、引进、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大海外人才和学术团队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有潜力的青年学者的引进。在吸引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潜力大、外语水平高、国际活动能力强、能够与国际同行对话和合作的高水平人才,积极鼓励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使其成为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头力量。

(五)强化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不但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而且是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尖端力量,在国际化进程中要体现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因此,要在國际领域寻求高水平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精选友好大学中的名校,以学科为突破口,通过建立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充分调动国际学术科研资源,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助推高校科研能力提升和“一流学科”建设。

(六)共同加入全球教育治理

应鼓励教育机构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高校要放眼世界,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熟悉和掌握国际普遍接受的规则,加强与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对话和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教育行动,在普遍性和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声音,使我国从国际教育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制定者和实施者。

四、结束语

回望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水平、层次和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步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努力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提出科学合理对策和建议,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永华,王颖,李敏,武宸.研究型大学国际化“4S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6(8):152-159.

[2]蔡言厚,赵德国,冯用军.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年度评估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20-24.

[3]张红伟,李晨英,刘子瑜.“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流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基于C9高校“十三五”规划文本的量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72-79.

[4]任友群.“双一流”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6(3):15-17.

[5]胡建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8(3):1-6.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双一流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