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的书法形式分析

2018-09-29 05:44吕宁尔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傅山形式

吕宁尔

摘要:本文通过对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的外形变化,线方向变化,用笔与点画线条的提按变化,转折处的方圆顺递变化,字内空间的交接疏密变化等归纳其形式表现,并以此探求书法形式语言与艺术特征表现的规律。

关键词: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形式

一、傅山与《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简介

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号丹崖翁,傅道人,真山,大笑下士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清初最为著名学者之一,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子,精通医术,亦善书画。

傅山的书法主要以颜(真卿)为基,追摹魏晋及宋、元、明诸家,为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张瑞图后之重镇。他强调:“作字先做人,人奇字亦古。”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傅山作为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狂放不羁的个性书风,充满着自由和叛逆的色彩,对清代草书书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作品不失为傅山草书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如图1)。此草书笔势连绵缠绕,体态俯仰欹侧,线条婉转飘逸,盘曲缠绕,天真烂漫,极富动感和韵味。正如清代郭尚先所云:“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

二、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的艺术形式分析

(一)外形的变化

汉字基本型大体以方形、长形、扁形三种,在此基础上引发不规则形。如:三角形、梯形、多边形等。此帖中的字型以长形为主。如:“俱”、“刺”、“颠”、“橘”、“青”、“重”、“锦”(如图2)。

扁形字以左右结构与独体字为主。如:“绕”、“山”(如图3)。三角形字。如:“赤”、“合”(如图4)。

《白盐赤河七言诗轴》在这些基本形基础上通过连带关系。从而赋予了字形更多的欹侧变化。如“丹青”、“复衔”、“重楼”(如图5)。

而正因为这些连带,才使得整行字的重心保持在同一线上。可以说,去掉这些连带关系,单个字的重心是不平衡的。如:“重”、“楼”(如图6)。

此外,此帖中的“俱”、“缭”、“绕”、“林”、“合”等通过外围笔画的伸展与欹侧,显现出了较强的动感(如图7)。

在以上欹侧变化中,《白盐赤河七言轴诗》中运用了齐边的方式来处理字形四边的“整”、“散”,关系,边齐则“整”,不齐则“零散”。传统中将边的不齐方式称为“展”,齐称为“促”。而“展”和“促”即所谓的“开式”和“合式”。如:“刺”、“闾”、“复”、“楼”、“悬”,通过外围笔画和部首间的粘连达到“紧边”的目的,很好的表现了“合式”(如图8)

(二)线方向分析

在书法中,任何一根线条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具有延伸和发展的视觉倾向,称之为“笔势”、“线势”。“米字轴线图”即是书法的标准的视觉方向。在书法中,书法线条运动无论是直线、曲线,其运动的轨迹都是在横向、纵向、斜向三个基本方向上发展的。具体到点画中,水平方向如“横”,垂直方向如“竖”,斜向则是除了“横”、“竖”以外的笔画,如“撇”、“捺”、“挑”等,甚至于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属于斜的方向。

1.水平线和横向线

在传统中,“横”又分为“平横”,“仰横”,“俯横”在所有的横向笔画中,一切变化都是“平”、“仰”、“覆”的变式。如:“青”(如图9-1)。

2.垂直线与竖向线

在线流中,竖又分为“直竖”,“相向竖”,“相背竖”。在所有纵向笔画中,一切变化都是“直”、“向”、“背”的变式。如:“橘”、“林”(如图9-2)。

3.斜线与对角线

斜线处于任何状态时都是具有一种“向心”或“离心”的视觉倾向性。斜线在此帖中的比重最大。如“合”第一笔的伸展使得整个字处于一种“离心”状态。右边的紧边达到平衡的作用;“绣”跌宕感十足而又不失平衡(如图9-3)。

4.所有的同方向的线(同向线)的重复可以加强同向的一种节奏感,故重复的数量可以决定节奏感的强弱。如:“青”横线的重复平行排列,加之横线的平仰俯变化,使节奏感变得活泼,丰富(如图10-1)。“书”横向线几近水平线,稳定性较强,以补正下部“日”字的旋绕欹侧。此字线条的直曲对比夸张鲜明(如图10-2)。“楼”、“悬”这两个字斜线笔势与对角线平行,故节奏感较强(如图10-3)。

(三)用笔与点画线条的提按变化

傅山笔法外拓,直追王献之。圆多于方,起讫不经意;线性浑脱虚灵,精细突兀,轻重对比大;线型圆浑饱满,张力感强;视觉效果有枯藤盘纤之致。这与其同时期的王铎用笔迥然不同。王铎笔法内撅,直追王羲之。方多于圆,起讫着力;线条斩截果断,沉实觚棱,夭矫多变;线型纵横欹侧,透力感强;视觉效果有精金削玉之感。而傅山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和学习了王铎。

《白盐赤河七言轴诗》中单根线形以平动为主调,提按在转折处并无太多明显的变化,但并非减省了提按,只是其提按在单线行進中。重笔顿按时放缓笔速,减力后急增笔速,如此呈现了单线行进中的粗、重、润——细、轻、枯的并无规律性的线质变化。如:“白”、“枫”、“林”、“橘”、“重”(如图11)。

(四)转折处的方圆顺逆变化

历代草书讲求圆转流动、方圆结合,直方处往往位于字的一些转折处。

傅山草书笔画转折处大都为曲转圆折,故近似倒“U”形的曲转,连续折点则形成“3”或连续扁“3”式走线轨迹。由于其广泛的曲圆走势以致点线多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各种方向的连续“3”形。如:“绣”、“悬”、“锦”、“青”、“衔”(如图12)。

怀素是用曲圆较多的草书大家,其转折点亦常形成“U”形与“3”形,但怀素曲折的比例小于傅山。怀素自叙帖中,直挺和方折点虽在少数却比较醒目,书写速度流畅感不如傅山草书。

多处转折时的弧线的顺逆反转又构成“S”式线型。略早如傅山的张瑞图的草书也有大量连续折叠横势线,但与傅山正相反,张氏全用方折直转,呈现连续“Z”型线型,构出大量的锋利锐角。张瑞图的“方”与傅山的“圆”在做品转折处这一细节上彰显无余,体现了这两位革新派大家各自最鲜明的形式特征。

而“S”式线型往往与前后连线又构成“8”回环式线型。这些相缠绕、交错的封闭或未全封闭几乎令人分不清楚的“8线团”有着极明显的线质变化,或粗或细、或润或燥,这就令它们给人视觉上的丰富性不仅仅是简单的萦绕了。如:“接”、“巅”、“林”、“树”、“重”、“楼”(如图13)。

此外,由于傅山草书为“一笔书”,故出现转折点比较频繁。但傅山运用圆转方折逆势折笔,顺势转笔,相结合方式,避免了技法上的单调。如:“刺”、“丹”、“青”、“合”(如图14)。

(五)字内空间的交接疏密变化

书法的空间形象就是运用墨线(黑)对纸张空白(白)进行“间隔”、“分隔”之后呈现的种种不同的图形。而字内空间(内白)通过线条与线条之间的交接挤压表现出来的。纵观整个字帖,内白多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其次是不规则的椭圆形和梯形等(如图15)。傅山繁化单字,以行楷结字法组构大草单字,且对引带连线接也不例外,通过实连造成许多封闭的或半封闭的内白。这些或大或小的内白完形运动流畅,圆中带方,并构出了一些锋利锐角,这说明傅山草书用线圆转曲折,缠绵连绕,变幻莫测(如图15)。

“密”与“满”的空间布局是傅山草书的一大特色,其草书结构竭力追求繁复化,他的“繁草”弧圆曲线交错,挤靠,及至并线,重叠,极尽单字内部空间分割之能,加之字间距,行间距小,交错的曲线(黑与实)与线间空隙(白与虚)争夺有限的纸面空间,给人惊人的视觉冲击。如:“复衔”、“重楼”

傅山“繁复一笔书”将字的点画完全连结起来,连笔与实笔等粗,大大增加线的莹绕密度。如:“刺”、“缭”、“绕”、“绣”(如图16-2)。

三、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的艺术特征归纳

通过对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的形式分析,可以得出傅山草书的以下特征:

1.傅山对曲圆线与弧折的偏极追求,处处用曲使圆,有意避忌方势,以致于蛇藤萦纡,回环盘旋,弧圈密布,连绵不绝。而傅山草书却与常规和经典有很大差异;

2.从单字局部到整字都求满求密,有意识地繁化结构,以行楷结构为大草结字,将常规中不实写的笔画落墨实写。

3.用笔以我为主,恣意线条行进中随意变换轻重笔,造成点线粗细无规律变化,点线的细节变化显得随机、无法可依。墨的侵染、枯笔的程度、粗细线的对比鲜明夸张;

4.字结构、字形奇异又随势的布置,极尽变形、夸张、异体之态。

综上所述,傅山其行草书极度追求“变”,点线完全“弧圈化”,更为夸张的变形,繁密盤绕的“一笔书”,充分地体现了他那倔强、耿直、狂放不羁的人格魅力,同时以傅山为代表的这种张扬激进的浪漫主义书风,把明末清初的大草推向了草书史上的又一巅峰。

四、结语

傅山草书的个性与革新仅从傅山的精神气节和为人处事方面去解析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着对傅山《白盐赤河七言诗轴》进行形式分析,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和挑战,这对于我们学习傅山更具吸引力和专注性。

猜你喜欢
傅山形式
傅山的“四宁四毋”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先生的画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了不起的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