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戏曲中的假定性遇上电视艺术

2018-09-29 05:44李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媒戏曲戏剧

李楠

摘要:对于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来说,假定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并不是在电视上机械地再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定性是艺术固有的本质。在古老东方的戏剧舞台上,假定性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现代传媒发展中,我们应当通过假定性这种艺术形式更好地完成艺术创作,使戏剧电视艺术创作展现出更加简单唯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假定性;戏剧;戏曲;电视艺术;传媒

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不单单是对人与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艺术创作者们根据艺术规律对其进行的艺术创造。在这种创造和表演中,“假定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作用,将生活以带有艺术美感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区别于简单模仿生活的“艺术真实”。

模仿生活从本身来讲是没有错的,自然和生活原本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艺术的可贵便贵在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自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说起假定性,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传统戏曲,以及近几十年来戏剧界,尤其是俄国戏剧家们对中国戏曲中假定性的评价和研究。1935年,梅兰芳率剧团访苏,引起了苏联戏剧界的一次波澜。伟大的戏剧导演梅耶荷德在看过梅兰芳的表演之后曾说,他并不希望戏剧工作者们机械地模仿中国戏曲演员的某些具体表现手法,而是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汲取最宝贵的,失去了它们戏剧生命就会枯竭的精华”。

这里提到的精华就是假定性。梅耶荷德确信,假定性就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本质和精华。失去了精华,戏剧的生命便会枯竭。

传媒艺术中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正所谓“戏要像戏”。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是相通的,像国画一样,任何一种离开假定性的艺术形式都是失去灵魂的。电视艺术也同国画一样,“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都知道,影视艺术中不会真的杀人,不会真实地分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电视艺术中的真实都不可能等同于生活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正如花蜜来自于花蕊,但不是花蕊。假定性正是體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提纯之间紧密联系而又不能等同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以鞭代马”这种独特的假定性形式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是也独树一帜的。但是在七十多年前的欧洲,这样的假定性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用鞭子代替骑马来表现马上作战,与俄国人用真人在舞台上骑着真马进行厮杀比起来,前者则被认作是“不开化”的表现。这种见解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原则的扭曲,强烈的自然主义在上个世纪的欧洲戏剧表演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创作倾向。最早支持假定性戏剧的艺术家之一梅耶荷德曾经大胆断言,这种倾向最终将会使戏剧走向荒唐。事实上,那些真正不开化的人,正是那些否认假定性本质,反而把自然主义看作是艺术真实的人。几十年的事实证明,那些“逼真”地将真马骑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方法确实是荒唐的,以至于最后,用来代替真马的鞭子终于把那些背上坐着英勇士兵的真马赶下了舞台。“当西方戏剧家提出以板凳代马的‘高招时,中国的戏曲家早已在‘以鞭代马了”。

中国传统戏曲所表现的独特魅力一直被戏剧工作者们所关注和借鉴。这种独特的魅力是与观众在赏戏时的审美心理以及想象力是分不开的。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京剧这门表演艺术的发展,是充分运用观众的想象力,把舞蹈逐渐发展为不但能抒情,且能活生生地表现人们在各种环境中的特定动作;除了表现外在,还能表现人的内心。焦菊隐也曾经在书中提到过:“在戏曲的表演中,只要演员的心到,眼到,手到,观众就能真实地感受到。戏曲非常重视和相信观众的丰富想象力。演员只要心中有物,他就有把握把观众引到想象和生活的记忆中去,使观众感到某种物体的存在……中国戏曲表演方法的主要精神之一,是通过人来表现一切。”梅兰芳和焦菊隐的这两段话,就是把戏曲表演的中心放在了演员身上。观众仅仅通过欣赏演员的表演,就能理解情节,身临其境。而舞台上所表现的动作之所以被称作是艺术,就与生活中的动作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它要透着些“假”。这种假不是做作,而是将生活捉纯、加工出来的,有时略带夸张的精华,这些恰恰是刺激观众想象的表现方式。这种戏曲表演中的假定性非但不会破坏真实性,反而使情境、情节、动作更加艺术化。

然而,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假定性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当代电视传媒的舞台上,写意形式的艺术凤毛麟角。一些艺术形式为了追求华丽的电视效果,不惜动用巨大的资金来布置舞台、追求华丽的舞美,使舞台变得躁动而拥挤。追求写意不是一味地追求抽象、追求先锋,而是把艺术的本质,通过写意的表现,让观众仅通过演员的表演就能够身临其中,并能激发电视观众的无限想象,达到一种奇妙的视觉艺术感受。

当代电视传播工作者们应该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假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审美意义,并积极地借鉴和运用假定性与写意形式。一方面是追求电视艺术本质,另一方面是追寻中华民族的美学根源。

由此可见,假定性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研究和适当运用假定性,能够更好地进行戏剧电视艺术创作,完善影视艺术创作与发展。

猜你喜欢
传媒戏曲戏剧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剧——木偶戏
传统戏曲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