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2018-09-30 06:43王丹枫
商情 2018年41期
关键词:组织架构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王丹枫

[摘要]在迈过新世纪的大门之后,全世界基本上不可能再次爆发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广泛的世界性战争,因此,各国相继把自身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中,可以说当今各国的经济实力就是各国国力的象征。面对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面对严重的国内竞争压力还面对着极为复杂的外界发展环境。因此,通过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更是导致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业务

近年来,商业银行破产事件屡见不鲜,例如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由于经营失误倒闭、雷曼银行由于投资失利导致倒闭,这两家国外银行都是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商业银行,它们的倒闭几乎都是掀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波动。而我国历史上首家倒闭的海南发展银行是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关闭的银行。世界上没有哪一家银行是没有倒闭的风险,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有效规避银行经營之中存在的风险,提升其竞争力。尤其是在新巴塞尔协议颁布之后,商业银行对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需要更加迫切,但是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水平,表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这完全可能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历史与发展,并进一步

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了各国汇率、利率波动性呈现急剧的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应运而生,由于它本身更加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综合管理。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于银行业竞争极为激烈、存贷利差的变窄,因此出现了不少监管资本套利现象,导致了美国不少的储蓄和贷款机构倒闭,而这一现象的发生直接催化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现,国际银行业开始了资本充足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迅猛增长,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趋增,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及大和银行倒闭等现象的出现揭示了银行损失是由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影响下出现。在2001年1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直接标志着商业银行转向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但是由于全面风险管理不成体系导致商业银行难以运用,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报告的提出则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将全面风险管理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本文认为通过综合考虑COSO报告及新巴塞尔协议可以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世界上不存在一家完全没有任何倒闭风险的银行,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它们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外界竞争环境及内部风险,它们的风险更是远高于其他种类的银行。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来讲,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它的首要目的就是盈利,而事实上对于任何的业务来说,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则可能导致整体的运营出现一定的差错。此外,由于不少商业银行的体量较大,针对某一项业务可能涉及到为数众多的人员,单单依靠银行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是根本不行的。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运营时出现的风险可更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发生,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障碍

当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

(一)外部环境欠佳

当前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相关的信用评级行业也只是刚刚起步。因此,我国这类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受到国际的认可,而且一些企业评级覆盖的企业范围较小,无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信用等级发展。同时,由于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在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真实数据基础上,但是由于当前的国内环境基本上无法保证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数据真实有效,这也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当前不少企业处于避税等目的的考虑,财务诈欺的现象极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拥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无法保障相关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二)内部管理体制传统僵化

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不少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还保留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观念,他们还是依赖于政策的指导与领导的指示,这直接到了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并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实现。更不要谈使用国际上商业银行常用的风险评级、风险预警、资产组合分析和各类风险缓释技术。而且现行管理体制及绩效评价体制更关注于短期激励效应,忽视了对员工的价值积累,对于相应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平台支撑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首先标准化的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但由于当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还没有进行深度的改革,整体的体制当中并没有存在明确的利润承担部门,无法利用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系统进行绩效评估。此外,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对于风险组合管理的部门,且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承担对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的审查工作更是导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实现。

(四)缺乏独立功能性风险经理的职权

当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明确,一个风险管理人员可能需要负责信贷款审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信贷流程设计、设计模型等,缺乏独立的功能性风险经理。国际上目前对于功能性风险经理有着极为明确的任职,也就是功能性风险经理只承担的确定操作的政策与标准的职权,并不负责其他的工作。在这一点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水准与国际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培养独立的功能性风险经理可能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彻底的实现。

四、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强度的风险管理观念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在2000年之后提出的一种新颖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而且这种观念还是自西方世界引进,就目前而言,不少的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并不具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观念。而对于任何制度的施行,其首要的工作是让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思想观念,针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施行,其首要任务则是树立银行工作人员的全面风险管理观念。而从责任角度来说,重视金融风险的管理,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银行经营者的责任。此外,商业银行的投资者往往都是长期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对于这类人群而言,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项目一般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者需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保障银行的平稳运行,而且为了更好的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则更加需要保证树立商业银行全体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做好关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培训。

(二)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战略

无论商业银行规模的大小,构建完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都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内容。从根本而言,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實施是保障商业银行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因此,任何的商业银行管理团队应根据当前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可适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以此确保银行的平稳运行,同时,针对当前变化激烈的国际环境,银行经营者还需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此外,对于任何银行而言,来自于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及外界环境的风险是影响其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企业还需制定短期的内部风险控制战略,从而控制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的影响。

(三)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任何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在各国的法律规定之下从事商业活动,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各国的政策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制度,规避由于法律带来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必须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操作,以此规避人为因素而带来的风险。此外,商业银行内部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通过利用科学的考核手段及考核体系,避免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忽视风险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商业银行运行的风险。

(四)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队伍

无论是任何工作的成败,相应的人才永远是保障工作成败的重中之重。而针对商业银行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需要,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人才则是保障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针对需要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观念、业务能力及风险管理意识则是保障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并且通过定其的考核手段,保障保证商业银行具有一支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队伍,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保障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

总之,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及行业竞争压力,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只有全面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以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避免商业银行承担不必要的金融风险,从而有效的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存在的障碍及相关的措施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平稳运行,对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组织架构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问题分析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浅析小型医疗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航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