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语言 内化语感

2018-09-30 10:55沈谦
关键词:语感文本语言

沈谦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语感培養,符合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梳理语言、文字鉴赏、语言运用等教学环节中,逐渐培养语感意识,以期促进语言外化,实现语感内化,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这也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深度解析语言训练及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改进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训练语言应用能力,启发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

一、梳理语言,建立语感意识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和谐美,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多种形式反复阅读,深入感悟。教师要为学生培养个性语感能力创造条件,通过梳理语言建立语感意识,提升语感训练效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名篇名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良好条件,倡导个性化阅读,剖析语言材料,读出其中的韵味、体会文字的美妙。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对品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作者在文章中具体描绘了五幅图,由此来表达深切的赞美之情。文本叙事结构一目了然,层次分明,但蕴涵的深切感情却已嵌入字里行间。虽然通篇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风景如画、无拘无束的北欧风情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要仔细揣摩作者心理动向,体会真情实感。抓住作者描摹图景的特征,领悟别具一格的田园诗意。学生展开朗读准备,教师把握时机介入指导。学习成果展示开始,课堂氛围空前热烈。学生朗读时,抑扬顿挫,轻柔舒缓,有意将优美意境凸显出来。

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训练机会,诱导学生从情感角度介入语感培养。文本语言质朴清新,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对荷兰田园生活的喜爱。“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形成对照,学生在品读中自然学习到这种写作手法。

二、鉴赏语言,优化语感途径

叶圣陶学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及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并且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非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要从字词句赏析、修辞方法运用、语言风格鉴赏、文本结构布局、表现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发动学生把握教材的内在意蕴和情趣,训练学生从多种角度开展赏析对话,挖掘语言文字潜藏的深义,全面解读文本内容,顺利抵达文本核心,享受审美的乐趣。

《九寨沟》是经典散文,描写语言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赏析活动:先通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然后说说感兴趣的原因。学生步入具体操作环节,教师巡视全班,给予针对性指导。学生经过交流探讨之后,总结出个性化阅读经验。有学生展示:我感兴趣的是“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描摹出湖泊的数量之多,引人浮想联翩。也有学生说:“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我对这句话感兴趣,作者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小熊猫调皮可爱的模样,太有意思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赏析,学生在语言鉴赏中逐渐加强了语感内化。教师指引学生推敲字句,品读文本,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在文本、师生、作者和编者间形成平等的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加工处理能力。

三、训练语言,提升语感效度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师在设计阅读训练时,字词句经典运用、体验性诵读、写作特点鉴赏、多角度展示等,都可以发挥训练语言,提升语感效度的作用。教材中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表达方式方法的巧妙,都可以有效加速语感生成,增强语感的灵敏度。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增加语感训练强度,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启动学生的仿写意识,将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动出来,运用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为一体的整体发展。

《秋天》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了拓展性延伸任务:这篇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悄无声息的为大家带来了秋的讯息。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运用两种及以上修辞手法,和大家分享你眼中的四季美景图。学生领到训练任务后,情绪都很高涨,仿写顺利开展。成果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智慧硕果。“春天到了,柳树姑娘随风起舞,桃花开得像云霞,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眨着眼睛,就像夜晚的小星星。”“秋天到了,稻穗笑弯了腰,棉花撑破了肚皮,苹果羞红了脸。花生偷偷探出了小脑袋,好奇的打量着这世界,小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了枝头,哦,好美的秋天!”……

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阅读训练设计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创作构思源于教材文本《秋天》,语言运用也有很明显的借鉴痕迹,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程度。

语感是学生语言运用、生活实践、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语感培养意识,以语言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灵敏度,指导学生自然形成语感内化,初步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语感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我有我语言
语言与言语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