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讨

2018-09-30 10:55张春燕
关键词:意境诗人诗歌

张春燕

【摘 要】

诗歌在外在形式上有别于其他文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所以诗歌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诗歌包含着丰富的语感和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上侧重度不高。语文教师对诗歌教学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为了教学要求而背诵诗歌,缺乏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诗歌教学作为重点,提高小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本文从小学生诗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入手来探究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策略探究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每个人继承和发扬。诗歌的传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格外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诗歌题材大多是广为流传而且简单易懂。小学的诗歌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因为它不仅占据着重要的教学阶段,而诗歌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及教育意义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诗歌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声、情、音、韵,凝聚着民族的自强不息。所以说,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内容,把握好诗歌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对诗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显得格外重要。

一、反复诵读,把握诗歌语感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比较精炼,而且感情丰富,意境悠远。这些特点使得诗歌的学习更加困难,诗歌的意境美正是在这些难以琢磨的情景下体会出来的。对于情景的琢磨正是在朗诵的情况下进行的,朗诵可以提高学生语感的一种形式,在诵读中逐渐把诗歌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理解。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反复的阅读读过程能够理解诗歌内在的含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诵读10遍,20遍,进而体会诗的意境以及所蕴含的感情,每次诵读,我都会指点学生诗歌所蕴含有哪些情感,前几遍或许感受不到诗人写作时的感受,但诵读的遍数多了,不用我过多的解释,学生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些熟读甚至背诵下来的诗歌往往会被学生运用到写作当中,这对于写作来说也是一种帮助,既能理解诗歌的意思,又能将其巧妙的运用,一举两得。对于诗歌进行重点重复的诵读,不是没有效果的,通过每一次的诵读,学生都能够从中发掘出新的感受,只有多次的诵读,学生才能理清思路,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二、利用插图理解诗歌内涵

小学语文诗歌教材中的插图在描述诗歌意境方面比单一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对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也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把课本插图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插图直观的感受诗歌所描绘出的意境,这对于诗歌教学可以说是很有利的。利用生动的画面来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例如在讲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意向,画出满园春意盎然,一枝红杏伸出头的插图。利用满园春色来衬托生机盎然的情景,学生会认为是主人不愿破坏满园的美景才不去开门,但如此美丽的景色是不能阻止客人去欣赏,客人抬头就能看到一枝红杏就伸在墙外。语文插图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文化,更直观、鲜明的描绘诗歌的主要意境。在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调动小学生的感官,毕竟小学生的感官还是很敏感的,让学生通过插图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從而体会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情感。例如古诗《山行》,教师可以利用火红的枫叶,诗人停车欣赏美景的插图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通过火红的枫叶,学生可以有怎样的体会,然后让学生结合诗句,指出哪句话最能体会作者观赏枫叶时的情感,这样学生把插图和诗歌结合在一起学习,很自然的就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三、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诗歌时,会把情感融入到诗句中,有时也会把时间地点写在诗中。不同年代的诗人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都有很大差别。小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提前了解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诗歌创作大体内容,创作题材等,学生是很难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更不用说去学习诗歌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说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内心感受就是学习诗歌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讲解陆游的《示儿》,首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一首诗,是表达诗人强烈爱国情的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对国家不能统一的悲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告诉于他,通过揣摩诗歌的情感来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让人感慨万千。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通过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在诵读诗歌之前就对诗歌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样也是学生对诗歌的预习过程,不同时代的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诗歌创作的情感会有很大的不同,或抑郁低沉,或慷慨激昂。例如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王维,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等。所以说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题材是学习诗歌的基础。

【结 语】

总之,诗歌教学必不可少。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要将诗歌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诗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把控教学进度,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精准地把握住诗歌的精髓及内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覃发青.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资讯,2011(02)

【2】贾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原则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3(03)

猜你喜欢
意境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春色满园
愤怒
一朵花的意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