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语文必修2为例谈家国情怀主题阅读的设计

2018-09-30 10:55毛文东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毛文东

【摘 要】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高中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学情出发,以必修二教材中家国情怀篇目为例,探讨了学生家国情怀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优选和重组教学资源,设计了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内容。

【关键词】

高中生 家国情怀 主题阅读 内容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品格。在最新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建议”板块中也出现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热爱祖国”“民族”“爱国主义”等等这类词的提出,我们可以发现,新时代对高中生具有的精神品格的要求。2016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提出了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再次强调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这为我们在高中生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开展好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笔者对高中语文必修2中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设计了比较合理的家国情怀主题阅读设计内容。

1.家乡之思:李白《渡荆门送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虞美人》、纳兰性德《长相思》、韦庄《菩萨蛮》都表达了对故国、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老舍的《想北平》讲述了在战乱的岁月中,作者身处异地,却无比思念他挚爱的北平,在文中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2.祖国之爱:艾青《我爱这土地》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打比喻,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郭沫若《炉中煤》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轻的女郎”,表达了爱国的衷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满怀爱恋讴歌了祖国;食指《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之情;邓小平《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不但表达了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对故园的深切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苏联作家阿赫马托娃的《祖国土》则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无论走到何处,永远和祖国息息相关的感情。

3.忧乐之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怀抱这种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其奋斗,他的《登高》《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兵车行》是其忧乐之怀的代表作。屈原在《离骚》中为我们展现了其坚定的爱国主义和为理想而献身的至死不渝决心,他的一生都在为楚国的富强而努力,即使遭遇小人的排挤、君主的流放,他还是念念不忘国家的兴盛、人民的疾苦。

4.报国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战乱纷飞、民不聊生的动荡社会,洒血战场、报效国家是许多仁人志士一生的追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一生保卫、建设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凌云壯志。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睡堪伯仲间”(《书愤》)、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不表现出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承担起保卫国家的责任,依然放弃了照顾母亲妻儿的机会,慷慨就义的大丈夫。

5.和平年代

故国之恋:韩少功《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曹文轩《前方》、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都写出了身处异乡的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对故乡抑制不住的思念之情。

6.山河之娇:黄药眠《祖国山川颂》着力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一片爱国之心,洋溢着祖国儿女的热血与深情;刘白羽《长江三峡》描绘祖国河山的壮美景色;梁衡的《壶口瀑布记》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他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独辟蹊径,向天倾诉,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7.民族之责:郭梅尼《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海外留学生满腔的报国之志,让我们明白了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余秋雨《道士塔》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那凄切的乞求和呼唤,不仅仅要保存莫高窟的文化遗产,而且更深刻地蕴藏着爱国的内涵。徐勤《车队与红灯》告诉我们人人要有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白岩松的《捍卫常识 建设理性 寻找信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媒体人面对社会转型的责任感和奋斗的决心。

8.时代之声:邓小平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中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强信念和妥善解决香港问题的坚定信心。王瑾的《从阿Q到阿Z》指出了今天中国人身上存在的局限性、劣根性,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路上,我们需要见微知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梁衡的《假奶粉拷问真道德》以奶粉事件反思现今社会诚心的缺失,引起人们的警醒。卢新宁的《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告诉所有的青年在步入社会之际要保护好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因为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