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涔山-芦芽山”潜在生态类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2018-10-08 08:0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冰洞黄土高原世界遗产

“管涔山-芦芽山”是华北地区自然、人文资源高度富集区,同时又是深度贫困群众的集中生活区。在这一资源富集的深度贫困区,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论”与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让贫困群众受益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深化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便成了重要问题。

目前,山西省忻州市地方政府已将旅游扶贫作为宁武县“一县一策”的重点,也已率先认识到申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抓手作用。然而,在该方案落实的过程中,方案实施者对周边环境缺乏科学的保护,对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条件还仍存有误区。为此,笔者对“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资源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明确该地区申遗的可能性,并对该地区申遗工作的推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还明确了该地区申遗的挑战。

1 “管涔山-芦芽山”所属生物地理区划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地处温带阔叶/混交林植被区、温带草原/稀树草原/灌丛植被区和高原草原/灌丛植被区交汇地带及分界线。换言之,“管涔山-芦芽山”是我国3个生物地理区域——蒙新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区乃至青藏区生物成分的交汇地。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背景复杂,与之相应,该地区资源也具有多样性。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属于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区(VU)。去年,蒙古与俄罗斯联合申请的达斡尔景观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地距呼伦贝尔非常近,位于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区的东北部,而“管涔山-芦芽山”位于该草原区的中南部边缘。所以说,“管涔山-芦芽山”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区。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地势、地貌独特,周围是黄土高原丘陵,在该地区却出现了一片古代高原的残迹,此地的高原在过去要比现在的面积大得多,高原形成年代远比青藏高原还要古老。然而沧海桑田,最后只有“管涔山-芦芽山”这片区域被留存下来,使得人们现如今还能看到古代高原的痕迹。而正是这种地势,方才得以造就万年冰洞这样的奇观,因为整个地台要比其他地方要高,气温要低。其复杂的地质过程造成了冰洞复杂的结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才能在这种没有冰川的条件下,将冰洞完好地保存下来。在没有冰川却有冰洞这点上,宁武万年冰洞是极其独特的。更为独特的是,与冰洞只隔了一个小山头的地方,还有煤层一直在燃烧。

2 “管涔山-芦芽山”——基于生物多样性理由被列入自然遗产提名优先区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在全球特有鸟类(图1)分布中心范围之内,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高生物多样性荒野区,还是全球植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区域之一。

图1 特有鸟类

所有这些优先区重叠在一起后,可以发现,芦芽山富集了两个国际上认为应该申报世界遗产的区域的价值:一个是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区;二是华北山地的特有鸟区。

3 “管涔山-芦芽山”具有的全球保护意义物种

芦芽山所在的华北地区山地是一个特殊的单元,在此地有许多特有的鸟,叫作特有鸟区。 芦芽山具有鸟类116种,绿背姬鹟与褐头鸫是中国华北山地原始森林特有鸟种,芦芽山便有存在,更为出名的是褐马鸡。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山西省的省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 000~1 500 m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 500~1 800 m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芦芽山是褐马鸡的种族栖息地,规模也比较大。据有关资料披露,芦芽山区有褐马鸡1 700多只。它生性勇敢、善争斗。古代的帝王曾把褐马鸡的羽毛做成“褐冠”,奖励给武士们。清代,一双褐马鸡在欧洲市场上可售2 000个银币。中国科学院鸟类学会的会徽上,就有一只雄健的褐马鸡。

同时,“管涔山-芦芽山”是汾河的源头,汾河源有一些水鸟,如中华秋沙鸭、鸳鸯、鹮嘴鹬、黑鹳等,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具有世界保护意义与国家保护价值。

据中国I-II级保护鸟类、兽类的分布格局显示,芦芽山所在的吕梁山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珍稀物种生存走廊。这些物种中尤以猛禽种类、数量为多。

图2 鬼箭锦鸡儿

芦芽山山顶有一块大草甸,这本是北方草原上的生态景观,但那里发现了一些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以鬼箭锦鸡儿(图2)和嵩草(图3)为代表性物种的亚高山草甸,使得芦芽山和周边地区的草甸区别于太行山的亚高山草原,又反映了芦芽山及周边地区在自然历史上与青藏高原的关联。这样的植物在山西、可可西西、三江源都有发现,但是在蒙古草原之上却是无处寻觅的。“管涔山-芦芽山”地区虽然在地理意义上离蒙古草原更近,但是却具有一些在青藏高原上才广泛分布的植物,这也是它的独特点。

图3 嵩草

图4 芦芽山地理位置

4 “管涔山-芦芽山”与国家遗产

4.1 “管涔山-芦芽山”具备国际认可的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

中国黄土高原是第三纪以来形成的特殊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是众多特殊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芦芽山恰恰就在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是黄土高原上一个相对独立的山系(图4),是人文与自然资源富集的区域。它见证了黄土高原的形成,保存了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的地质、气候变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像书页一样被保存在万年冰洞的“冰书”之中,让冰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记录。由此,通过冰洞去研究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应该成为未来科研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类型繁多,2013年,该地区被世界自然遗产技术评估权威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鼓励以“生物多样性”价值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

总之,“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已为国际公认,“万年冰洞”等景点具有支撑世界遗产价值的潜力。这一区域资源价值突出,理论上具备申遗条件。

4.2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应争取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2018年3月,为适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组建自然资源部,下设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在内的所有类型保护地,统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进行管理。作为世界认可的顶级保护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将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国家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协助主管部门正在研究筹建“国家自然遗产”体系,简称“国家遗产”。“国家遗产”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其中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遗产”,将成为优先向国际上推送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由于黄土高原系列国家遗产拥有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底蕴,故而将会成为国家未来首要的优先推送项目。位于黄土高原东北缘的“管涔山-芦芽山”地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它具备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待“国家遗产”体系和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之后,有关省、市、县政府应积极支持“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列入“国家遗产”名录的工作。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机构调整的部署,为与国家政策以及符合世界遗产申报的国际要求做好衔接,应对“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各相关资源点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系统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有序推动遗产申报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努力将这一资源富集区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示范区。

4.3 建立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利用体制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遗产,是具有全球典范意义的保护地类型。自然资源应该被可持续利用,遗产地社区能从世界遗产保护中获益,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度契合。

工业化不能解决山区、农村群众的就地脱贫问题。但通过世界遗产申报,在国际先进理念指引下,结合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却可以创新开辟贫困地区的发展新路径。一方面,在世界遗产管理框架的高标准要求下,可以建立自然资源的现代化精细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在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下,可以将旅游产品的设计提升到高水平层次。

未来“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旅游产品,应是基于自然遗产价值点,应是能够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并获益的研学游、科考游和探秘游新业态。在严格保护地质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这一地区需要科学规划、建设落地交通体系和旅游散客体系,以及成熟的景区目的地体系。

5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申遗的挑战

目前,忻州市地方政府已率先认识到申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抓手作用,“管涔山-芦芽山”地区也已成为被国际认定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优先区。但“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申遗工作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在欧洲11国联合申报的山毛榉原始林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国际上对于原始林类世界遗产的评判标准趋于严格。“管涔山-芦芽山”在进行申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原生华北落叶松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挖掘该地区最具突出普遍意义的价值点,如原始林、物种、生物区系和自然历史等方面的资源;此外,应尽可能地保证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并改善提名地的空间布局。

猜你喜欢
冰洞黄土高原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蔚蓝冰洞 令人神往
蔚蓝冰洞 令人神往
基于Brutsaert模型的黄土高原蒸发规律研究
行于大道——忆从黄土高原走向高峰的刘文西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参观万年冰洞
冰洞之美,每天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