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空间再建构
——山西省宁武县旅游发展报告

2018-10-08 08:0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冰洞景区旅游

1 旅游发展过程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需求也相继产生。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体系将人们从固有的生活范围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到家乡之外的地方寻找人文及自然景观,通过旅行观光来使自我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观光旅游主要以欣赏人文与自然景观,领略民俗风情,从而增长见识、愉悦心情为目的。

游客在观光旅游时,其流动性是比较大的。相对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它是人们以消遣娱乐、休憩疗养、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到某一特定目的地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游客流动性较小。

当旅游方式从观光游到度假游变迁时,各地的旅游地产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旅游业的开发者们不再单单建造旅馆,他们开始为游人的度假提供更加舒适的、可以长久居住的环境。旅居生活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

观光、休闲度假、旅居生活这3个阶段相互重叠的存在就是旅游目的地形成的过程。

2 旅游资源的再理解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类是以所谓的吸引物类型为主,但吸引物的类型资源是有限的。

在旅游目的地“休闲阶段”和“旅居生活”阶段,旅游资源应调整理解为(生活)开发资源及背景资源。背景资源指旅游地所处的环境状况,但不能完全认为是观光吸引物。而(生活)开发资源指在旅游地进行深度开发的空间,如村寨及新建的旅游或休闲空间。

应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形成“软”与“硬”共存的目的地空间。

3 宁武县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

3.1 关于宁武

(1)区位特点。宁武县,隶属山西省忻州市,位于晋北黄土高原管涔山麓。北连朔州至大同;南通静乐县至太原;东、西山地分别与忻州所辖五县(市/区)相邻。全县南北约80 km,东西约45 km,县域总面积1 936.4 km2。

(2)产业结构特征(表1)。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 14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 371元。由上表可知,宁武县第三产业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又因宁武县拥有较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所以其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表1 产业结构特征

(3)旅游现状(表2)。

表2 旅游现状

(4)旅游资源结构。宁武县是目前黄土高原原始景致至今保存极为完美的绿洲,是以北方高原型山水生态景观为主要特征的旅游资源密集县之一。宁武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达150多个,景区面积600多km2,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第一,地质资源。宁武县地处吕梁山北段,境内山地、丘陵、盆地、湖泊、亚高山草甸均有分布,以冰川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岩溶地貌和风蚀地貌为主。

第二,森林资源。宁武县的森林景观资源丰度大,有森林面积5. 53万hm²,有5.47万hm²原始次森林,森林覆盖率为37. 8%。

第三,乡村形态资源。

第四,遗址遗迹资源。宁武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遗址遗迹有宁化古城、古长城遗址、悬空古刹栈道群、石门悬棺、摩崖石刻等。

3.2 对宁武景区建设的建议

(1)以“休闲度假”为起始,实现跨越式发展。

(2)以芦芽山片区为主体,建设休闲度假目的地。

(3)结合乡村振兴,利用片区村寨资源,在构建目的地“生活”空间。

(4)综合利用资源,各司其职;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植入生活文化。

(5)建立旅游目的地新环境及新服务体系。(6)充分合理利用国家政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扶贫等)。

3.3 主要建设目标

利用宁武县气候、环境资源条件,建设集休闲、养生、避暑等为一体的中国山地休闲避暑目的地。

3.4 主要建设内容

(1)空间梳理。梳理宁武芦芽山片区道路交通和村庄节点,从空间格局来划分新的功能片区,形成目的地空间。

(2)盘活村庄。芦芽山片区有许多特色村庄,将村寨重新规划,赋予不同功能,可打造以特色村寨为主体的民俗聚集地,构建目的地活力空间,盘活村庄,增加目的地开发力度。

(3)建设康养基地。依托芦芽山森林资源和天池湖泊群,开发森林医疗、森林避暑、自驾车营地、森林休闲等疗养项目,建设芦芽山康养基地。

(4)建设目的地休闲运动基地。利用芦芽山片区的整体空间和不同场所,建设不同类型的运动休闲场所,开展不同的运动休闲活动,如户外自行车赛道、森林徒步路线等,创建宁武目的地运动休闲基地。

(5)开展冬季休闲活动。因气候原因,宁武县每年的旅游时间在5月至10月。其他月份天气寒冷,游客量大大减少。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条件,突破传统冬季漫长的制约,开发冰雪产品,拓展冬季活动。

4 对宁武县旅游发展的建议

(1)文化是流动的、传承的、重叠的。宁武县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游客到宁武感受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

(2)人文环境和卫生环境是旅游文化建构的基础。旅游景区建设的过程中,打造清洁卫生的环境必不可缺。

(3)景区发展和地方发展要相互结合。景区的发展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环境,用景区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4)不要让“听景”压倒“看景”。在宣传工作中,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夸大其词会给游客带来抵触心理,不利于景区的发展。

(5)乡村振兴及治理不一定要大规模投资。以旅游产业助力乡村脱贫,将成为宁武县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6)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7)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的红线。

宁武“万年冰洞”的开发是十分科学的,该洞穴几乎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及因世界变暖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加强对“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地理地质的深入研究依然是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宁武“万年冰洞”旅游开发的问题上,宁武县可以学习欧洲的冰洞旅行模式,建立起教练培训探险或是游客完全自由探险的体验机制。

让·波塔西(法国洞穴联盟秘书长、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

宁武冰洞里面应该是有一个自成系统的小气候环境,而洞穴下面的温度可能会更高。自然界有一种姆潘巴现象,指的是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就是导致宁武冰洞中冰体快速凝结的原因。由此推断在宁武冰洞之下是有一个高温区的,至于这个高温区的位置,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宁武冰洞附近是有燃烧的煤层的,煤层气体的燃烧,比如在甲烷燃烧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也可能是导致冰体快速凝结的原因之一。

Veronica Sobejano Paz(中科院地理所环境技术-水文地质研究院西班牙地质专家)

宁武冰洞冬天的低温由洞外的低温对流而引起,从而也提高了冰层的质量与厚度。而在其他的3个季节,洞外温度的提高以及对流并不足以导致洞内冰体的融化,所以才会形成四季不化的冰体。

洞穴顶部有掩体或松散结构的保温层,冬季对流是保持冰体封不化的一个关键点所在。我猜测冰洞底部有类似暗河的存在,由此才能使得洞内有对流产生。

另外,游客的增加一定会对冰体的融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冰洞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洞穴内是有温度计的,但是数量并不多。可以由上往下建立一个垂直的高密度的温度与湿度监测机制,这样会有良好的曲线呈现。

Pablo Miguel Martinez Sanchez(中科院地理所环境技术-水文地质研究院西班牙地质专家)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学习西方先进的开发模式,中西合璧,为宁武冰洞、为我国的冰洞旅行灌注新的血液。

1 洞的形成

毛小平(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3 Ma,故名“万年冰洞”。宁武冰洞有其独特的优势:① 冰洞有一定的海拔高度;② 冰洞处于山体阴坡;③ 实际上冰洞的洞体形成可能要早于3 Ma。本地区两次抬升,分别为63 Ma(相当于晚白垩纪)或20 Ma(相当于新生代),抬升后该地区才有岩溶作用,卡斯特溶洞才会形成,即溶洞开始于63 Ma或20 Ma,而不是3 Ma。而在20 Ma的抬升占了其总抬升量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在20 Ma宁武冰洞的洞体已经开始产生溶蚀作用了。

构成宁武“万年冰洞”的地层属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灰岩的溶蚀作用很强。一般来说,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冰洞处于山体复背斜却并未成谷的原因便是马家沟组灰岩的存在。

2 冰的形成

宁武“万年冰洞”是冰川气候与现代气候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气候因素可能占据主要地位。若不考虑现代气候因素,新生代第四纪冰川的冰体可能早就融化了。因为在地层中,任何异常高温或低温,通过岩层的自由传导,仅能维持0.1万~10万年。

近1.5 Ma,全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在此不考虑“第四纪冰川”,按现代气候和冰洞的海拔,由于平均气温在2~3 ℃,在一定条件下,冰洞内夏天也能维持到0 ℃以下。

3 冰洞能维持低温的机理

(1)有储集空间。经过至少20 Ma的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提供了储集空间。

(2)有热阻层,顶部有灰岩盖层。估计冰洞顶部盖层20~30 m,在盛夏若无人工干预,多数冰会融化。热盖层最好能在100 m以上。为了保证冰洞景观的完整,在夏季可能需要一些人工补冰。

图1 洞内岩石裂隙

(3)有冷源,且在阴面。宁武冰洞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整体处于芦芽山复背斜中,洞内顶部裸露的岩石有裂隙(图1),这些裂隙就成了沟通洞内与洞外气温的渠道之一,由于冬季洞外气压较洞内高,洞外冷空气通过岩石裂隙传至洞内,使洞内气温逐步接近于洞外。冰洞洞口顶部附近盖层也存在有大量裂隙沟通大气与洞内空气(图2)。这几点共同构成了宁武冰洞的冷源。

(4)无深部热源:该地区低地温梯度。正常的低温梯度为3 ℃/100 m,若以正常地表温度为18 ℃来计算,若地底温度想要形成地热,必须有一个厚度不低于100 m的第四系盖层,这个时候才会产生一个高地温梯度。而在宁武冰洞地区,并没有深度热源供给。

在看到宁武冰洞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劣势,这样才能保证宁武冰洞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2 洞外岩石裂隙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若要让宁武冰洞在未来持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应对它采取一些科学的保护措施,以此保证宁武冰洞的可持续发展。

1 宁武冰洞冰体成因

牛富俊(知名冻土学家,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人们曾在河北承德地区约800 m高的山坡上发现了地下冰,该处冰体距离地面30 cm,它的形成机理与宁武冰洞冰体的形成类似,有4个方面的原因。

(1)有洞体。一般来说,洞体的形式有3种:垂直、倾斜、平行,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洞,都需要有空气的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由温差驱动的。

(2)要有较大的温差,能够驱动空气产生对流。

(3)传热方式。曾任国际冻土协会主席的程国栋,针对青藏铁路的修建提出了“主动冷却路基”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就是3种传热方式: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其中最可行的就是万年冰洞的换热机制,通过对流传热。这种传热方式能够保证散发的热量远大于吸收的热量,也就使得冰洞得以保存下来。

(4)要有一定的降水,雨雪形式皆可,只要能保证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便可。

在“管涔山-芦芽山”地区,以上4个方面恰巧都具备,冰洞里的冰方可得以形成。

2 对宁武冰洞发展的建议

(1)应秉持严谨的科考态度。宁武冰洞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当人们遇到有别于常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对宁武冰洞来说当然也不会例外。在热情产生时,往往会附带一些对于此类事物的过分夸耀,亦或是独占性的心理。比如给这类事物戴上一顶名为“第一”“唯一”“最”的高帽子。

冻土下面地下冰的形成机理虽是另外一种机制,但它与洞穴内冰体的形成也有一些类似之处,那便是低温。地底大面积低温的存在一直都是很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在宁武冰洞考察中发现,灰岩上有很多的断裂面,故而猜测灰岩裂隙有很好的通透性,这也正是低温产生的因素之一。但如若这便是宁武冰洞的成因的话,就冰洞而言,在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上,冰洞为何只有十几个。针对这些猜测,作为科研人员,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探查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本质。

(2)加强观测,不能仅依赖于宁武县现存的资料。第一,一定要在洞内外都建立小型观测站点,尤其是对洞壁内部不同部位温度的监测。第二,可以建立一个冰洞的模型。这个模型并不复杂,只要能在短时间内让冰洞的情景出现即可。这个模型摆放在科技馆内,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广宁武冰洞的旅游价值。第三,应对湿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要素监测数据的分析,去评估热量与物质的平衡情况以及它们的产生与消失的途径。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科学、系统的解释,从而采取针对性的保护。

(3)深入探究冰洞成因及其环境承载量。在“管涔山-芦芽山”地区未来申遗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地貌、地质等进行研究,也要对“万年冰洞”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得到更加合理、细致、科学的解释。另外,由于暂时尚不清楚进入冰洞的人数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不会对冰洞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当地的地质、洞穴的形状大小、洞内岩石裂隙的长短以及它的贯穿性进行详细勘察。这些科学研究对于推进“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申遗及旅游发展工作十分有益。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宁武冰洞应该能从本质上被认识清楚、保护好、利用好。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宁武县的“万年冰洞“是一处极其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将它保护好。在未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观测。

冰洞是关于冰的科学里的一个分支,它的受关注度较低;冰洞作为一个旅游景观而言,它的受关注度又是极其高的。

沈永平(知名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冰川冻土》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

全世界已开发的冰洞有几十个,因欧洲人的探险精神,欧洲的冰洞开发较早。在中国,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冰洞也只有湖北神农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山西宁武这3处。宁武冰洞的特殊性在全世界上万个已开发冰洞中,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宁武冰洞里冰的形态丰富且集中,外观极其美丽。

第二,宁武冰洞所处的地域位置较为特殊。“管涔山-芦芽山”地区位于属于黄土高原东北缘,海拔较高,地处芦芽山的阴坡。

第三,从物理机理上看,空气对流时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这种原理其实已经被应用到一些工程中,比如青藏铁路。而宁武冰洞只是一个类似的更大的结构,它对于自然界以及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宁武冰洞是一个自然洞穴,制冷机制极强,这与当地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联。如果没有处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形成冰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冰洞所属地质环境的演变过程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所以,我们不仅要对洞穴环境进行深入勘察,对于洞穴周围的地质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个地质环境出发去研究宁武冰洞的价值。

在地质环境方面,宁武冰洞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的工作还不够充分。过去人们常以为该地曾有冰川遗址,经过我们的勘察发现,该地并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条件,根本就没有第四纪冰川。但是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曾有许多关于冰川的解释,这是不严谨的说法。在宁武冰洞的宣传上,不仅要做好景观价值的宣传,还要将它的科学价值做好科普。

关于冰洞保护的问题,建议相关人员到国外类似的地区进行学习,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周围拥有冰洞的几个国家,他们拥有上百年的冰洞保护与开发历史,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对宁武冰洞的保护十分有益。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从机理上来说,青藏铁路工程中的一些应用与宁武冰洞的成因是有相似之处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点,对于万年冰洞的价值认定十分有利。

杨少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在地理学中,冰洞可以指冰川局部融化形成的冰体内的洞,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岩石洞穴(常见的喀斯特岩洞或熔岩管洞)内存在常年不化的冰体。尤其是年平均气温高于0 ℃,并非永久冻土区的地方的冰洞。

“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 km处的春景洼乡,海拔约2 300 m。冰洞内冰体结构繁多,形态美丽。

1 宁武冰洞洞体成因

关于宁武冰洞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5种猜测:① 冰洞的形成是由特殊的地质结构所致;② 冰洞的形成得益于洞的形状;③ 冰洞的形成缘于冰川活动;④ 冰洞的形成是地热负异常,存在冷源;⑤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 与⑤ 的猜测,仅是泛泛而谈,并无实际意义。② 虽然对冰体在夏季不化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却仍未解决冰体从何而来的问题。至于③,有第四纪冰川存在的区域数不胜数,如若此猜测成立,那么曾有过第四纪冰川的区域就应该有冰洞的存在,而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关于④,低温负梯度仅仅在岩石圈或地下水持续的运动条件之下方才有可能产生,一旦停止运动,负温度梯度区便会被加热,恢复到正常温度梯度。而宁武冰洞并不存在这种负温度梯度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溶洞的形成远早于洞内冰体的形成,岩洞的年龄远老于洞冰。通过对冰洞进行的物探工作,揭示了该冰洞的形状与大小(图1)。

2 宁武冰洞冰体成因

冰的形成需要水源与冷源。经观察认为,水是从冰洞顶部的灰岩裂隙进入洞内的。而冷源则需要一种机制,能够移除地球深部传上来的热量,将洞内温度冷却到0 ℃以下。这个机制所涉及到的传热方式有两种:热传导和热对流。后者传热效率极其高,故猜测洞内冰体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对流。

冬季,洞外气温比洞内要低很多,洞外空气密度高,洞内空气密度低,洞外凝重的冷空气就会进入洞中。虽然冬季较短,但由于对流传热的高效率,以及每一年冬天进入洞中的冷空气要比消耗掉的冷空气多,这都使得在冬季形成的冰在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气温的不断变换之后,仍然保存下来。

2012年到宁武参观冰洞时,曾对这里的温度、风速等数据做了短期的基本测量,但观测比较粗糙。建议宁武县政府以及景区负责人加强观测,在洞口周围建立一些小的风速、温度等观测站。另外,洞内的温度与风速也需要延伸测量。此外,对洞顶石灰岩的缝隙也应该进行探查,挖掘其特殊点,这也有利于宁武冰洞的可持续发展。

图1 冰洞物探结果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相对于世界其他冰洞而言,宁武冰洞中冰体的形态更为美丽,结构更为集中,这是宁武冰洞的一个价值点所在。宁武县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冰洞的观测与保护,这样才能实现冰洞的可持续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洞穴都可能产生冰,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条件。洞内冰体的形成对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要求高,而冰体的保持需要长久的低温,这对洞穴本身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范晓(知名地质专家、四川地矿局区域调查总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金牌撰稿人)

1 宁武冰洞内冰体的成因

就冰体的冷源而言,它与气候相关。宁武冰洞位于“管涔山-芦芽山”地区,该地属于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的地带。除此之外,因该地区海拔较高,冰洞的海拔为2 300 m,1月份均温在零下15 ℃以下,无霜期只有120 d左右。在夏季,洞内冷空气冷而重,故而下沉;洞外空气热而轻,无法进入洞内,这利于保存低温。所有的这些都是冰洞的冷源,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适合常年保存冰的环境。

从冰体的水源来讲,该地区地表降水较为丰沛,年降水量为500~700 mm。并且宁武冰洞正处于山体阴坡,阴坡较阳坡降水多。高山地区还要多一些,宁武冰洞的冰是洞穴沉积冰,地表降水会顺着岩石裂隙往下渗透,这就形成了冰体的主要水源。

至于冰体所存在洞体空间,宁武冰洞位于石灰岩地层,灰岩是沉积岩,易溶解,所以容易形成溶洞。尤为特殊的是这个溶洞的构造还是垂直往下延伸的,且从距离地面大约20 m便开始朝南倾斜。

2 宁武冰洞内冰体得以长期保存的原因

宁武冰洞的冰是洞穴沉积冰,这些冰体的水源来自于地表水的渗透。之前我们说到过,冷源来自地表,现在又说水源也是地表水的渗透。并不是所有的洞穴都可能产生冰,冰的凝结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洞内冰体的形成对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要求高,而冰体的保持也需要长久的低温,这对洞穴本身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第一,洞穴必须位于山体阴坡;第二,洞穴应为垂直洞穴;第三,洞穴洞口不能太大,如果洞口过大,洞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换过程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第四,洞体不能太深,洞体过深则地热会对其产生影响。

宁武冰洞的形态、朝向、深度、地理位置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能够保证冰体长期存在的条件。

3 宁武冰洞洞穴的形成年代

关于洞穴的形成年代问题,在经历过地壳反复地夷平与抬升的过程后,洞穴实际上就位于早期的夷平面,夷平面的边缘早已被侵蚀,同样,冰洞所处之地也早已看不到完整的夷平面。由此可见,冰洞可能是由于早期夷平面形成之后受侵蚀而产生的。

如果与其他较大的地质环境做对比,以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为例,自第四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过四次明显的构造运动,其中有两次尤为重要,被称为地形大切割,分别发生在60万年前左右与15万年前左右。也就是说,现代的地貌地形,都是在15万年前以后才定型的。

至于宁武冰洞的形成,应该是在早期的夷平面。当然,这还需要对洞穴产生的年代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如果从区域上进行大的对比,那么洞穴的形成应该在1 Ma以内。至于具体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4 宁武冰洞内冰体的年龄

洞穴的形成年代虽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它肯定形成于全新世以来。宁武冰洞的冰体是洞穴沉积冰,在洞穴形成之后,该地气候是有波动的。也就是说,在有的时期里,洞穴中并没有冰的存在,冰的融化与凝结可能是循环往复的。

全新世以来,大气层曾出现过温暖期,当时的平均温度要比现在高,那时宁武冰洞里可能就是没有冰的。如此往前推理,在温暖期之前,洞穴里可能是有冰体存在的。也就是说,现如今的大气环境,正是适合于冰体凝结并保存的,所以宁武冰洞中是有冰体存在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融化与生长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在这个时期达成了平衡,因而冰体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衰退之意。

而我们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宁武冰洞中现存最老的冰体形成于哪个时期。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区分人造冰与原始冰。个人建议在进行冰体补充时,应当将人造冰打上属于它们自己的特殊标记,以此方便区分。

5 宁武“万年冰洞”的价值点

第一,宁武冰洞内的冰体形态美丽。这与喀斯特地貌中的钟乳石非常相似。冰洞内有滴水、沁水以及石壁上附着的毛细水,这些条件使得冰洞里的水凝结为犹如钟乳石一般形态多姿的冰柱,可谓是“冰的喀斯特”“冰的钟乳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第二,宁武冰洞所处的地理位置。它处于“管涔山-芦芽山”地区,管涔山东承阴山余脉,南接吕梁云中,古称“晋山之祖”。此外,管涔山还是汾河之源。“管涔山-芦芽山”地区非常重要,具有很高自然遗产价值,但是知名度不高,未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

6 “万年冰洞”景区建设及发展问题

宁武冰洞作为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存世并不多,它的存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对宁武冰洞进行科学研究非常有必要,只有在将其机理完全搞清楚,才能去对它进行更好的保护。另外,这对于宁武本地旅游宣传的准确度也有很大的意义。例如,山体的海拔高度一定要使用经过切实测量之后的数据,而不能图利就随便标出一个吉祥数字,这样会对游客以及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产生误导。

关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管涔山与芦芽山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地图的山脉标注更多的将其标注为管涔山,而芦芽山的范围相对小一些。个人认为将这二者并称为“管涔山-芦芽山”对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更为有利。

管涔山是吕梁山脉北段一个重要的山脉,黄河的大拐弯正是因为管涔山的存在。宁武在景区宣传之时,自然会以冰洞为主要突出点,芦芽山作为冰洞的母体,自然会被大力宣传。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在宣传芦芽山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管涔山的重要价值。

此外,冰洞内为了视觉效果,采用了大量的彩色灯光。但是白色灯光方才能突显冰体本身的晶莹剔透。我们应该追求自然效果,让冰体回归它本身的凌厉。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宁武冰洞奇观可谓是“冰的喀斯特”,这是对宁武冰洞景观极高的赞美。改变洞内灯光,让冰体回归凌厉本质,这样的思路应该会给宁武冰洞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

1 对宁武“万年冰洞”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郭敬(冬奥名城崇礼滑雪创始人、实战派旅游策划运营行家)

1.1 “三国”角度:国际视野,国家高度,国民需求

(1)国际视野。宁武冰洞历史悠久,遗憾的是它的知名度并不高,幸运的是它的开发赶上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大势。宁武县应当站在国际视野上,将“万年冰洞”自然遗产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时候,宁武“万年冰洞”应该争取成为这条冰雪之路上的一个传递站点。如若能够做到这一点,便是对“万年冰洞”景观最好的宣传。

(2)国家高度。目前,旅游产业正在逐渐步入国民经济的热点领域,人们正不断地从众多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中寻找最为出彩之处。宁武县所拥有的人文与自然资源都极其丰富,“万年冰洞”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独特。故此,宁武县旅游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

(3)国民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宁武“万年冰洞”中冰体富集且姿态美丽,足以成为人们的娱乐探险之地。

1.2 旅游角度:找唯一,做专一,争第一

找唯一。宁武“万年冰洞”是世界性的自然资源,其独特之处在中国是唯一的。

做专一。应该持续并深入地挖掘宁武“万年冰洞”的价值点,不能半途而废。

争第一。动员宁武县政府、景区以及当地人民,着眼于宁武“万年冰洞”未来能给我们的效益,以争第一为目标,做全国乃至全世界冰洞旅游的第一。

1.3 游客角度:发呆,发疯,发散

景区建设要满足不同游客各方面的需求,既要为享受安静的游客提供一个发呆的环境,又要给放飞自我的游客提供“发疯”的环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1.4 景区建设:回归自然,寻找自由,享受自在

芦芽山、“万年冰洞”都是自然造就的景致,景区应该以“回归自然、寻找自由、享受自在”为建设理念,为游客提供便利且自由的空间,让游客在这里享自在之感。

1.5 从营销角度来讲“万年冰洞”

① 应该将自然理念作为宣传的重点。宁武“万年冰洞”生于自然之中,应该加大科学的探究力度,竭力去回答洞内最老冰体生于何时的问题。② 对于尚未有定论的问题,主张以冰洞的神秘性及其特殊价值作为宣传方向。邀请专业的灯光设计师,通过灯光变换的方式来增加“万年冰洞”的梦幻性与神秘感。③ 强调科学性。建立科学的宣传标识牌,为人们科学地解答疑惑。④ 增加参与性。目前,宁武“万年冰洞”的参观方式较为单一,应该着力打造一个冰雪文化大世界,以“梦幻冰雪文化园”为主题,将“万年冰洞”这颗天然的珍珠打磨为一处冰雪文化景观。

2 对芦芽山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芦芽山景区以芦芽山(太子殿主峰)为中心,包括马仑草原、小芦芽山、万年冰洞、千年地火以及悬崖栈道、天池湖群和情人谷等诸多景点,应当着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国际级的风景文化度假区,借助五台山的知名度,以“五台拜佛,芦芽成仙”为建设理念,将芦芽山景区打造为修身养性之地。

1 宁武冰洞开发伊始

郭敏泰(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20世纪90年代,宁武县旅游局的闫鹏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冰洞这一奇异现象后,经过实地勘察,历时1年多时间方才于管涔山的一个山头寻觅到这个冰洞。

那个时期的冰洞完全处于自然状态,冰体的保存得益于洞顶岩石裂隙的滴水与温度的匹配,这二者任少其一,冰体便无法形成。如若地表温度过低,地面积水冻结成冰,那么洞内滴水也就会停止,所以只有在温度适合的雨季方才能出现裂缝滴水。

2 宁武冰洞的成因

整个地质发展实际上是多个过程的耦合,想要弄清楚一个地区的地质史,需要拓宽很多个学科的知识面,单凭任何一个学科知识都是不够的。在综合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管涔山-芦芽山”记录了中国古大陆4个板块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的运动痕迹和全球框架的开裂。不同于其他地理价值高但却不方便人类自由进入的区域,该地区地理价值高,地理位置优越,这正是宁武县景区开发的价值所在。

现在宁武冰洞储冰的洞体仅为一个大洞塌陷的柱顶空腔,推测这个柱顶空腔的存在时间已有200多万年。在柱顶空腔形成之后,因为侵蚀作用,柱顶空腔与大气被打通形成洞穴,这应该发生在莫斯冰期之前。洞穴形成之后,一开始被河水灌注,因此洞穴之下的洞体也为淤积物所堵。

3 宁武冰洞的运作机理

宁武冰洞的洞体本身犹如一个大型冰箱,如使冰箱运行4 h,之后关闭电源,那么4 h后冰体并不会出现大面积融化。每年10月、11月,地表雨水会通过灰岩裂隙渗透到洞中,洞外冷空气在这个时期也恰好能进入洞内,由此洞内低温也就得以延续。该地一年中9个月低温,3个月高温,再加上在3个月高温时期,洞外的热空气较洞内冷空气轻,故而热空气无法进入洞内,所以洞内持久低温。

4 景区建设与宣传的建议

4.1 关于景区建设问题的建议:

第一,景区的住宿与交通问题必须解决。安全舒适的住宿与便捷的交通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宁武县政府必须将高速公路的修建提上日程。

第二,当地政府要对景区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总体规划、分散建设,应将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保证不影响整体视觉效果。

第三,景区的建设还要注意环境的承载力,不能因为景区建设而污染周边环境。

第四,关于景区的旅行模式,建议景区开发商多树立科普标识牌,以供游客自行学习参观。

第五,因为有人工补冰的情况。在夏天雨季到来时,地表往下渗透的雨水较之洞内冰体温度高,可能会使洞内冰体融化坠落,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洞内应使用彩色灯光。开闪光灯拍的照片就是洞内真实的情况,凝结成冰的水本身含有灰尘等杂质,冰体并不是冰清玉洁的,故而冰体本身不会呈现出晶莹透亮的效果。

4.2 关于景区宣传问题的建议:

第一,为避免万年冰洞等自然景观的科学价值受到损害,对游客以及后期的科研工作产生误导,在进行景点宣传时,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

第二,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活动,比如摄影大赛等,以可以扩大该地区的知名度。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宁武冰洞的成因与运作机理尚且需要进一步探究,但景区的建设却迫在眉睫。当这二者产生分歧时,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保证事实准确性的前提下传播景区的价值,才是正确的做法。

1 宁武冰洞冰体得以保存的原因

孙占亮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

宁武冰洞地处阴坡,洞口面朝西北。夏季季风是东南风,夏日暖风也就无法吹进洞内;冬季季风为西北风,冬日冷风则刚好能吹入洞中,这可能是造成洞内常年冰封的一个因素。

2 “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目的

2005年,山西省通过了“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2011年,山西省地质调查院针对地质公园的建设重新做了规划。规划的目的有三:第一,保护“万年冰洞”地质遗迹;第二,进行科普,帮助人们提升地质科学素质;第三,开展地质旅游。近期(到2020年以前)的规划是搞好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就包括地质公园博物馆标识系统的建设。

3 对“万年冰洞”景区建设的建议

第一,关于冰洞的人流量,暂时还没有科学的研究能证明,人流量在怎样的范围之内才不会对冰洞造成毁坏。但是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在宣传上,可以限制每日人流量。越是稀缺的事物越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限制人流量并不会导致经济收入降低,反而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与旅游发展的工作应该进行不断地沟通。在以往的旅游发展工作中,很少会有人考虑到地质科学的问题,比如在宣传时,标识牌上只标注简单的山水湖泊的名称,并没有对它们本身的地质背景进行介绍,这就有可能会产生人们对景观名称的模糊,甚至是误解。既然要做科普,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逐步去论证、认定现有数据、材料的科学性。在此之外,如果能将与景观匹配的科普标识牌建立好,让景区的导游也加强地质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地质工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一定能使景区的发展工作更上一层楼。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学习到很多地理地质知识,对于自然景观的宣传有十分特别的意义。

如果拿冰洞与整个地层作比较,很显而易见的是,冰洞所占据的空间只是沧海一粟。从这个方面看,冰洞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并不大。

雷勇(山西省地质遗迹与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

关于盖层的厚度,从热传导的角度来说,被子越厚,散热功能越差。但是如果从冰的保存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双刃剑,较厚的盖层在夏季来说是有利的,但却不利于冬季的冰体保存。

青藏铁路的修建利用了块石层,块石层利用的就是自然界的对流方式,通过这个机理冷却铁路之下的土体。但如果块石层太厚,就达不到这个效果了。产生自然对流需要达到一定的瑞利数,当某种流体的瑞利数低于临界值时,热量传递的主要形式是热传导;当瑞利数超过临界值时热量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对流。如果盖层过厚,底板的温度就会过高,这时的温差是无法驱动空气产生对流的。

山西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

“管涔山-芦芽山”地区存在有二叠纪到三叠纪之间的标准剖面,也就是孙家沟组、刘家沟组、二马营组、和尚沟组等标准剖面,这是该地区很重要的一个价值点。在和尚沟组曾出土过植物化石,基于出土的化石,宁武县已于2024年申报了国家级古城文化遗产地。目前,宁武县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完成了古生物化石遗产地的保护规划,该规划与地质公园建设的规划并不冲突。

在地质公园的科普问题上,地质公园与博物馆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利用率还极其低。关于这点,景区应该与国土局、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将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加入到旅游线路中去。虽然冰洞是一个主要的项目,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条具有科考价值的线路。全国各地许多专家每年几乎都要到该地参观标准剖面,我们将这条剖面发展成参观剖面,也可以进一步做成理工类大学的实习基地。

在科普与开发之前,首先应该注意保护的问题。景区与该地国土局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政府做好总体规划,景区一定要按照规划去发展建设。除此之外,政府的国土部门应该行使自己监督的权利。

点评

波音(《世界遗产》杂志主编、遗产专家、文化与历史类作家)

政府与景区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极其重要,上传下达,方可使宁武县的景区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忻州是山西省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资源的市,资源禀赋独特。忻州有黄河入晋第一县、第一湾、第一库、第一峡等黄河第一,有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等长城精华,也有华北屋脊五台山北台叶斗峰、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等太行之巅。此外,忻州还是汾河、桑干河、滹沱河——三河之源。

李俊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忻州市委书记)

盛佃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山西省坚持把申遗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最大保护,正在着力打造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雁门关世界文化遗产、管涔山—芦芽山世界自然遗产三处世界遗产。在五台山、雁门关(长城)已成为世界遗产的基础上,2017年3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管涔山-芦芽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为申遗奠定了坚实基础,迈出了关键一步。

宁武县是全市11个国定贫困县之一、 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既是旅游资源大县又是深度贫困县。沂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把旅游扶贫作为宁武县“一县一策”的重点,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3 700多人稳定脱贫。

通过本次高层论坛,宁武县对芦芽山、对万年冰洞的突出普遍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把握,更加坚定了管涔山—芦芽山申遗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走好生态文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道路。宁武县将认真研究采纳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自然资源,一定会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山西省历史悠久,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壮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全国冰储量最大、制冷机制最强、科研价值极高的“万年冰洞”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堪称中华一绝、世界奇观。

“万年冰洞 世界奇观”高层论坛是山西省引爆旅游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大力发展多种新业态、引领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大力发展研学游、科考游、探秘游新业态引领旅游业务发展的具体实践。

山西省高度重视对万年冰洞稀有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深入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本次论坛就是要通过专家学者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建立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机制,更好地对万年冰洞的资源价值进行再发现和再提升,提高万年冰洞的观赏、科研、旅游价值,全力打造万年冰洞世界奇观的美丽景象。

希望芦芽山景区以叫响“万年冰洞”品牌为抓手、创新管理体制,提习服务品质,打造品位高、潜力大,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体的高端旅游产品,真正把一流资源转化为一流产品,使芦芽山成为中国驰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基地。

忻州是一个红色地区,是晋察冀、晋绥的中心地带;忻州是一个资源富区,煤炭、钢铁、铝矶土及风电、光电、水电等资源丰富;忻州是一个人文大区,是摔跤、二人台之乡,是民歌海洋,也是佛教圣地;忻州是一个旅游热区,芦芽美景、黄河风情、雁门雄风、五台圣境,一路走来,忻州之旅就是心灵之旅;忻州是一个发展新区,区位优势加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一处难得的创业乐土和投资洼地。

2018年,宁武县已经陆续组织开展动漫、微电影、摔跤节、音乐节、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此次“万年冰洞 世界奇观”高层论坛更是让各位专家学者聚集于芦芽山下,为景区诊脉开方,为忻州旅游指点迷津。这正是宁武积极实现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标志性事件,相信必将为进一步打造宁武自然山水、乡村休闲、森林康养旅游品牌,推动宁武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基础。

郑连生(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建文(宁武县县委副书记)

在2018年“万年冰洞世界奇观”高层论坛主论坛结束之后,又继续召开“万年冰洞”地质研讨会,对“万年冰洞”地质遗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次研讨会对于“万年冰洞”世界自然奇迹的论证,彰显了万年冰洞世界级的科考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宁武的旅游品牌空间,对宁武县旅游事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宁武是汾河、桑干河的发源地,素有黄土高原“绿色明珠”之称,旅游资源品种多,密集度高。芦芽山风景名胜区荟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的旅游产品,可供观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多达150多处,极具开发价值的有40多处。境内芦芽山风景区总面积321 km2,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及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北方罕见的自然生态景点山水和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态旅游区。人文景观多,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宁武县坚持把旅游环线作为发展战略,以打造特色旅游强县为目标,把旅游作为行政支柱产业来配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荣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国家省级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宁武县拥有芦芽山、“万年冰洞”、汾河源头3个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芦芽山景区也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 五个景区”的旅游战略布局。

本次研讨会召开,既是利用展示地质公园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宁武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大好机会,也是宁武县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的大好机会,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把宁武的旅游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管涔之山,冰洞存焉。

一道石门,隔离冬夏。

洞外宿草春长,洞中冰簟疏帘。

数不尽天降甘露凝玉姿,

开不完冰柳冰花满画楼。

千姿百态的冰花、冰挂让人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的冰兽、冰鸟令人心生怜惜。

冰佛、冰人沉默伫立不语;

冰笋、冰床低声呼唤当归。

猜你喜欢
冰洞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蔚蓝冰洞 令人神往
蔚蓝冰洞 令人神往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参观万年冰洞
冰洞之美,每天都不一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