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及影响因素

2018-10-08 05:53舒海燕罗江磋苏超敏宋列席王慧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障碍

周 贵 舒海燕 罗江磋 苏超敏 宋列席 刘 佳 杨 娇 王慧玲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据估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至20.3亿,达到总人口的22%〔1〕,同时老龄化的比例也在加大,预计2030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至23.2%,而到2050 年会达到30.7%〔2〕。伴随老龄化社会格局的变化,空巢老人逐年增加,空巢来源于对“雏鸟飞走,老鸟独守巢穴”的形象比喻〔3〕。国内外对空巢老人的定义存在不同意见,但大体可以分为无子女空巢老人、有子女未一起居住空巢老人及有子女但共同生活未达6 个月以上空巢老人等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4〕。空巢老人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患多种慢性病、心理负担重、易遭受多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等特征〔5〕。近年来,空巢老人已成为医院住院患者的主要群体,由于自身鲜明的特点,空巢老人在住院期间求医障碍亟待解决,了解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医疗机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供依据,为国家下一步的医改思路提出有效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与研究对象 调查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以病区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血液风湿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家庭中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共同生活未达6个月以上;③在医院住院3 d及以上。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不能正常表达者。

1.2调查工具与质量控制 调查工具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翻译后医学应对问卷,调查内容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逻辑纠错。医学应对问卷(MCMQ)是使用翻译后中文版本,该版本在国内患者应对方式研究中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住院空巢老人共411人,收集合格完整问卷405人,有效率为98.5%,男261人,女144人,年龄60~89〔平均(70.46±12.24)〕岁;有求医障碍的住院空巢老人为173人。

2.2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的比较 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等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组、不同婚姻状态、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归属地、不同空巢类型的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比较(n)

2.3空巢老人求医障碍影响因素 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等11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是否有求医障碍作为因变量(表2),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X2、X4、X6、X7在做统计学分析时进行哑变量转化,采用Backward:LR筛选变量,纳入变量概率0.05,剔除变量的概率为0.10,多因素分析得出高经济收入、非少数民族、有子女空巢类型是求医障碍的保护因素,屈服应对是产生求医障碍的危险因素,进入方程的变量结果见表3。

表2 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赋值表

表3 空巢老人求医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随着世界很多国家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6,7〕,空巢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成为疾病高风险人群,住院患者中空巢老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空巢老人在就医过程遇到的阻碍相对较多,空巢老人应对障碍比较脆弱。专家预测,到2030 年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大多数家庭将面临严重的空巢化〔8〕。这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善空巢老人就医体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不同医疗保险的空巢老人求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没有表现出差异性,这可能是享受城镇职工保险的空巢老人医疗保险比例虽然高,但是住院空巢老人遇到障碍来源不仅仅表现在对入院费用支付的压力上。不同性别的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求医障碍的干预可以同时进行。低经济收入空巢老人求医障碍比高经济收入空巢老人相对严重,这可能是空巢老人住院期间自付费能力高低对求医障碍有积极影响相关,进入空巢后经济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退休养老金,有固定养老金的空巢老人使用的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相对较高,经济收入相对高的空巢老人住院支付能力相对较强,面对住院产生的费用压力相对较低,因而感觉到求医障碍相对较少。这与史勇军等〔9〕研究基本一致,经济因素是空巢老人就医障碍重要因素。不同民族求医障碍存在不同,这可能是少数民族大部分来自于边远地区,由于语言交流存在困难,文化水平不高等,对医院就医流程认知存在困难。户口为本地的空巢老人与异地的空巢老人住院遇到的障碍表现出不同,异地空巢老人到陌生地方就医,对当地环境不熟悉,没有家属陪同,缺乏社会网络的支持,心理表现出焦虑与孤独,折射出求医困难的心理状态。不同空巢类型的老人求医障碍表现出差异性,这可能与有子女空巢老人生病时子女可以给老人提供物质及心理的支持等有关。不同年龄组的空巢老人求医障碍存在差异,低年龄组空巢老人求医障碍高于高年龄组,这可能是低年龄组空巢老人求医过程中很多是由于老伴陪同就医与照顾,而高年龄组却是家人及亲戚陪同,执行就医活动家人、亲戚或护工在进行,表现出就医障碍相对较少,提示对住院空巢住院期间家人及亲戚的陪同对减少就医障碍有积极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月经济收入、民族、空巢老人类型、屈服应对是求医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民族类型对求医障碍影响最大,月经济收入次之,提示少数民族空巢老人住院时医院要加强其求医障碍疏导与干预。屈服应对增加了住院空巢老人的求医障碍,这可能是老人生病住院,对疾病治愈没有希望,心理负担特别重,因而表现出严重求医障碍,这与国外学者Fiorica等〔10〕研究基本一致。

住院空巢老人的求医障碍与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经济压力、心理问题等息息相关,提示要改善空巢老人就医体验,减少住院空巢老人就医障碍,医院需要专门设置求医引导人员,针对空巢老年人思维缓慢、记忆力下降、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健康宣教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举例子、帮助理解,尽量避免内容过多、流于形式程序化工作。口头宣教的同时应搭配书面材料,把重要内容制成小册子或者上墙,有利于空巢老年患者对内容的记忆和复习〔11〕;政府要对空巢老人的子女提供就业援助,增加经济收入,可以减少空巢老人住院的经济压力的障碍,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有利于方便老人就医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12〕;医院设置清楚的标识有利于住院空巢老人求医活动正常进行;对入院空巢老人开展心理指导可减轻其心理负担,成立医养结合型护养中心,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况〔13〕,组建惠老医养联盟,构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其提供情感支持〔14〕;国家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保障力度,同时加大对其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同时逐渐满足空巢老人合理的健康需求〔15〕,有效借鉴欧美等国家先进模式与理念,根据本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数目等因素建立了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16〕,这一系列举措可以有效降低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障碍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跟踪导练(四)2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空巢生日不孤独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