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8-10-08 11:04周倩
商情 2018年43期
关键词:新形势改革

周倩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行业的风险性,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 金融管理体制 改革

金融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管理是国家为了保证货币稳定以及供求平稳制定出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金融管理的实施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效果。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给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了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健康高效发展,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使金融管理更好的满足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

1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高金融管理成效

我国的“一行三会”是我国金融业管理的主体,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金融发展存在差异性,使得我国金融业管理主体在金融管理中出现信息失真问题,加强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各地政府对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规划,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指导,进一步提高金融管理的效果。

1.2有助于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金融管理体制中的监管机制是维持金融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会保证金融机构合理合法的开展金融业务,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政府与金融机构二者之间能够开展有效的全面地监督管理,并使金融机构受到多种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约束,确保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合法性,所以加强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督体系。

1.3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各地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充分加强各地政府对金融管理的调控能力,弱化中央對金融发展的内控能力,并增强各地政府发展地方金融业的信心,激发地方政府发展金融业的积极性。此外各地政府可以大力开展利于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我国金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目标不一致

中央与地方对金融监管的目标不同,在金融政策制定实施方面容易产生偏颇。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定位不同,中央金融监管注重对金融市场的全局稳定性的管理,而地方政府则想扩大强化金融职能,并通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调整来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规模收缩调整能力尚且不足,尤其是当地方金融政策与中央金融政策存在差异时,容易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进而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

2.2职责定位不清

由于中央与地方监管职责划分不清,容易出现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等模式,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如对于网贷平台,中央并没有进行监管,而地方政府并未对一些网袋平台公司的金融业务和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管,这就出现了监管真空问题。地方金融管理中也存在权责失衡问题,地方政府对金融风险处理能力欠缺。2006年国务院批准各地方政府负责处置金融风险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央银行对省级政府的金融风险处置金并不具有可执行性,导致省级政府对金融风险处置的执行能力较差,所以不能引起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视,造成金融监管力度不足。

2.3管理架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金融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能缺失、金融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我国的地方金融办缺乏对应的中央上级部门,因此金融办的金融职能缺失,因此导致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约束能力不足,同时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不健全,金融管理职能不全面,金融管理经验方面欠缺等原因,因此急需建立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保障地方金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2.4风险监管不到位

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过程中既要积极推动地方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还要进行风控监控,严格防范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地方政府竭尽所能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并且有些金融管理部门在金融监管过程中较为随意,经常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3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综上可以看出,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中增长,加强金融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3.1优化金融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金融业开始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金融面临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方面的双重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我国金融管理机构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我国金融监管手段,依托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对金融机构的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约束。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金融管理融入到金融机构中,促进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在金融监管体系的制约下,金融机构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度可循。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开展活动的合理性,创建和谐共享的金融市场环境,使得金融机构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开展活动,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管理的监督职能。除此以外,为了保证金融管理系统的法律效力,需要对金融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改进。将优化后的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应用到金融机构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控制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行为中。因此,优化完善金融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可以有效的摒除金融行业中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于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3.2提高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近年来市场竞争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受此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波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金融机构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经营状况动荡不安的被动局面,甚至出现金融机构不堪重负关门倒闭的情况。针对金融市场这一现象,为了营造适合金融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已经刻不容缓。金融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相关人员以规范合理的行为开展相关管理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管理机构开始投入一定的成本提升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金融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手段较多,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加强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这里提及的素质培训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通过专业素质培训,使金融管理从业人员以合理规范的方式和行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其次,为了有效约束金融管理人员,需要構建合适的金融管理制度,确保金融管理从业人员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注重以人为本的宗旨,强调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增强金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金融管理工作质量、效率的双提升。

3.3转变金融营销方式

在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市场和国外环境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近年来市场竞争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因此,为了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转变金融营销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实现路径。所谓的转变金融营销方式,就是将传统等待客户的方式转换为积极主动拜访客户的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认识到强化金融服务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收集整理客户信息资料,主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可以保证营销工作与宣传工作的效率。

3.4促进金融业务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工作是有效的途径。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现状的前提下,创新性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可以有效地提升资产办理效率。此外,可以与当地税务部门协同工作,共同监管企业风险,并且参考企业发展现状,缴纳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5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信用贷款是金融行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因此,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优化贷款办理流程、提升贷款服务水平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4结束语

金融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面对众多的潜在风险。为了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我国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创新金融业务、提高客户服务效率等方式,充分发挥金融管理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新形势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