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2018-10-09 09:56常文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互联网

常文超

摘 要:新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个是教育理念重构,一个是教育资源共享,这给未来高校教育发展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现阶段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剖析了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相关动因,并依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探索出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发展逻辑及变革路径,最后指出“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78

1 引言

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一直是推动整个国家前进的主要动力,也是创造价值的第一生产力,高等教育正是以学校为依托传播知识和培养技术。但是在时间碎片化,信息全面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渠道化,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时代,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呈现出教学效率及效果不尽理想的状态,急需一场革命来改变教育现状。2017年1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提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互联网+教育”就是借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等新技术创立开放共享的应用平台,将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习场所、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是教学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原则而采用的一系列组织教学活动、遵循一定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探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吸引了大量的教育学界学者研究,为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都有积极的影响。

2 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及特点

2.1 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经历了古代学徒制私塾模式到现代的面对面交流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要的主导作用,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和内容,归纳出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设计方式,直接的传输给所要教授的学生,学生大都以听讲、识记,课后复习的方式获得知识,最后以参加应试考试的方式考核评价教学效果。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离不开一所学校,一位教师和一间教室,通过复习旧课,组织教学,讲解新课、布置作业等模式,曾将确实对于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现在的课堂上呈现更多的都是“玩游戏”、“睡觉”、“交头接耳”,“逃课”,“代课”这样的一些消极上课行为,这些行为的背后不光是因为他们是个性独特有着强烈自我主见的“95后”,也有来自无限开放优质教学资源的竞争。而现在社会需求需要满足胜任新挑战的创新性人才,能够自发进行时间管理的自律性人才,能够主动挖掘潜力抵抗未知挑战的兴趣性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急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

2.2 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不存在空间距离能够更直观及时有效的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呈现出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互,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培养达到了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但是也存在教学场所受限,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教学手段有限,教学效果质量偏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这样的一些特点;同时还存在教学资源有限闭塞,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更新前沿的理论知识,教学老师无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需求,学生到社会上动手实践能力差这样的特点。

3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校教学模式变革动因

3.1 教育和社会需求是变革的根本动因

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里强调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教育也一样,真正产出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具备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强大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教育的需求转变为人们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要,社会的需求是为社会主义提供创新性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维度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尊重教育客体的个性和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要求,也不利于积极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提供全面发展的创新性综合素质人才。传统教育如果不跟进时代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就一定会限制教育进步,阻碍社会发展,故强大的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是造成高等院校教学模式变革的根本原因。

3.2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变革的强大支撑力量

时代的进步是由技术的变革来驱动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社会使我们获取资源的成本降低,方式便捷化,速度快速化,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消除了地域限制教育的不公平,增加了学习机会,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使知识更生动化、形象化,从原来只能够依靠耳朵听,注入了视觉、感觉、听觉的体验,这些都有强大的互联网学习开放平台,基于兴趣爱好成立的虚拟学习社区,方便的学习APP等信息技术来支撑。所以,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3 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变革的内在驱动力

随着社会上新兴职业的兴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的重视,不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多少来作为人才评判的标准,还要考核处理问题的反应力,对敏锐事物的判断力,别具特色的创造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作为教学反馈,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来达到统一的标准,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甚至有些學生的个性和兴趣在环境中被消磨掉,不利于个人成长,再加上新兴的“95后”自身带着张扬的个性,强调个体存在感,从小受过很多兴趣专业班熏陶,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4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变革的现实基础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下,一些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发出了远程授课、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虽然还存在于探索成长期,但是有的已经起到很明显的效果。故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挖掘影响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影响因素及内部机理,寻求改革的根本路径。

4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校教学模式变革路径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发展的速度,促进了教育改革的革命,但是基于现实条件的约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互联网+教育”融合停留在形式上,政府支持和建设的滞后,领导者对变革的不重视,培养模式、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等都给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困扰。

基于以上的困扰和挑战,“互联网+教育”变革的路径要遵循以重构教育理念为基础,在健全社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丰富学习方式和手段,创新教育环境的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发展逻辑,从以下方面进行变革。

4.1 重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管理监管

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授之以鱼”,“互联网+教育”注重“授之以渔”,不仅要把知识传递还要教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建立审核评估标准,维护平台规则和运营机制创新,承认符合达标互联网在线教育的认证资格,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合理收益分配体系,使“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持续健康的环境中得到验证和检验。

4.2 引入新技术和教学资源,打造全面智慧化学习环境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建立了智能化,智慧化,虚拟化的学习校园,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引进校园,改变了学习的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学习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备份和监督,建立开放、交互、灵活的虚拟教室,实现全方位随时随地沟通交流环境,实现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共享化,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适合的课程,也可以智能推送和安排学习任务,实施监督功能,改变了学习的交互模式。

4.3 更新教学体系,变革教学模式

4.3.1 创新课程设计,推进课程形态变革

传统的课程以教与学为导向,“互联网+教育”课程可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以学生为主导的任务导向为起点,线上收集资料,线下交流互动探讨,任务完成考核,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在课程形式上多元组合,将传统的面对面的班级授课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翻转课堂(HippedClassroom)、微课(video-clips)、在线个性化课程等整合,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4.3.2 改变教学范式,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改变教学范式就是从原来的知识传递向认知构建转型,从重视教授过程到活动设计转变,从定量考核学习成果向适应性评价考核,从面向内容设计向面相学习过程安排转变,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引入直播互动、网上答疑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代替正式的学习方式,从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挖掘学习方式转变,以体验和互动的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乐趣。

4.3.3 针对个体差异,实施教学评价变革

以往的教育评价以单一的价值作为标准,“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评价依据从定性走向定量,全方位多元化科学评估;从评价方式上由总括性评价走向阶段性评价,并且加入诊断体系和激励改进功能进行纠偏处理,评价主体上实现多元化,家长和学校协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适应性评价。

4.4 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求专业技术技能熟练,教学思维创造性更强,心理素质及应变更高。重视教师培训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适应新的角色,鼓励老师外出交流学习,进行教学的积极探索,组织教学沙龙活动研讨,思维碰撞提出创造性想法,将教学经验传递,实现教师整体队伍的优化。

5 结语

新兴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变革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化,教育思维开放化的特色要求,对于学校、社会以及人才本身来说都意义重大。本文所遵循的变革逻辑以解构重构教育理念,引进全世界优质教学资源,加强知识权利监管,强调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课堂,让学生自发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和满足学习兴趣的任务导向性学习方式,重视教师队伍培养,以指导代替纯理论教授,同时将云端平台、网络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各教学资源共享化,促进教育公平化,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呈现出两大特点:一个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颠覆;二是教育知识的共享化,这是教育教学模式变革遵循的两个基础。当然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逐步变革的过程,从点到面,逐步扩散的过程,但是只要具备一个清晰地变革路径,遵循一定的理念和原则,实现教育革命的快速发展,形成新型的教育生态产业也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赫国胜,赵玉.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信阳师范学报,2018,(1).

[2]冯晓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探究[J].滁州學院学报,2017,(4).

[3]张有文.“互联网+”时代教育方式的变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6).

[4]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5]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教育”:现实争论与实践逻辑[J].网络教育,2016,(9).

[6]李黎,王冠愚.“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6,(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变革互联网
变革开始了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