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失重“液体压强演示装置”的改进

2018-10-10 07:06贾闯彭朝阳
物理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定滑轮钢珠铁球

贾闯 彭朝阳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高中物理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设计思路大体有两种:一是直接读取物体视重的大小(下称“直接读数”),二是间接将物体视重转换为某种物理现象(下称“现象转换”)[1].

直接读数具有指向概念、操作简单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较为适合基础薄弱、逻辑能力偏差的学生.然而,超重和失重是物体运动过程的状态,“由于测力计随物体一起快速移动,学生观察时视线很难跟上,就是演示者观察也比较困难[2].而现象转换的设计补足了这一缺陷,常见的有“液体压强计演示装置”“重物组演示装置”“磁力演示装置”等.现象转换的实验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只停留于“物理概念”本身,还体现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3]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了液体压强计,且初步学习了其工作原理,加之液体压强计演示实验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将以液体压强计作为实验设计基础,主要从“装置设计”和“实验演示”两个阶段,对传统的“液体压强计演示装置”进行改进.

1 设计背景

常见的“液体压强计演示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个支架、滑轮组以及液体压强计组成.该演示装置主要通过手动改变滑轮组右侧钩码的数量实现重力差,进而演示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状态.然而这一演示过程仅能实现“向上加速”和“向下加速”两种运动情况,“向上减速”和“向下减速”则无法直接呈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容易产生困惑,甚至于会形成“向上运动物体超重”“向下运动物体失重”等错误的认知.

图1 常见液体压强计超重失重演示装置

2 实验改进

2.1 制作材料

高度为1.2 m的支架,微小压强计1个,气球1个,轻质定滑轮2个,30 cm×30 cm减震软垫1块,塑料袋2个,铁球1个,小钢珠、橡皮泥和轻绳若干.

2.2 实验组装

超重失重演示实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将支架立于水平桌面上,支架顶部对称安装两个定滑轮,用细线穿过定滑轮,细线两端分别悬挂“配重钢珠袋”和超重失重“演示装置”.演示装置与装有适量有色溶液的“微小压强计”接通.

“演示装置c”是由一个罩有气球膜的托盘和一个粘有橡皮泥的铁球组成,橡皮泥用于配重调平微小压强计液面,同时可防止铁球滚动影响实验效果(详见图2).演示装置与微小压强计接通,对橡皮管上部做固定处理以防止弯折后气流不畅,影响实验效果.整个装置水平悬挂于定滑轮左端细线尾部,并悬空于桌子外侧.

图2 超重失重液体压强演示装置图

“配重钢珠袋”悬挂于定滑轮右端细线上,由a,b两个钢珠袋组成,钢珠袋a悬挂于轻绳上半部,钢珠袋b悬挂于轻绳末端.两个钢珠袋内分别装有若干钢珠,其质量关系满足

ma

实验器材组装后的实物图如图3所示.

图3 超重失重液体压强演示装置实物图

2.3 实验操作

该实验通过“微小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变化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实验开始前,“演示装置”悬空,在演示装置内小铁球重力的作用下,已连接好的微小压强计液面会出现高度差.此时,拔下橡皮管排出内部压缩气体,适当捏瘪橡皮管后再连接液体压强计,可适度增减铁球上的橡皮泥进行微调,使左右液面处于同一高度(即调平).右侧两个“配重钢珠袋”完全悬空,轻绳处于绷紧状态,“配重钢珠袋”的有效质量为右侧两个钢珠袋质量的代数和.

此时“配重钢珠袋”有效质量略大于“演示装置”质量,释放右侧钢珠袋,“演示装置”向上做加速运动.当右侧轻绳下所悬挂的钢珠袋b接触桌面的减震软垫并停止运动时,“配重钢珠袋”的有效质量减小为钢珠袋a的质量,有效质量小于“演示装置”质量,在一定时间内,“演示装置”向上做减速运动.

当“演示装置”向上做减速运动且速度为零时,用手控制住钢珠袋,使整个装置停止运动,此时“配重钢珠袋”的有效质量小于“演示装置”质量,释放钢珠袋后“演示装置”向下做加速运动.当演示装置下降至右侧悬挂钢珠袋b的轻绳处于紧绷状态后,“配重钢珠袋”的有效质量增加为两个钢珠袋质量的总和,且大于左侧装置的质量,此后一定时间内“演示装置”向下做减速运动.

需注意:这里所提到的“配重钢珠袋的有效质量”即穿过定滑轮,通过轻绳传递后真正作用于左侧演示装置的钢珠袋的质量.

3 实验分析

以“演示装置”中的小铁球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自身重力G和气球膜对小铁球的支持力.实验过程中共有4种运动情况,如图4所示分别为:向上加速、向上减速、向下加速、向下减速.

图4 演示装置内小铁球的4种运动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当演示装置发生如上4种运动时,微小压强计液面高度一般会处于变化的过程,分别取变化过程中液面位置的一个暂态作为参考,详见图5所示.

图5 液体压强计的液面高度暂态

列出演示装置在这4种运动中,其加速度方向、小铁球的重力G和气球膜对小铁球的支持力N的关系、液体压强计“液面高度情况”、演示装置状态分析的对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演示装置超重失重状态分析

4 设计评价

物理演示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目的[4].考虑到学生容易将超重失重状态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混淆的症结,通过配重钢珠袋的设计,有条理地演示了物体的4个运动过程.实验材料简单易得,可重复性较强,学生亦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兴趣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验素养.不足的是,在演示“向下减速”和“向上减速”时,如左右两侧质量相差较大,减速过程的持续时间可能较为短暂,微小压强计的液面变化不明显,不利于实验观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对定滑轮两侧的质量配重作适宜的调试来解决此问题.

猜你喜欢
定滑轮钢珠铁球
小钢珠冲击除锈方法及其模拟仿真
大小铁球会同时落地吗
由易到难识滑轮
敲打铁球的方法
用钢珠打造“光影世界”
钢珠链“跳舞”
乒乓球与大铁球
“绳上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分类例析
定滑轮上的小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