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S实验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探究及其拓展*

2018-10-10 07:15李富恩
物理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欧姆定律电动势内阻

李富恩

(华北油田第三中学 河北 沧州 062552)

王晓梅

(沧州市教育局 河北 沧州 061001)

何彦雨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 100083)

1 引言

实验原理为:图1所示为电解液电池,其中A,B为电池正负两极,C,D为靠近正负极的探针,可用于测量内电压,V1,V2电压表分别测量内、外电压.

将此电池接入电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分别测出内、外电压,然后根据测量数据总结规律,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电动势的概念.针对这些特点,结合我校的DIS设备,我们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最终成功利用实验探究验证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图1 实验原理图

2 教学过程

上课前通过DIS实验嵌入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验中用可调内阻电池(电解槽、稀盐酸电解液、正负极板、探针等)、电压传感器两个、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实验演示,凸显了DIS系统的优势.实验电路实物图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图2 DIS实验电路实物图

表1 实验数据

在微课的最后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本实验结果数值比较小,并且实验用到电解液有些危险,同学们能不能通过化学电池原理借助网络资源,对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案要便于操作,读数明显且安全系数要高.

学生们经过反复思考和查阅资料,最终把可调内阻电池的电解液换成了可乐.可乐电池既保留传统实验的优点,又大幅提升了稳定性,实验效果也很明显.在实验中用到原电池相关知识,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新改造后的可乐可调内阻电池如图3所示,主要开展了3个探究性实验.

图3 自制可乐电池,吹气后中间液面下降

探究一:探究闭合电路规律

学生从该实验探究中不难发现,通过改变外电阻电位器的阻值,闭合电路内、外电压之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为一定值,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探究二:改变内电阻重复上面操作

通过软管对J23060可变内阻电池中间小孔吹气,就可以改变液面高度(图3),从而改变电池内电阻,然后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内、外电压的关系.

探究三:探究电池内某些特殊点间电势的变化

实验中,有几组学生,在第一个实验所测内电压为负,于是他们互换了电压传感器接线柱继续实验,抓住这个特点联系课本如图4所示内容,进行实验探究二,在电池内找到4个点分别对应图4中A,B,C,D,逐一测量它们的电势差.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各点间的电势高低,突破能量转化的方向,进一步领悟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图4 闭合电路的电势

闭合电路的电势:图1中的A,B两个位置与图4中的A,B相对应,D,C则分别代表电池的溶液中与A,B两电极靠近的位置.

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当场制作“可乐电池”,通过小组合作,测量电池随内外电阻变化时的闭合电路内外电压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推导出电源的内电压与外电压之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为一定值,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个定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DIS实验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图5 DIS实验电路连接示意图

表2 测量数据

拓展实验:改变电池内阻后,重做实验验证上述结果.

实验中,笔者展示了如表3所示数据,内电压为负值,有些学生看到负数,就更换电压传感器两个接线柱重新实验.结合课本中“闭合电路的电势”示意图,我们进行了第3个实验,测量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测量数据

3 总结反思

实验中,真正要突破电动势,就要测量电源两极板附近的电势跃升,这时,我们将实验方法改为了一个电压传感器测量正极附近的电势提升,另一个电压传感器测量负极附近的电势提升变化,电势提升正负变化就是能量转化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突破电动势,电势降低说明正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将电能(电势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静电力不能将正电荷从低电势点搬运到高电势点,那必须有非静电力的作用才能实现,正电荷在这种非静电力的作用下从低电势点搬运到高电势点,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了电能.让学生轻松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猜你喜欢
欧姆定律电动势内阻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解读欧姆定律
细说欧姆定律
解读欧姆定律易错点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吃透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电动势概念辨析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