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0-10 07:54王正元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

王正元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胶质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予以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为49例,实施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参照组(85.71%),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术后MMSE评分及HDS评分,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低于参照组(18.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显微手术; 额叶胶质瘤; 手术室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3.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3-0-02

脑胶质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原发性颅脑肿瘤,近几年,受到环境致癌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脑胶质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影响着我国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1]。参考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报告,发现显微手术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2]。在此研究背景下,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2月,对98例脑胶质瘤患者,积极对显微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出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齡24~73周岁,平均(47.06±1.44)周岁;研究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23~75周岁,平均(48.12±0.88)周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获得了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书及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去除患者骨瓣,打开脑膜,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若出现出血性肿瘤坏死情况,可以显著去除坏死组织,在进行肿瘤切除。根据患者实际脑组织膨出情况,对患者骨瓣进行有选择保留。

研究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通过MRI引导作用,观察患者皮瓣大小、具体位置以及手术入路设计等[3]。在手术前半小时,对患者注射甘露醇+地塞米松,缓解患者水肿,并尽量选择靠近患者肿瘤位置处进行常规开颅[4-5]。打开患者脑膜后,选择最优入路途径,松懈患者表面蛛网膜,通过显微镜作用,从患者水肿带或者是肿瘤外围的胶质增生带进入,对患者实施肿瘤整体切除,或者是由内向外切除[6-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恶心、呕吐,以及视物模糊、头痛、癫痫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采用MRI检查显示,患者胶质瘤彻底去除;有效:患者恶心、呕吐,以及视物模糊、头痛、癫痫等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十分理想,MRI检查显示患者胶质瘤病灶有显著减少;无效:患者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果,MRI检查显示患者病灶减少≤50%。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手术各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统计。

1.3.3 认知功能评价 笔者所在医院选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对患者术后半年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MMSE评价量表为30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优,<27分即可判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HDS-R评价量表为30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有,<20分即可判断患者有痴呆。

1.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的失语、感染及偏瘫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通过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认知功能评价比较

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评价均要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胶质瘤患者发病时,其临床症状与其占位效应有着一定的关系,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头痛、癫痫,以及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有些患者会伴有肢体麻木、乏力的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必要了[8-9]。

此次试验研究结果明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7.96%)要高于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效果(85.71%),同时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也均优于常规开放手术,另外,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评价也高于常规开放手术后的患者认知功能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微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4.08%),要低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针对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效果十分理想,但是常规的开放手术会延长患者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患者手术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随着显微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给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带来机遇[10-12]。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相比,显微手术可以降低对患者颅脑的损伤,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脑胶质瘤组织情况,有助于区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使得病灶清除效果更加的彻底[13-14]。同时显微手术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且能够降低患者骨窗时间,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降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可以减少手术不安全因素,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15-16]。

综上所述,对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且患者手术各指标均较优,术后恢复效果优异,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预后显著,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臨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雪,王飞,王贵富,等.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1):91-92.

[2]唐耀龙,李成林,温坚,等.显微手术后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观察[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46-48.

[3]陈武,董辉,周志中.显微手术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及对脑脊液AVP、OT、β-EP、TNF-α水平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7,15(1):53-55.

[4]吴克洪.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后血流灌注及生活能力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22-123.

[5]关振斌.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18-119.

[6]张文燕,王翠英,赵宝帅,等.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2):1471-1473.

[7]王禹.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45-46.

[8]王波,汪平,王宏,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0):1725-1727.

[9]徐伟,张继伟,李长华,等.荧光素钠染色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6,15(3):253-255,259.

[10]陈波,刘立军,雷艳青,等.显微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2015,58(11):1301-1302.

[11]梁占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方法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100-101.

[12]陈波,陈谦学.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8):793-796,799.

[13]樊庆荣,王恩任,张列,等.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068-2069.

[14]艾子敏.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65-66.

[15]苏祖禄,陈浩皓,苏海,等.显微手术对87例脑胶质瘤患者认知、生活能力及血流灌注和神经肽水平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5):534-536.

[16]王宏利,谢万福,鲍刚,等.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671-5673,5667.

(收稿日期:2018-03-26)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