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玻璃不曾在世界上出现, 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怎样?

2018-10-11 08:20Iris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玻璃人类

Iris

那你可能完全没机会看到这篇文章。

如果未来有一部关于近千年历史的著作,不是由人类,而是由人工智能撰写的,它会怎样展开?不难想象,在这本历史著作中,我们人类认为举足轻重的那些事件:罗马帝国的衰落、美洲的发现、英国《大宪章》的签订……可能只是一些脚注。

而对AI历史学家来说,18世纪,玩具机器人开始有模有样地下棋;在加卡提花织布机的启示下,打孔卡片计算机诞生,这些才是AI历史的分水岭。

“它会强调这一事实:钟表机械曾一度代表了这个星球上占统治地位的技术,此时人们看待周围的世界,同样将其看成一个类似由齿轮和车轮组成的系统。”二十多年前的一本绝妙的军事技术史著作《智能机器时代的战争》中,墨西哥裔美国哲学家曼纽尔·德兰达曾这样想象过。

当然,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这本《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不是由AI历史学家写的。但它的论述方式,却让我们拥有了一种同样有趣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人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

如果一个灯泡来写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它会强调,人类如何为了对抗黑暗而费尽心思,又得益于某个偶然的发明,灯光引发了世界变革,从此打破了人类入夜即眠的漫长历史,甚至让夜晚变成了生活最多姿多彩的一段时间;

如果冰箱来写一段历史,它则会感叹,自己怎样改变了人类千百年来的饮食结构,怎样帮人类对抗一些曾经致命的疾病,接着自己还引发了空调的诞生,让人类开始享受电影院、购物中心等设施,也能对抗炎热,从而让地球上许多本来不适合居住的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居民,此移民潮的规模之大,足以让三辈前的人类先辈们震惊;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媒体理论家、科普学家史蒂文·约翰逊。他曾经出版过不少有趣的畅销书,如《发明空气》《所有坏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好事》等,他本人也是《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电视系列片的主持人和联合制作人。

在约翰逊看来,从自来水、眼镜、书籍,到灯泡、录像带、智能手机,如果从这些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用品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历史的话,叙述的故事可能会非常令人惊奇。

比如玻璃。

大约2600万年前,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突然出现了一次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有人猜测是小行星在沙漠上空的爆炸),使得一大片沙子融化。等它们冷却后,沙子中所含的二氧化硅颗粒融合在一起,结成了一种特殊的晶体,静静地覆盖在沙漠上。

又过了很久,到距今约一万年前,路过此地的人将这些有点发黄和模糊,但却闪闪发亮的天然玻璃捡了回去。在市场上流转几轮后,它们被制成了供贵族享用的装饰品,比如图坦卡蒙陵墓中发现的那枚圣甲虫胸针。

再到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一群玻璃制造商流落到威尼斯,将穆拉诺岛变成了世上最有名的玻璃之岛。岛上的商人安杰洛·巴罗维亚用不同化学成分反复实验后,发现只要将海藻烧成灰,加入玻璃液中,里面富含的氧化钾和锰会让最终的玻璃纯净剔透,就如水晶一般。

从此,世界的样貌在人类面前改变了。

13世纪,世界上第一副眼镜诞生了,让近视眼和老花眼可以看清事物,可以在昏暗中看清文字。加上后来古腾堡印刷术带来的大规模印刷,书籍和阅读开始流行。宗教和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了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并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镜片的出现,又引发了光学革命。1590年,荷蘭一个小镇上的眼镜商父子,将两个镜片叠合后,发明了显微镜。从此,人类看到了微观世界,细胞、细菌、病毒的概念开始诞生,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从而有了重大突破。疫苗和抗生素的发明,现代人寿命的延长,无不得益于此;

而将镜片对准远方的人,则发明了望远镜。1610年,一位叫伽利略的学者借助这神奇的设备,发现了宇宙的秘密,证实了日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从此对人类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

借助这种玻璃制品,人类不仅看到了视觉局限范围外的事物,还能够将其保存下来,甚至传播出去:19世纪,摄影师学会将世间景象通过镜头的聚焦,记录在相纸上;20世纪,有人在玻璃上涂了一层荧光粉,向其发射电子,就形成了后来的电视图像;

如今,我们每天不离手的智能手机,也是玻璃的另一种衍生品。而在信息世界背后提供支持的网络,则离不开另一种玻璃。1887年,查尔斯·弗农·波伊斯突发奇想,将玻璃液固定在石弓上,发射出去,拉出了一条长达90英尺的玻璃线。更妙的是,这条玻璃纤维居然特别坚固,足以媲美同规格的钢绳。它从此被用来制造各种物品:隔热设备、服装、游艇、冲浪板……

近百年后,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现,玻璃纤维还有更妙的用处: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可以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瞬间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从此,互联网和大数据遍布了全世界。

所以说,没有了玻璃的发现,你可能根本读不到这篇文章。如果你说,不用手机看文章,不用电脑写稿子,咱们完全可以回到印刷时代,用纸笔写稿发书评啊。但是,如果没有光纤和网络,这本在2014年出版于另一个半球的书,可能10年内也不会被引进国内,我们更是无从得知它的存在。如今全球的信息扁平化,知识储备的指数级增长,无不得益于2600万年前,人们在沙漠中发现了那堆闪烁的晶体。

这本书中谈到的,除了玻璃,还有声音与电话,自来水与疾病,时间与钟表,电灯与光明……

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换一个时间空间的视角来看,充满了许多令人回味和惊奇的东西。从远古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中的一切百转千回,似乎既诞生于偶然,又隐含着必然。这样看来,我们当下的种种焦虑和困惑,何不能换一种解读方法,更豁达思辨地对待它们呢?

猜你喜欢
玻璃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机器人会伤害人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