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涨的房租面前,“租相”越来越狼狈

2018-10-11 08:20何承波童倩宋佳王欣怡潘彩琳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王莹床位房租

何承波 童倩 宋佳 王欣怡 潘彩琳

在每一个大城市,都有着无数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然而,猛然增高的房租,如今成了考验他们去留抉择的一道门槛。在各种曲线救国,夹缝求生的故事背后,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向往更好生活的心。

北京,这座城市的外来者被困在上涨的房租里。他们把流动的“家”搬进了五环外的“睡城”回龙观,搬进了阴暗潮湿的老小区、搬进了嘈杂凌乱的群租房里的隔断间,搬进了多人共住的上下铺床位。

而2018年夏天,房屋租赁业风浪再次掀高。一时间,关于租金上涨的文章传遍网络,城里城外人心惶惶。他们的敏感神经,也再次被刺痛。

随时涨租:

不断触碰的租金上限

那天,房东突然敲响了王莹的家门,猛然来了一句:“不租了,房子要收回自用。”王莹和老公一愣,两年的合约虽说快到期了,但也不至于赶人吧。

作为记者的王莹有着敏感的嗅觉和观察力,她转念一想:“肯定是要涨价了”。

找房、搬家,对日理万机的媒体人来说,必然是成本和精力的双重损耗。王莹想了想,还是算了,“房租,加就加吧”。她干脆主动找到房东,谈下来,两年前的6000元加到了7600元,房东才给续租了两年的合约。

那还是2016年。

两年后的这個夏天,房租疯涨闹得满城风雨,这个舆论对高房租的讨伐一浪高过一浪,住在朝阳区太阳宫的王莹一家也没能逃过。房东再次出现,把租金拉到了8600元。

王莹很清楚,8600元已经接近了自己承受力的上限。

作为媒体人,尽管时常喊着关注弱势群体,但和房东相比,她感觉自己才是弱势群体,掌握的主动权非常有限,涨个房租,只会感到无能为力。

事实上,王莹和丈夫一直在苦心经营,避免触及这个上限。

4年前,她和丈夫离开了广州的媒体,夫妻俩一起北漂。他们在接近地铁站的小区里,租下了一间足以令年轻北漂族望而却步的公寓:85平米的两室一厅,五楼的窗外望出去,还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可以看见北京少见的蓝天。

比起许多北漂族,他们是幸运的,并不是从底层开始打拼。在开始北漂时,他们已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尽管每天要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挤上挤下,但无车无房无孩子的人生,并没有背负那么多负担。欲望小,压力也小,日子乐得逍遥自在。

代价就是,不敢要小孩。如今已经39岁的王莹,眼看着生育年龄就这样过去。同样,他们也不想买车,更不去想买房的事。这对丁克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工作,维持着一种还算体面的生活。

出租屋是个暂时的“避风港”,他们依然努力保持该有的居住质量。但眼下,这个“家”背后开始凸显强烈的不安全感和随时缺失的归属感,让原本无所顾虑的夫妻俩开始忧虑起来。

如果房东再次突然出现,提出“不租了”,她肯定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每当想到这些“如果”,王莹便心生恐惧,因为她给不出答案。

一床难求:不断收紧的下限

比起王莹人生四十的隐忧,今年28岁的黄小叶依然雄心勃勃。

他要在北京买房。

为了省钱,黄小叶希望租一个价格足够低廉的床位。对他来说,900元是可接受的价格,卧室小一点,三两个人同住也没关系。

黄小叶的年薪不算高,15万元,而且是一份死工资。但买房的伟大理想并不是随口一说,他有很细致的规划。为购置房产,他给自己定下每月存7000元的重任。这意味着每一分钱,都必须精打细算。“我每个月目前开支500元左右,基本上不参加聚会,不出去吃饭,不应酬,应酬也是别人请。”

原本,毕业后他一直借住在亲戚家,不需要为房租担心。因为感到不自在,他最近打算搬出来了。

如此算下来,每月房租预算只有900元。这是卡死的标准。但是,过去半个多月里,黄小叶把各类租房信息翻个底朝天,仍一无所获。

在北京,找一张900元/月的床位,真有那么难?中国人民大学西门附近的一张破旧租房小广告纸,给出了苦涩的答案:西门附近的静园,一张90cmx180cm的单人床铺,月租1250元。

在静园,一个床位已经涨至1200元以上,床位抢手,丝毫不留议价空间。“床东”张先生提供了3个档次的床位,月租分别为1200元、1300元、1800元,还附加了硬性条件:押一付三,合同需签到明年2月。1200元的一居室,20平米,放着3张铁架床,可供6个人租住,室内洗衣机、空调、桌子等可公用。租金1800元的豪华床位,是典型的上床下桌格局,类似这样的4人间,曾有网帖报价750元/月,日期显示为2017年4月。

正在考研的天津姑娘马静,原本租住在航天城附近。尽管三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但4位租户平摊下来,每人每月缴纳房租1750元。这对于收入不高的考研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于是,她搬进了中国人民大学家属院,这里一个床位要价逼近1300元/月,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4人同住一屋,她睡铁架床的上铺。

马静念念不忘的是北京邮电大学MBA硕士学位,夏天即将过去,学习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为了支付这个床位费,她还是得把握好培训班的工作机会。

马静熬夜加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后,还要跟3个室友一起挑灯夜读。随着年龄增长,考研或就业变成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两头越来越难以兼顾。

其实,马静已经算是少数的幸运族。这个酷暑,北京再难寻到千元以下的床位,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这一波房租上涨,使得王莹们的上限不断被触碰,而对于那些在北京只求一床的年轻人来说,下限也在不断收紧。

黄小叶的床至今还没着落,为此,他不得不松动一下那个宏伟的北京买房计划。

数据分歧:

租金到底涨了多少?

每年8月都是租房旺季,涨房租原本也不例外,但今年却格外不太平。

实际上,北京房租涨了多少,各方数据难以统一。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7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2018年7月,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0.3%。

而贝壳研究院的报告则指出,2018年的前7个月,租金指数同比上涨10.7%,略高于2015年和2017年的涨幅。诸葛找房数据显示,北京房租涨幅较大,北京今年7月同比上涨25.8%。

来自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则有所不同,这份数据统计了全国11所重点城市,发现7月房租涨幅最高的城市并不是北京,而是成都,同比涨幅高达31%,为11城的涨幅之首。而广州和深圳次之,分别为30.7%和30.5%。尽管北京位列第6位,但21.89%的涨幅也不算小。

不过,真正引起风浪的,并不是这些数据。

2018年8月1日,北京天通苑一房主发帖称,120平米的三居室,预期7500元的月租,结果被自如和蛋壳哄抬至10800元/月。

还没等网友们消化完这通爆料,8月17日,我爱我家副总裁、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院长胡景晖将房租上涨矛头指向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高价抢夺房源,加剧了租房价格上涨。

恒大研究院副院长夏磊撰文指出,“资本急切想从烧钱模式进入到赚钱模式,房租上涨是必然结果。”

房屋租赁业风浪再次掀高。一时间,租金上涨的消息传遍网络,城里城外人心惶惶。

对于涨价,陈子琪并没有太多感觉。她现在租的房子在北京五环外的回龙观,一个37平米的单间,月租3400。北漂五年,陈子琪频繁搬家,但都是在回龙观通天苑这一带。她租的第一个房子是次卧,房租1000,第二个房子也是次卧,1350,第三个房子是主卧带阳台没卫生间,1990,第四个房子是隔断房,1700。

“房租是涨了一点,但是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夸张。”

想来是有点后知后觉,“可能是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在一个房子住超过一年,而且中介公司打出的广告是说三年内不涨房租,我还没来得及经历涨价就搬走了。”

对于房租问题,她也研究过不少报道。目前有个观点是,中国的住房租金收益率其实是偏低的,房租上涨幅度远小于房价上涨幅度。比如,2003年前后,京沪住房租金收益率在5%左右,而2017年,京沪租金收益率已经降至1.5%,仅占该房源按揭贷款利率的1/3。从这个观点看来,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从某个程度上调整了租金收益率,部分起到了平衡市场生态的作用。

虽然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但她依然觉得心里没底。租金收益率低,到底是房价太高,还是房租太低所致?那调整到什么时候才算到位?作为一个租客,她只知道,如果按国际认为合理的租金收益率,即4%-6%来计算,自己在北京租一个35平米的一居室,每月需付7000-10500元,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

“北京大部分人的工资并不高,生活成本却很高。”她的工资是1万出头。跟先生在一起八年半了,依然不敢有长远的打算。生小孩、买房,更是不敢想的。

面对风浪声中的房租上涨,她坦言自己有些惶恐。

漲租规律:

房租涨得比想象中要早

王志明比网络上的人都更先感知到北京房租的“疯狂上涨”。

2016年2月,他入职北京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他所负责的区域一直是北京外来年轻人的聚集地。这片区域的每一个地名背后,都代表着数以万计的北京外来人员,回龙观、天通苑里的中产家庭与打工少年、西二旗、西三旗里的程序员们。

房产中介这活干了快3年,王志明基本摸透了北京房租上涨的规律。每年通常有两个租房高峰期,在春节后的2~3月和毕业季的6~8月,2017年房租比较反常,就拿2017年12月来说,北京的房租比11月足足上涨了10%~15%。

南都周刊记者在采访中,王志明的手机频繁震动着。不断有租客在微信里向王志明抱怨“租金上涨”,王志明耐心解释,去年12月北京的房租涨了一波后,今年房租其实没什么大变动。

“今年租赁市场其实并没有去年好,现在本应该是旺季,但单间的出房数量明显赶不上往年。”

时间回到2017年年底,抢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有时王志明就眼睁睁地看着客户在门店里大打出手,“还不是因为看上了同一套房。”

“去年大火前后,门店里来的客户10个里面有9个都说要租房的,我还只是昌平这一块的。”那阵子,生意好得不得了。

一场大火后,偌大北京,无数北漂们没了落脚之地。王志明也忙得不可开交。房源紧张,租客们为抢房打得热火朝天,房东趁势坐地起价,王志明看得疲惫了。

“2017年12月,我带客户去看房,因为要合租,客户正在和其他小伙伴商量合租的事情。没想到,另外的客户也看上这房了。业主来了以后,一看有两拨客户,就立马说涨200块钱。两个客户都还在那等着呢,结果房东说再涨200块钱。最后,我的客户觉得房东不太道义放弃了,而另一个客户很快就租下来了。”

另一名房产中介贾雪晖也说:“从去年11月底,天通苑就很难租到2000元以下的次卧了,就算有也是特别小的那种。”

眼看如今的局面,“房租涨起来了,哪里还能降下去。”王志明说。

相比起来,王志明现在的工作倒是清闲不少,略微有点不习惯。毕竟,出单量与业绩直接挂钩,王志明有些着急,“去年多的时候奖金1万多”,今年,王志明的业绩平平,他打算接下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房屋买卖业务上。

来北京工作两年多,王志明还没攒下一毛钱,不仅如此,他还花光了过去在新疆工作存下的好几万元。

中介烦恼:

房租上涨,业绩平平

王志明虽为中介,但也都体验过网友罗列整理的“租房坑”:厂房、群租房,漏雨,还有房租上涨……

来北京工作两年零6个月,王志明换过4次房。

2016年2月,刚入职地产经纪公司的时候,王志明就住进了小辛庄村里的厂房,厂房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一个月租金只要600元。那会儿,他倒也不觉得孤单,厂房是店里经理介绍的,还有10多个同事也住在这里,有的住2楼,有的在3楼,王志明住在1楼最靠里那间,即使是白天也见不到阳光。

房间里有窗户,但形同虚设,看不到阳光,白天也必须开灯。住了几天,王志明的生物钟有些混乱,好几次清晨闹钟响起,他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以为还是深夜,于是关了闹钟继续睡。结果,入职第一个月,王志明迟到了两次。

王志明实在忍不住了,刚满一个月,他就计划着逃离厂房。去年年底,他租住过的厂房也被列为不合格租赁住房,拆了。

说来也巧,最难熬的日子里,北京龙锦苑东二区有套房一直挂在网上没卖出去,他和几个同事一合计,找房东租了下来。3居室共计125平米的毛坯房,在客厅隔出一间,再简单装个热水器,王志明便和其他同事住进去了,8个人一起分摊6300元的租金。

合租几个月后,王志明觉得不习惯,但是1000元的预算压根又租不了单间的公寓,村里的自建房成了他最后的选择。找房那会,王志明天天骑着电动车在小辛庄村里转悠。眼尖的他挑了一栋还没完工的四层小洋房,成功游说房东给他留一间,后来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栋楼里的第一批住户,直到现在。

2017年住进来的时候是900元,现在涨到1100元。

房租上涨后,王志明努力把每天吃饭的钱压缩在40元以内,但刨除租金,再加上其他开销,一个月的薪水还是所剩无几。

而他只想快点攒够“老婆本”,“怎么说也得35万吧”,然后就回陕西老家,买房子娶老婆。

可如今,他的业绩似乎并不如意,现在门店里鲜有人问津。“不像去年年底,什么房都抢”。

王志明很怀念那段,忙得顾不上吃饭的日子。

猜你喜欢
王莹床位房租
巧用比较策略,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王莹作品
嘻哈段子铺
房租凶猛
王莹作品
王莹作品
买不如租
提前交房租
床东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