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政策与技术初探

2018-10-11 08:28王鑫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术政策

王鑫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数量较多,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源头控制是实现国家环保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水污染的特点,然后概述了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法律政策现状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技术,最后提出了提升农村水污染源头控制效果的策略,希望农村污水防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早日实现绿色中国梦。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政策;技术

一、农村水污染特点

农村水源污染是继工业污染、城市污染之外造成江河湖泊水源污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农村水源污染属于面源污染且污染源繁杂,主要包括生活水污染、牲畜养殖水污染、水产养殖水污染、农田雨水径流水污染和生活垃圾堆放渗漏水污染等。农村生活污水多数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呈现出间歇式分散排放特点,由于不同区域的染程度不同,难以进行统一治理。牲畜养殖是大部分农村水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目前水产养殖也开始采用大量的饵料和药品,导致农村水负担不断加重。农田雨水径流通常附带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成份,导致农村水污染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此外,农村坑塘数量多、分布广,整治难度大。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倡导下,农村已经建成了专门的生活垃圾堆放点并进行定期清运处理,但还有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不足,乱堆乱放现象依旧存在。

二、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政策条例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頒布较早,且都针对农村水污染进行了一定的规范说明,但由于缺乏专项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水污染的防治政策规章、治理技术规范、治理标准均不完善。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强,生活污染愈加严重;农药科学发展、养殖业发展,农田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愈演愈烈,农村水污染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了。2013年《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颁布,明确规定了大小禽畜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要求,将禽畜养殖场的环境监管纳入了法律体系。2015年“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在各省、市、区落实,有效促进农村治污减排。《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主要从化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并进行逐省成果验收。虽然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农村的水源污染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诸如农药、化肥施用,水产行业渔药和渔饲料使用、废水排放,散养户污染防治等均存在严重的法律政策空缺。部分地区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依据,制定了地方排放标准,以此提升农村水污染的防治质量,如根据受纳水体环境功能进行分级的北京、宁夏等区域。总之,我国农村水污染专业防治标准还存在空白。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技术

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技术主要包括:①禽畜养殖。目前禽畜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采用种养平衡、氧化塘、SBR、生物垫料零排放等源头控制技术进行处理。②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根据农村的规模大小进行选择,通常规模大人口多的可以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如修建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处理达标循环利用;规模小人口少的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源头控制。还可以配合应用生态净化组合工艺、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等技术手段。③种植业雨水径流、水厂养殖、坑塘。目前这一部分农村污染源头控制技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间套种种植、污水净化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控制种植业污染源的基本措施;移动治污车、湿地是控制坑塘污染源头的基本技术;水产养殖通常采用生态循环水处理技术、池塘清淤等方法进行污染源头控制。

农村水污染源头治理复杂困难,资金投入较大,完善经济适用的农村排水体制,实现雨水分流是解决农村水污染的重要举措。目前新农村建设均践行雨污分流的理念,分设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但是传统农村通常是雨污合流,因此要加强管网铺设完善。可以先进行污水管网设置,后期逐步完善雨水管网。农村污水收集以低成本投入、少后期维护、生态化、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对于城郊通过重力流就可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可以纳入城镇污水处理体系之中,既减少成本投入,又增强污水处理效率。此外还可以采用户或联户收集处理的方式进行收集处理。

四、农村水污染源头控制的策略

(一)健全法律规章,增强执法力度

专门的法律政策是农村水污染源头控制的基本保障,应该从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强化污水防治理论指导和技术规范指导等,此外,相关部门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执法监督,提升防治效果。

(二)加强资金投入和环境管控

农村污水防治源头控制是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防治处理的可持续性,真正促进农村环境好转。如政府专项农村环保资金、企业投资、城市和工业“反哺”农村,农村专项绿色债券等,保障农村污染的长期治理。加强环境监控可以全面了解农村水污染的实际状况、防治方案的执行力度、治理效果等,还可以督促地方开展河道清淤、水质检测、生态恢复等,从而实现保障农村环境好转的可持续性。

(三)增强防治方案的针对性,科学规划农村的生产建设

根据农村的地理位置环境、排水管网情况、人口规模和人口聚集性等,因地制宜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污水防治方案。在农村经济可承受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污水收集方法。农村土地具有区域特性,应该加强不同地区土地性质考察,根据土地性质科学划分农村种植区、养殖区和生活区,逐步完善农村的排水管网设计。易于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区域不宜种植高肥、高药的作物;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差异划分生态养殖区和禁养区等,也可以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养殖场配套污染治理设施。通过优化布局降低污染风险,逐步提升农村水质条件。

参考文献:

[1]乔婧,尚建程,谢志成,陶磊,冯鸣凤.农村水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政策与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 (05):34-36.

[2]郭美宏.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6.

[3]贾小虎.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张倩.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5]张祥云.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技术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