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羽毛球体能训练的探讨

2018-10-13 09:34司徒韵琪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方法能量

司徒韵琪

摘 要:在训练中主要采取高强度、长时间的无氧训练手段,以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力量、速度、耐力是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素质, 其中以无氧代谢为基础的速度能力是羽毛球运动的关键;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对提高耐力也相当有益, 因此力量是基础; 耐力是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对运动员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和恢复有利, 起保障作用。

关键词:训练方法;能量;体能

一、前言

当今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准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准,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成熟的技术,灵活多变的战术,而且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可见运动员的心技体的统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好的成绩,来源于科学的选材与科学的训练。目前,有关羽毛球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准,为羽毛球运动员提供扎实的、雄厚的体能基础,我们着重地探讨一下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二、分析与讨论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在1992年至1994年就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下降的问题作出研究,研究表明体能下降的原因是:(1)观念上对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重视;(2)训练方法上有“极化”现象,缺乏逐级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正因为这种“极化”现象,使教练,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普遍重视专项体能而忽视一般體能,从而导致极高的伤病率,严重影响了训练进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分布

羽毛球比赛由运动和间歇反复转换的多个来回组成。不同项目和对手,比赛有不同的特点,激烈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表现在回合运动和间歇时间的变化之中,构成了各自的时间结构特点。

(一)羽毛球各局比赛时间结构分布

根据表一表明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分布,男子单打的运动密度和回合数显然高于女子单打,运动时间也多七分之一强。在双打方面,女双的全场运动时间和密度极显著地高于男双、混双,这说明男单、女双比赛的负荷强度与量分别比女单和男双、混双大。

(二)羽毛球比赛回合时间结构分布

羽毛球比赛时的回合时间是不同的,大部分回合的时间很短,羽毛球比赛的运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3~5秒之间,间歇时间则主要在10~15秒之间。但不同的项目,其时间结构不同。比赛由短时间运动和稍长时间间歇反复交替组成。

华国毕的研究得出11场女单比赛中有7场是打满三局的,而且第三局的回合运动时间和回合数都比前二局高。此外,女子双打也有近似情况,第二、三局的回合运动时间和运动密度都比第一局高。所以,速度耐力在女子单项比赛中尤为突出。

在双打方面,女双的全场运动时间,密度及15秒以上回合运动时间所占的比例都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男双、混双,这可能与女子擅长的“持久战”有关。虽然单打、双打的运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3~5秒之间。但双打在0~3秒所占的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单打,且各局回合数也多于单打。这说明双打短时间、多回合运动的比例大于单打的时间结构可能与项目特点有关。

单打、双打的回合间歇时间主要集中在10~15秒之间,间歇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长,运动时间与间歇之比约1:1.5。这一时间结构与运动员激烈博杀后本身的自我调节有关。

四、羽毛球比赛的能量代谢特征

由于羽毛球运动形式的特点是短时间、高强度、间断而长时间的活动,而血乳酸数值较低,表明了在整个无氧代谢过程中,乳酸性氧债是不高的。由此可见,羽毛球比赛所需要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是靠高能磷酸化合物(CP、ATP)的分解,因此,从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来看,并不需要运动员发展很高的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而应着重发展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羽毛球比赛对心血管系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所以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度的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才能保证在剧烈的活动后短暂的间歇时间内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能源物质(CP、ATP)迅速再合作,从而保持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五、羽毛球技术特点

现代羽毛球比赛的特点是以快为主,是普遍提高击球点,起动快、回位快、弹跳高,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又要有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力量、速度、耐力是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素质, 其中以无氧代谢为基础的速度能力是羽毛球运动的关键;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对提高耐力也相当有益, 因此力量是基础; 耐力是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对运动员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和恢复有利,所以羽毛球专项所需的三大基本素质的关系可归结为:速度是关键, 力量是基础, 耐力是保证。

六、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

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专项化, 因而高水平羽毛球选手基本不需要一般体能训练, 有专项体能训练就足够了。中国羽毛球队教练李永波于96 年披露: 在组建的国家二队共32 名选手中有27 名伤病严重,“早期专项化”是国家队目前伤病累累的主要原因之一。著名训练学家马特维耶夫指出: “一般训练对任何人都是必须的, 高级运动员, 一般训练占的比例很小, 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 一般训练成份应占得多一些。” 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确实需要更深层次的专项化训练手段,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身体机能的全面改善和提高, 而任何一种项运动本身对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脱离一般训练的专项化必定会限制运动潜力, 甚至过早出现伤病。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相互结合,综合

训练。

七、小结

(一)对羽毛球项目, 体能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

体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 技能好有利于节省更多的体能; 因而它们又是相互统一的, 统一在“能量”二字上: 练体能是储备能量, 练技能是节省能量, 运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综合能量的高低。撇开一方谈另一方的任何观点都是片面的。

(二)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是羽毛球项目制胜的主导供能系统

羽毛球项目对三大基本运动素质的要求可归结为:速度是关键、力量是基础、耐力是保证。

(三)专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

采用多球训练、步法训练等,在训练中一定要根据比赛的时间结构严格控制好时间。如多球接四角球10个(约10秒)后间歇20秒,一次15~20组,可多次进行训练。并根据队员水准高低和状态好坏适当调整运动和间歇时间。训练的强度和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比赛,提高运动员的有氧恢复能力和速度耐力。一般体能速度和耐力训练: 中距离冲跑400米、800米加速跑;中长距离跑一1500米、3000米、5000米。

(四)加强力量训练

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是羽毛球的生命所在,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何从谈〝快、准、狠〞。力量可以分为肌力、爆发力、肌耐力。羽毛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较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同时还要有非常优秀的快速力量即“爆发力”, 只有三个方面合理发展,才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下肢灵活性,大幅提升步法移动的到位率。

(五)加强柔韧性

在抓主要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柔韧性必须从儿童抓起,发展羽毛球项目所需要的肩、腕、腰、髋、踝等关节的柔韧素质,否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造成动作幅度不大,韧带僵硬,使之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如1.柔韧体操;2.各种拉长韧带的练习;3.各部关节的转动,屈、伸练习。

参考文献:

[1]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接发球技术运用的分析,李志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93年第7卷。

[2]羽毛球项目体能训练原理探讨和实践研究,程勇民,林建成,郑宝君,广州市体育研究所

[3]羽毛球体能训练的综合分析,华国毕,龙华技术学院

[4]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及训练,钟波,羽毛球杂志

[5]羽毛球项目体能训练原理探讨和实践研究,程勇民,林建成,郑宝君,广州市体育研究所

[6]王渝燕1 重视体能训练才是目的[J ] 1中国体育报, 1996

[7]茅鹏1 运动训练新思路[M] 1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 (6) :284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方法能量
能量之源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