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音乐之海洋

2018-10-13 09:34梁红霞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兴趣音乐课堂教学

梁红霞

摘 要:《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带来了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新变化,让学生更好表现自我,激发学习音乐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气氛鲜活起来。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艺术之美感染学生,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合理的评价,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如何完善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推进美的教育,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看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理解的角度就会不同,表述方式也会不同。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在实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关键词:音乐;兴趣;课堂教学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像糖果一样吸引着他们,但是要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却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始终坚持着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当孩子们产生“学习音乐是件快乐的事情”这个念头之后才让他开始学习,当孩子们想学到更多东西的时候就结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就总能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教学就是帮助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时间的矫健翅膀。

一、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值。对于我们音乐学科来说,不拒绝任何一位有音乐爱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验到艺术的无穷乐趣,这就是尊重,这就是爱。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看《还珠格格》,特别喜欢里面的小燕子。为什么喜欢小燕子呢?那我们能不能在小燕子身上借鉴一些什么,也让学生那么喜欢呢?原来孩子们喜欢小燕子那活灵活现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年龄小就是喜欢比较夸张的表情。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来说,不妨做到1、在表情上: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眉飞色舞、喜笑颜开,2、在语言上:规范、精确、形象、生动、优美、幽默,3、在基本功上做到唱歌、跳舞、弹琴、跳舞样样精通。相信学生肯定喜欢这样的老师给他们上课。相反,如果我们的老师面色铁青、额头紧锁、思绪万千,一副漠然,那么学生本来对音乐课的一点点兴趣也会因为老师的冷漠而逐渐消失。

二、以艺术之美感染学生,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

(一)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与教材相应的氛围

创造学生乐学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里学认为,情景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里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比如:我在教学《春天子在哪里》时,让学生先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天的图片和录音,伴随着美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快乐的小鸟、烂漫的野花、飞舞的蝴蝶,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的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曲,学生便很快的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优化内容

乐学情景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教学结构,把书本内容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教法,将合作式、游戏式、讨论式、对话式等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剪羊毛》一课,两个手指做剪子状在“嚓嚓嚓”处配上剪羊毛的动作,既简单又动感十足,男女同学都剪的不亦乐乎。学习《念故乡》时,学生听着低沉的录音范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更别说是体会歌曲的内涵了。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两首歌:韩红的《家乡》、腾格尔的《天堂》引进课堂,进行结合教学,这两首歌曲以极其饱满的情感唱出了对家乡、亲人的热爱。通过欣赏、对比、深化主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所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大纲》提出:音乐课应该“启发学生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

(一)利用生活现象,展开音乐想象

音乐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学科,音乐最大的魅力也在于你让可以自己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于音乐中。在《音的强弱》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引导学生结合平常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从而了解了音的强弱概念。当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制的沙球来讲一个下雨的故事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下雨的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学生的控制沙球的强弱来表现大雨小雨的声音也非常到位。此时的课堂已不再是一般的课堂了,而是学生创作的海洋,学生们在自由的创编中真正感受了音的强弱,享受到了音乐创作的无穷乐趣。

(二)让学生参与体验,发挥其想象力

音乐也是一种情感交流,需要情感的参与而情感需要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觉感受来培养,这样音乐才能为自己的心灵产生震撼,教师才能用这种感受引导学生被音乐感动。有一次,在简单的作曲游戏中,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节奏型都说出来,然后学生就按不同的拍子进行自由组合,敲一敲、拍一拍,看这组节奏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因为学生已经熟悉旋律,再创作出来的旋律都大同小异,与学过的歌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便进一步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的节奏。如动物的叫声,钟的滴答声等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一个人写也可以小伙伴合作。经过自由的发挥,学生创作了许多有趣的旋律,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积极创设的情境中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如,我在教《嘀哩嘀哩》一课时,让学生讲述并表演春天的景象,有的孩子说: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说着说着她便把两个小手做成发芽状,看到这一情景我微笑着与其他孩子说道:“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表演的怎么样?”在孩子的赞扬中,我将一棵绿油油的小草卡片送给他……在美妙的音乐声和多彩的奖励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与活力,有效的强调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更多地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

以往的音乐教学,只凭一张嘴一架琴和一块黑板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觉得比较的枯燥和乏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使用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出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薄涟漪,白帆白白,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介绍戏剧时,可以播放同类戏剧的精彩片段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了戏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動活泼。多媒体教学使音乐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巧创魅力磁场,精拨兴趣琴弦。让学生走出对音乐的漠然,走入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音乐课堂,让每一颗心灵都主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让每一种情怀都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姚迅.电教手段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音乐教育[J].2006(4).

[2]叶昂龙.小学教育论文撰写与例举.[M].宁波出版社.2004.

[3]刘淼.让“例题”走进学生心灵.音乐教育[J].2006(10).

[4]姚慧萍.小学高段音乐课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音乐教育[J].2009(3).

[5]张肖虎,陈哲文,石秀茹.小学教师之友音乐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兴趣音乐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