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10-15 07:15余艳兰张月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尿潴留艾灸中风

余艳兰,张月娟,涂 丽,赖 珊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尿潴留是中风后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中风后尿潴留主要是以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临床上一般常用导尿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但是会有增加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同时也会造成患者的诸多不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我院神经康复科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对中风后的尿潴留患者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临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59~75岁,病程35~176天。对照组患者年龄60~74岁,病程30~180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所选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则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中经络的诊断[2];参照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外科学》中的尿潴留诊断标准[3]。排除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的病史者。在充分告之且其或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患者自愿参与。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和护理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护理[4],同时进行中风疾病的一般护理。①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中风后由于疾病的原因以及心理因素造成了尿潴留,应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和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心理;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选择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利尿食物,如丝瓜汤、冬瓜汤、西瓜等,以促进小便的排出;③诱导排尿:利用自身的条件反射,听流水声音或用温水冲洗外阴,诱导患者自行排尿;④利用热敷的方法或者轻轻按摩患者下腹部,刺激膀胱肌的收缩,促进小便的排出。

1.3.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及穴位按摩的方法。①穴位按摩:选取患者的中极、气海、关元、阴陵泉(双侧) 、三阴交(双侧) ,每穴按摩1min,从上至下,用拇指指腹做回旋形的按摩,进行穴位按摩时,护士应力度轻柔适度,每日1次,在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应及时询问患者有无酸麻、胀痛的感觉,并根据患者的感受适当调整手法和力度;②艾灸:将艾条点燃,在患者的神阙、气海、关元及涌泉穴(双脚)进行施灸,每穴灸10~15min,每日2次。艾灸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避免患者烫伤,操作完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治疗7天为一疗程。

1.3.3 对照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7天一疗程患者的排尿情况。

1.4 效果比较

1.4.1 疗效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排尿疗效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7天后的排尿疗效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

1.4.2 疗效标准

治愈:小便通畅,无症状及体征;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40例,排尿情况60%,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16.3±1.52)d;对照组40例,排尿情况100%,患者平均的时间(22.2±3.68)d。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3.1 中风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现状

中风后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的范畴,本病的病位在膀胱,病因为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失权,水道不能通利引起,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6]。目前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中有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法,热敷、改变体位、听流水声,按压诱导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但是一般方法效果不明显,而肌肉注射和导尿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给患者增加医疗费用,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影响。

3.2 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中风后产生尿潴留,所取腧穴中极、气海、关元均为任脉的腧穴,中极又为膀胱募穴,故可以调理任脉,经气以利水道,鼓动膀胱的气化功能,促进膀胱排尿之功[7]。艾灸神阙、气海、关元、涌泉穴能分利水湿,通调水道,利用艾灸的温热刺激,振奋、激发肾中之阳气,温补肾阳,能恢复并加强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8]。通过穴位按摩局部刺激,以疏通经络,促使膀胱收缩,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解除患者膀胱胀满的症状。由表1和表2可见,患者通过治疗7天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3.3 艾灸配合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本研究方法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进行艾灸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艾灸后皮肤红晕无需处理,如局部皮肤起泡,轻者自然吸收,水泡较大则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消毒后无菌敷料保护。操作穴位按摩前修剪指甲,向患者和家属充分解释,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禁用暴力;皮肤破损及瘢痕处禁止按摩;按摩穴位的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有无酸麻、胀痛的特殊感觉,能否耐受,并根据患者的感受来调整手法和力度。在本研究中患者无烫伤及起水泡的发生,按摩的力度适合。

4 结 论

艾灸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解除患者中风后出现的尿潴留症状,减轻患者插导尿管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导尿率以及因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危险,同时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尽快的进行肢体康复功能训练,对中风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也起到协助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了有效减少导尿率的方法,也为中风后出现尿潴留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实践的依据[9-10],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潴留艾灸中风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艾灸保健知多少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夏天怎么做艾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