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常规训练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2018-10-16 03:35刘永涛
关键词:胫骨针灸膝关节

刘永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膝关节为一种复杂关节,人体支撑运动时具有重要意义。胫骨平台属于膝关节承重以及活动的主要根本,此类骨折会对膝关节软骨产生损伤,虽然骨骼治疗技术较为完善,但术后膝关节结构恢复较差[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针灸联合常规训练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患者90例,依据训练的差异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46.3±1.5)岁,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47.9±1.7)岁。两组数据经比较后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选择常规训练,内容如下:①肌肉训练。手术完成后,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站立和下肢伸直训练,每次伸直时间为3秒,而后放松3秒,手术后7日实施高抬腿训练,以肌肉出现酸感为宜;此外不影响病情恢复的前提下予以肌肉强化训练。②关节活动训练。手术后3日选择CPM机进行训练,训练时以患者承受范围为主,并将关节屈膝角度增加,手术后28日患者选择仰卧位,实施伸屈膝运动,按照患者自身承受度对活动范围进行调节。③行走和平衡。手术后7日可通过双拐进行行走训练,手术后70日膝关节可负重沙袋予以训练,手术后200日可训练独立行走,每次训练时间在30分钟以上。观察组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联合穴位针灸,针灸前按照规定予以消毒,针灸穴位为膝眼、梁丘、委中、上巨虚、鹤顶、阴陵泉、阳陵泉等,选择25 mm毫针,斜刺后留针时间为30分钟,在此过程中实施行针1次。

1.3 评估指标[2]

依据HSS评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康复效果优为85~100分,康复效果良为60~84分,康复效果差为59分以下;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选择SPSS 21.0软件,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以计数资料呈现,x2为检验指标,两组数据经对比以P<0.05差异显著,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康复效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优良率经计算后为95.55%,对照组患者康复优良率经计算后为80%,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中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组间数据x2=4.9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膝关节在人们日常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基础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均是因为重力冲击引发,为膝关节内骨折,进而对关节结构以及膝关节韧带产生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均选择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以及LISS钢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但相关结构难以完全恢复,为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常规训练包含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和平衡步训练,骨折效果良好,但会出现病程时间过长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等相关问题。

中医学对骨折愈合机制包含阴阳学、气血学以及肝肾学,上述学说均认为骨折未愈合属于气血凝滞以及肝肾受损。为此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为活血化瘀、补肾益刚,治疗方法包含口服、烫疗联合中医针灸等。针灸在骨折治疗中应用范围较广,此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常规训练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其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胫骨针灸膝关节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