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miR-146a和miR-155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8-10-16 06:34王勤志徐立军李名武王亚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脊髓外周血

王勤志,高 琨,徐立军,李名武,周 聪,王亚柱

(1.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创伤骨科,湖北 黄石 435000;2.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创伤骨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由于神经损伤后具有不可逆性[1],故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研究表明[2],对于脊髓未完全损伤的ASCI患者,早期采取合理的诊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指出[3],免疫炎症反应在ASCI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micro RNA,miRNA)作为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短链非编码RNA,在组织发育、器官形成、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4],miR-146a和miR-155作为miRNA重要类型,参与调控了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5]。本研究拟对ASCI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在ASCI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SCI患者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0.2±8.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43例,摔伤12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部位:颈椎损伤54例,胸腰椎损伤11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有明确的外伤史,经影像学检查明确;②入院时距离创伤发生时间在8 h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颅脑损伤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③既往有脊髓或颅脑损伤史者;④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⑤近半年内接受过脊髓或颅脑手术者。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ASIA标准)分组:完全损伤组(A级)和不完全损伤组(B、C、D级)。完全损伤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8±8.9)岁,损伤部位:颈椎损伤15例,胸腰椎损伤7例;不完全损伤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9.7±8.4)岁,损伤部位:颈椎损伤28例,胸腰椎损伤15例。同期,选取脊柱创伤但神经功能正常者26例作为脊髓正常组(ASIA标准:E级),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4±8.6)岁,损伤部位:颈椎损伤15例,胸腰椎损伤11例。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同ASCI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9±8.1)岁,入选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对象或其家属均行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ASCI患者于伤后8 h内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先给予30 mg/kg剂量静脉泵注45 min;15 min后按5.4 mg/(kg·h)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23 h。所有ASCI患者MRI检查均示有颈或胸腰脊髓压迫,于48 h内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失访病例,并于6个月随访时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1.2.2 标本采集和处理 所有患者分别于伤后12、24、36、48和72 h时,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抽取肘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浆,保存于-80℃冰箱以备检。

1.2.3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 取血浆,解冻,加入细胞裂解液,用Tr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提取总RNA,并检测纯度。利用反转录试剂盒(购自日本Toyobo公司)将总RNA逆转录为cDNA,逆转录条件:16℃ 30 min,42℃ 30 min,85℃ 5 min。用PCR试剂盒(购自日本Toyobo公司)以cDNA模板进行扩增,引物序列见表1。PCR反应条件:95℃ 10 min,95℃ 15 s,56℃ 60 s,74℃ 30 s,连续进行40次循环,每个样品均设3个平行反应复孔。利用2-△△Ct法计算血浆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

表1 引物序列

2 结果

2.1 ASCI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时,完全损伤组(A级)22例患者中,有3例(13.6%)神经功能改善,16例(72.7%)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3例(13.6%)分别于创伤后10、11和15 d时死亡;不完全损伤组(B、C、D级)43例患者,30例(69.8%)神经功能改善,13例(30.2%)神经功能无改善。

2.2 ASCI患者、脊髓正常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46a表达 与伤后12 h相比,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正常组患者伤后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伤后24 h时达最大值(P<0.05);四组患者伤后12、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46a表达量比较: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正常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ASCI患者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46a表达

注:对照组外周血miR-146a水平为1.06±0.10,与伤后12 h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与脊髓正常组相比,cP<0.05;与不完全损伤组相比,dP<0.05。

表3 ASCI患者和对照组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46a表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注:Mauchly球形检验统计量W=0.777,P=0.000。

2.3 ASCI患者、脊髓正常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55表达 与伤后12 h相比,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正常组患者伤后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55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伤后24 h时达最大值(P<0.05);3组患者伤后12、24、36、48和72 h时及对照组外周血中miR-155表达量比较: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正常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ASCI患者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55表达

注:对照组外周血miR-146a水平为1.06±0.10,与伤后12 h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与脊髓正常组相比,cP<0.05;与不完全损伤组相比,dP<0.05。

表5 ASCI患者和对照组不同时点外周血中miR-155表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注:Mauchly球形检验统计量W=0.887,P=0.089。

2.4 ASCI患者伤后24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在鉴别完全性损伤中的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ASCI患者伤后24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在预测完全性损害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30~0.978)和0.808(95%CI:0.695~0.920),当分别取2.31和2.52时,灵敏度为72.7%(16/22)和59.1%(13/22),特异度为93.0%(40/43)和90.7%(39/43);两者联合时,曲线下面积0.976(95%CI:0.945~1.000),灵敏度93.0%(20/22),特异度95.5%(41/43),见图1。

图1 ASCI患者伤后24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在鉴别完全性损害中的价值

3 讨论

ASCI作为脊髓外科常见的危重症,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对于原发性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尽量控制风险,减少继发性损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尤为重要,但也是脊柱外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判定ASCI严重程度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但该方法对设备及检查条件要求较高,且无法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由于脊髓休克期时间长短不一,限制了对神经功能的评定[7]。

动物实验表明[8],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miR-146a和miR-155作为miRNA重要类型,在免疫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抑制相应的靶分子表达而增加炎症因子生成[9],本研究尝试对ASCI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与伤后12 h相比,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正常组患者伤后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伤后24 h时达最大值,分析原因,ASCI患者早期继发了炎症反应,而随着治疗措施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了炎症反应,所以出现了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点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为: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正常组>对照组,说明miR-146a和miR-155表达与脊髓损伤及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同时,脊髓正常组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亦提示脊柱创伤会导致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升高,但升高幅度要低于ASCI患者。ROC结果显示,ASCI患者伤后24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联合在预测完全性损害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示ASCI患者伤后24 h时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可作为评估AS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ASCI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升高,且随时间而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对指导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证。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脊髓外周血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