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

2018-10-16 06:34章莘尼白福宝李国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意念态度个体

章莘尼,白福宝,李国柱

(1.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皖南医学院 心理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近年来,国内大学生自杀的案例频发,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更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反省。在面对问题时,如不能及时地解决,调整好心态,大学生很有可能采取自杀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心理冲突。

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三种类型[1]。自杀意念是指个体产生想要自杀的想法,但还没有付诸行动,是自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2]。功能失调性态度是指一种极端化、绝对化的思维,表现为对自身、周围世界和未来具有歪曲的非理性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是指个体对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晰程度,是个体体验到的对自我认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水平。自我概念清晰性较低的人容易出现类似于空虚与迷茫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而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

因此,要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合理的认知方式。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功能失调性态度、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某高校从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共计抽取628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6%;其中男生244人,女生336人;大一152人,大二131人,大三179人,大四118人;独生子女279人,非独生子女301人;城市生源208人,农村生源37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由夏朝云等人在2002年编制而成,包括四个因子:绝望、乐观、掩饰、睡眠,共26道题目,采取“是”与“否”的计分方法,正反向计分相结合,其中掩饰因子得分≥4判为测量不可靠,以总分12分为筛选自杀意念的标准,总分越高说明自杀意念越强,主要表现为绝望水平越高,越不乐观,以及越难以入睡的生理特点[3]。

1.2.2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DAS)属于自评问卷,分为两个平行的40个条目的问卷DAS-A和DAS-B。其中DAS-A应用更为广泛,本研究选用DAS-A。DAS-A包含8个因子: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主义、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和认知哲学[4]。该问卷以总分130为评判标准,总分超过130分表示被试持有歪曲认知,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歪曲认知越多。有研究显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84,有较好的施测信度[5]。

1.2.3 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 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self-concept clarity scale,SCCS)采用由Campbell等人在1996年编制的[6]。该问卷共有12道题目,量表评分采用五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自我概念认知的清晰程度越高[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各变量间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假设,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进行中介程序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自杀意念、功能失调性态度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平均得分为8.804±2.012,其中得分≥12共计94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2%;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平均得分为122.823±19.697,其中得分≥130共计108人;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平均得分为38.564±6.574。

2.2 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功能失调性态度及其各因子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均存在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均存在负相关。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存在负相关(r=-0.321,P<0.01)。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

2.3 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以功能失调性态度为自变量,大学生自杀意念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95,t=6.333,P<0.01,R2=0.109)。

以功能失调性态度为自变量,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52,t=-3.212,P<0.01,R2=0.095)。

以自我概念清晰性为自变量,大学生自杀意念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56,t=-11.841,P<0.01,R2=0.256)。

2.4 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 由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可推测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有中介效应。依据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人的建议[8],采用逐步检验法,以自杀意念为效标变量、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自我概念清晰性中介模型及路径标准化系数见图1。当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后,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正向预测作用仍显著(β=0.240,P<0.01)。因此,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52)×(-0.456)=0.07。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07/0.295=23.5%。

注:**P<0.01。

图1 自我概念清晰性中介模型及路径标准化系数

3 讨论

回归分析表明,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越高,拥有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越多,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自杀意念的出现,改变大学生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是关键举措之一。自我概念清晰性常常受到一些负面事件和消极认知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功能失调性态度可以反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

上述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功能失调性态度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间接效应,即功能失调性态度会有碍于大学生产生稳定一致的自我概念,继而使其自杀意念更为强烈。这是因为自我概念清晰性、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杀意念三个概念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有研究表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刺激事件激活了个体对事件消极的认知图式,从而增加了个体产生攻击性倾向的可能[9]。而当这种攻击性不能合理向外发泄时很容易指向自我攻击,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另有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高,拥有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越高[10]。高自我概念清晰性个体更加确信自己的能力,更不会被挫折轻易打败,能够更加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已经产生自杀意念的学生要进行认知干预,改变他们非理性认知,使其产生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进而降低自杀意念。

猜你喜欢
意念态度个体
意念机器人(上)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涓滴意念汇成河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