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斥到兼容,破译德育密码

2018-10-16 01:19周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班主任

周红

[摘 要] 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要尝试改变学生对德育排斥的想法,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德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民主选举、完善制度等方式强化权威力量,增强对学生的吸附力;教师还要通过主题班会、结合节日展开生活实践等方法促使学生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构筑生态的德育课堂;教师还要通过学科整合和家班结合的方法积极构筑立体化的德育课堂,争取得到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配合。

[关键词] 德育;班主任;小学教学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起到凝聚班级力量、体现班级向心力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学生都对德育教学不感兴趣,甚至公然挑战教师的德育指导。值得深思的是,不少教师的德育教学策略比较僵化,教学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这导致更多的学生对德育学习不以为然。面对学生对德育教学有排斥心理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逐步从排斥过渡到兼容,积极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

一、强化权威,增强吸附力

1.民主选举,建构班干队伍

要使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强化自己的权威地位,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身份和权力。然而,权力的提高虽然展现了对于学生的约束性,但是强制性太大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一方面能建构完整的班干部队伍,对德育教育起到辅助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不仅具有一定的权威,同时班级管理也应该具有民主的一面。

在组织学生展开民主选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各种选举的方法,并通过视频等方式展现民主选举的状态,让学生意识到民主选举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此后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展开自主选举,学生首先根据班级中的工作事务提出要选举的班干部种类,并对其职能进行界定。其次,想要参与选举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自荐或他荐,并尝试说出自己的选举演讲,主要说说自己在担任班干部后会采取怎样的举措,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最后是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班干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班干部试用机制,通过一段时间检验该班干部是否称职,然后再正式当选。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學生强化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促进的作用。

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威信,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又要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要起到自主管理的作用。

2.完善制度,激活无声力量

在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下,学生会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不能破坏班级的制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班主任也不能破坏已经制定好的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在利用班主任权力管理学生的同时起到用品行育人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引导班干部和班级成员尝试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针对值日生、早自修等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让班级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如针对早自修的活动,学生尝试设定了如下的规章制度:“全部学生都要参与到早自修的活动中,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则要向课代表递交请假条。平均分配一周早自习的科目,相关的课代表要做好当日早自习的管理工作。课代表要在早自习前一日向任课教师咨询早自习的内容,如果任课教师没有特殊规定,则课代表要自主设定好早自习的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相互监督,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合理地展开自主管理。

班主任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起到身体力行的作用,这样就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威严,同时学生也会意更自觉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

二、剔除诱因,维持生态感

1.主题班会,熏陶人格

教师可以通过展开主题班会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真善美的主题,同时,对于一些消极的主题,也不能刻意地排斥,而是应该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自觉屏蔽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主题班会能起到熏陶学生人格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新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如可以将新闻“婚礼车队现日军服全国多地摩托车爱好者声讨该男子”融入到“爱国”主题的班会中,思考相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针对婚礼车队的摩托车身穿日本军服的事件,大家怎么看?是觉得无所谓,还是觉得应该要谴责呢?”又如:“该青年称这是个误会,是因为自己拍戏来不及换衣服,大家觉得这种说法能否成立呢?”“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选择怎么做呢?”这样就是组织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展开积极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和抗日战争有关的作品,并思考当代人应该怀着怎样的态度看待抗日战争,如何才能表达对于革命英烈的尊重。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学生的社会接触面越来越广,很容易通过网络等社交渠道接触到各种消极的想法。教师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到真善美,进而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2.结合节日,社会实践

不少学生在生活中都比较关心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但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收集节日相关的信息,了解各种与之有关的知识点,还可以在参与民间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首先了解一下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端午节和谁有关,名人有着怎样高尚的品德。学生很快了解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个爱国的诗人。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和端午节有关的活动中,如可以参与到划龙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划龙舟的过程中,如果大家你划你的,我划我的,结果会如何呢?要让龙舟更快,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学生认识到:“在划龙舟的过程中大家要齐心合力,如果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那么就无法提高速度。”还有学生提出:“划龙舟是很累的事情,因此一定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有所提升。

在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节日,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知道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三、争取配合,联动立体化

1.学科整合,潜移默化

要搞好德育教育,不能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班主任还要积极联系各个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家长,构筑立体化的德育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尝试将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语文、政治、历史、数学等学科,都包含着一些德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师展开多元化教学,则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如可以将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用具有高尚品德的古代文人的故事促使学生提高思想品德。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杜甫的诗歌,并提出问题:“杜甫当时的生存状态十分不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担忧国家的安危,大家说这是为什么呢?”这促使学生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发现杜甫的作品中有不少展现当时战乱,体现劳动人民苦难的作品。杜甫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想法,虽然自己生活境况不容乐观,但是还是一心为了自己的国家,并关心劳动者的疾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考:“有人会说,爱国忧民和普通的老百姓无关,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这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探究,思想境界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班主任要将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助力量,要将德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展开德育教学会更具有整体性,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德育的力量。

2.家班结合,历练修养

除了结合任课教师以外,教师还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展开家班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如何在家中展开德育教学,如和孩子一起进行德育书籍的阅读,又如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交流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等。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在历练中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和其父母开展共读一本德育书的活动,学生家庭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国学德育读物,如《弟子规》等,也可以选择西方的一些相关的著作,如选择《爱弥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联系学生的家长,指导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互动。如在阅读《爱弥儿》后,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些内容展开互动讨论,如果能结合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则更好。如有学生因为嫉妒同学家里富足的生活而埋怨家长,家长则可以结合这个问题讨论《爱弥儿》中的若干问题。如“爱弥儿的青年时期”讲述了要防止产生嫉妒、贪婪和仇恨等消极的心理。家长可以给孩子谈谈自己在年轻时如何自主创业,不依靠自己的父母,然后和孩子讨论关于啃老族和富二代的问题。

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学生排斥德育教学的问题,要采用各种方法强化班主任的权威性,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自悟,主动屏蔽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积极联系多方力量,也能让德育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都能将德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珍,汤芳,刘竞.小学德育课堂形式美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7(11).

[2]沈红霞.优化情境,让价值观教育生动起来──以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7(10).

[3]朱玲玲.打造时尚有趣的小学德育课堂[J].江苏教育,2017(1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