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谦让行为探微

2018-10-16 01:19张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浩投篮因材施教

张霞

在接受教育时,儿童与同伴之间互动时,当出现共同喜欢或者需要的物品、空间、角色等资源冲突时,其中的一方主动将资源让给另一方的行为就是谦让。这种谦让行为经常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之间,是教育中要培养的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在平时教育中,对儿童开展谦让教育是培养其谦让行为的基本途径。

一、因材施教,培养儿童谦让行为

每个孩子都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教育中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在对儿童进行谦让教育时要在尊重儿童的这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儿童开展有效的谦让行为教育。既培养儿童谦让的行为习惯,同时又充分尊重其个性差异。

例如,对于那些内向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显然,这种情况我们并不能一味要求别的孩子将东西让给他,而是要鼓励他在不伤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去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一部分。又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要强的孩子,我们在对他进行谦让教育时,则需要采取适当补偿、说服、引导的方法来让他学会谦让,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会平和、平衡一些,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谦让行为的培养是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但是儿童本身的个体差异使得对其进行谦让教育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在遵循其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提高谦让教育实效。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在对其进行谦让行为培养时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谦让教育的成效。

二、观察引导,培养儿童谦让行为

观察儿童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师要善于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在最恰当的时机介入儿童行为中,引导儿童进行谦让。避免不分场合、不分事件地要求儿童谦让,导致谦让教育对儿童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小浩一直想玩投篮球游戏,但是自己个头偏小一些,挤不进其他人打球队伍中。一次,在其他大孩子上厕所的时候,只有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的孩子玩投篮,小浩立刻和他争抢起来。教师进行干预,没有要求这个在玩投篮的小孩子立即让给小浩玩。因为这个教师观察到,这个孩子也是刚刚开始玩的,所以他就给两个孩子耐心地做工作,那个孩子也比较懂事,答应自己玩一会儿就让小浩玩。于是,很快,小浩如愿以偿,得以玩投篮游戏,这个案例中,正是得益于教师的观察,才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没有直接粗暴地强制孩子作出谦让行为。

教师要对孩子的行为多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需要,从孩子自身的场合和心理需要出发,努力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促成他们的合作,然后在确保他们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谦让。教师在让儿童作出谦让行为的时候,切忌不问事情真相简单地就让某一方作出谦让,更不能采取强制、粗暴的手段去让儿童作出谦让,以免导致孩子的正当利益被损害。

三、及时表扬,强化儿童谦让行为

儿童谦让行为的形成,既要靠外在的教育行为约束,也要考儿童自身内化动力的驱使。教师通过表扬儿童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谦让行为,让儿童内心中对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的认可产生获得满足,进而能够主动谦让,如此,将儿童的谦让行为加以强化,让儿童能够自觉在实践中去谦让他人。

例如,班上的小军是一个性格相对要强的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比较霸道,不仅不谦让,还要霸占别人的东西,教师进行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引导,让他在玩耍中逐渐开始谦让别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去谦让,后来在他也偶尔会主动谦让别人,于是教师抓住他表现主动谦让的机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孩子受到了鼓舞,一个学期下来,当和同学出现冲突的时候,他已经不需要教师去介入,就会主动谦让别的同学。又如,在班级的教学中,我通常采取不主动要求孩子谦让,而是对孩子们交往的过程加以仔细耐心的观察,当孩子们出现主动谦让他人的行为时,我及时给予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种对孩子谦让行为的表扬不仅对于受表扬的孩子能够起到激励和内化其谦让行为的作用,另外的孩子也从同伴谦让受表扬的事情中受到感染,也逐渐学会主动谦让,这在班级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主动谦让。

儿童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儿童阶段,对其进行谦让教育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为儿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因材施教、观察引导以及及时表扬等方式來对儿童开展谦让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儿童谦让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小浩投篮因材施教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比投篮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