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不负桃李不负己

2018-10-16 01:19姜波邓文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足球德育学校

姜波 邓文圣

“教育是一项成全学生的伟大事业。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是他们梦想的催生者。可是,只有这些‘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有爱的能力。教师要有自己培养自己的意识,有自己主动成长的梦想和行为。这样,教师在发展学生、成就自己的同时,让自己的人格品质、文化积淀、思想张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影响”。黑龙江省特级教师徐永晨从教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言行成就着学生、教师,还让自己拥有了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

用活动创建特色学校

2012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徐永晨老师调到一所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当一名体育教师。

“同学们,你们都有谁踢过足球?”竟然一个都没有!这是他上第一节体育课时的情景。学生的回答让他戳心般的难受。如果成立个足球队一定是困难重重、阻力多多的事情。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依靠个人精湛的球技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模仿到神往。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男子足球队终于成立了。他家距离学校72华里,他克服了路途遥远等问题,无偿地利用每天的中午、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训练,与孩子们摸爬滚打,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

起步之后,徐永晨又采用“四化”推动学校足球事业“滚雪球”式发展。大课间足球操练习全员化:每名学生一个足球,做颠球、踢球、停球、运球等动作,成为了校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足球社团活动经常化:男女足球社团活动时间,由原来中午、双休日拓展延伸到间周一节体育课、课间等时间;班际男、女足球比赛常规化:足球比赛形成了制度,上学期男、女生11人制雪地足球赛,下学期5人制比赛;足球课程校本化:带领体育组教师每年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修改足球校本教材。

5年时间,徐永晨瘦了整整35斤。现如今,学校参加足球训练的同学布满整个操场,过障碍、对抗,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传球、接球,一跑一颠欢乐满天。回想这五年的经历,他的工作从学生、教师、领导、家长的不支持,甚至是遭到“白眼”,到现在的理解和帮助,所经历的苦楚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却充满快乐地坚持做了下来。有的老师说:“让学生踢足球有啥意思,能踢出啥?”徐永晨笑着说:“孩子们踢的不是球,是足球精神,更是学校的发展!”

“一件事,你坚持做一年,就会有效果;如果你坚持做五年,就会很优秀;如果能够坚持十年,想不杰出,都难。”徐永晨坚持了5年时间,2015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晋升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5年来,他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使得足球队“人满为患”了。当孩子们关切地问:“徐老师,您太累了,也该休息了。”可他却说:“我喜欢足球,更喜欢和你们在一起,和你们在一起成长是件幸福、快乐的事。足球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他还说:“趁着时光还在,我还未老,努力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用心面对困难,因为有影子的地方就会有光亮。你承受多少委屈,就能享受多少赞美!你所有的过往,都是对你盛大的邀请!方向对了,抬腿就是进步。只要心中装着学生,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再难的事都要坚持下来,因为“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因为坚持的人太少。”“当你为了学生,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用写作提高课堂效度

熟悉徐永晨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擅长写作的体育教师。谈起写作,他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感。正如尼采所说的:“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裕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自己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徐永晨经常说:“体育教师要争当‘文武双全的老师,‘武能有过硬的体育教学基本功,‘文能写作。”也正因为他的“舞文弄墨”而成就了黑龍江省特级教师这一殊荣。

2017年末,徐永晨仅凭借市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市级艺体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练员三个证书,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写作,在于他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中国学校体育》等60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在于他的专著《教师“天大”的事》被评为“全国优秀著作”,并获得免费出版资格等。

徐永晨是一位善于思考、积累经验的老师。从教20多年,他写反思、叙事、随笔等达近100万字。也正因为他勤于动笔,勤于思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他探究意识非常强,经常教别人教过的课。比如说,他有一次参加《中国学校体育》组织的以“如何有效地进行放松活动?”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他精选了几个放松活动策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反思--再实践”。最后,他写出了《加强放松活动的三点要求》文章,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在思想认识上,他不做井底蛙,不抱着老课堂不撒手,而是要主动学习并实践别人的做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当他感觉到别人的做法很不错时,都要在课堂上搞实验,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别人的做法,他不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学情选择性吸收、利用、整合;徐永晨边实践边思考边写作。他认为,只有做出来的事情变成文章,才能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他是一位探索者,经常教别人没有教过的课。比如说,教学中,他发现,体育技术不好的同学,分到哪组大家都不愿意要。怎么办?“跳一跳够得着”的摘桃子理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降低技术差的学生评价标准,效果非常好。这样,他写了一篇《篮球教学中发展后进生能力的小技巧》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他都尽力进行破解。而破解的过程不但会提高他的专业发展水平,又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更有可能会催生新的教学方法。

他是一位非常善于总结的老师。在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书写体育教案的“五性”、集体备课的“五备”、学生有效自练五策略、新课堂如何听评课、当堂批改、考试心理调整策略等内容,均成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学习最好的方式是“输出”。因为输出可以倒逼你的学习,让你为了大家学得更好一些,就要设定适合学情的主题,精选素材,又是要向陌生领域进行研究。

2017年,他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隐形翅膀”为题,在泰来二中、职教中心、和平、宏升、胜利等中心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同年6月份,在泰来县宏升中心学校以“給艺体教师6件秘密武器”为题,进行专题讲座;2018年3月,以“不负桃李不负己”为题,为新入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2018年4月,以“评价是提高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为题,为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徐永晨不犯拿来主义错误,而是利用与学情“嫁接”方式进行研究。他认为:教师只有“教”得好,才能写得好;好老师要能够“放电”,更要“蓄电”。教是放电,而教师的学习是蓄电。只有不断地蓄电,教师才能教得精彩,活得充实。把读书、写作与本职工作融合在一起,是他的“治学”之道。

用科研提升德育品位

“搞科研只有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果,才能有意思、有意义、有味道。”徐永晨总是这样说。面对着德育工作“碎片化”的现状,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契合点的现实问题,徐永晨带领学校科研团队经过经验总结、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等过程,自主研发了“六个一”德育课程体系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题,并成功地申报为国家课题。

他和他的团队以“课渗一德”为途径,采用制度、评价为抓手,让教师每节课都进行德育渗透,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魂”与制度这个“体”的深度融合;以“日行一善”为方法,开展了做最好的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善待他人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有善念、做善事;以“周贯一条”为措施,着力改变学校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学校每周齐抓共管一件小事,做好每件小事成就学生好习惯,成就大教育;“月讲一词”是德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语分成12个月落实,形成每月一主题,月月落实核心价值观的新格局。提法新颖、具有创新性,实现了用德育课程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真正改变德育“碎片化”的教育现状;以“期评一最”为评价,每学期评选校园之最,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发展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得自信、成就感、幸福感;以“年编一本”为课题结果呈现方式,每年编撰一本发生在师生、家长之间的核心价值观12个词的故事书,让教育因为有故事而有味道,丰富多彩。

2018年2月19日,《德育报》头版头条以近4000字报道了这一科研成果;2018年4期的《黑龙江教育》综合版“特色学校”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再次品读这些报道,徐永晨感觉到自己的幸福指数成几何倍数增长,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越发感觉到自己的书读得太少,科研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

徐永晨老师因为认真、严谨、科学的科研态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6年6月,他的教育专著《教师“天大”的事》问世了,这本书从“你怎样,教育就怎样”“上好课:有心才能出新”“管放有法,度在哪儿”“教育的策略和节奏”“做个有梦的教师”五个方面强调要“唤醒”教师对工作的热情,让教师找到“我要成长”的感觉。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徐永晨决心趁年轻,人未老,继续做到不负桃李不负己。我们相信他,我们看好他。

猜你喜欢
足球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少年快乐足球
学校推介
认识足球(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