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学探究学习 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2018-10-16 01:19岑林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肺泡建构物质

岑林期

[摘 要]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 学科探究;核心素养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科学学科的本质,建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学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笔者针对一次市级科学教学教研活动,谈谈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先易后难,先引后用

在一堂“物质的鉴定和推断”专题复习课上,教师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纯碱和干燥剂两种物质,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了提问,随后引出食用纯碱和干燥剂与水反应后的产物,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对于溶液中的产物,除了新生成的氢氧化钠外,还可能有过量的碳酸钠或者过量的氢氧化钙。实际这个问题意在提示学生,对于两种物质的反应,需要考虑物质的过量问题。这些猜想,学生容易想到,而教师的最本质的目的不在于猜想,而是接下来对可能存在的物质如何鉴定其存在,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在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教师恰如其分地介入,让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利用性质进行鉴定。在这个思维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重温两种的物质的性质,并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获取相应的实验现象,从现象与性质的对接最终鉴定猜想的物质是否存在。

由于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仅要重视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还要重视这些观念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没有能力。所以,在尝试一次问题解决之后的小结是至关重要的。

二、先知后思,先仿后创

在“人体的呼吸”一堂研讨课上,学生学习了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在学生学习肺泡结构特点时,组织学生探究活动“试着画一画肺泡,应该有哪些特点适应气体交换?”,学生已知肺泡的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挥想象,来设计画一画肺泡。这个环节也正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与创新”的落实。“科学思维与创新”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模型建构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学生根据研究问题和情境,在对客观事物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构建易于研究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和科学概念的过程。模型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关键要素,加深对概念、过程和系统的理解,形成系统思维。

教学设计中画肺泡的过程实质也是模型建构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已知目的后再进行思考,来满足或实现这个目的,从而会让学生进一步去创新,设计相应的结构来实现一定功能,所谓“先知后思”。其中仿生学,就是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学科。这里,也是从一定的需求目的出发,去思考该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才能实现需求目的,从而进行“创新”,所谓“先仿后创”。所以说,从落实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来考虑,通过画肺泡这一活动环节来掌握知识要比利用VR眼镜看到其结构特点更能提升科学思维与创新,落实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多设计这些“先知后思,先仿后创”的活动。这样在科学知识学习、科学问题解决和科学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颖、独特且有价值地(或恰当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科学探究是目前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重要的方式,且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中,科学探究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学习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责任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都将以立足科学探究,落实核心素养,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科学学习而形成的核心素养成为一线科学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胡卫平.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肺泡建构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