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言:让课堂更精彩

2018-10-16 01:19施雨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精彩语言艺术课堂

施雨红

[摘 要] 课堂上,教师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陶冶情操,开发智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关键词] 语言艺术;课堂;精彩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陶冶情操,开发智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语言才是艺术的语言,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言简意赅启迪思考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与学生语言的交流是一种聚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知与灼见。有效的交流可以在与学生一波又一波的对话场景中相互作用和碰撞,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获得感性认知。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必须准确无误,不能信口开河,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求简明规范,即用语简要明了、言简意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取舍自己的语言,不过多使用陌生词语,要用比较通俗的话解说。

教师的语言还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教师用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用语言把学生的心儿点亮。课中教师如能循循善诱、旁敲侧击,因势利导,层层深入,疑问性提问结合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能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走向全面与深刻。

二、诗情画意潜移默化

教学离不开“美”,也就离不开诗情诗意。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精心设计。

教师的语言多姿多彩,会宜人之心,悦人之耳。学生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在谈笑间,人文精神的种子已撒播在学生的心田,思维的小舟已在学生脑海里扬帆起航。所以,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力争抑扬顿挫、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鲜活华美。时间一长,学生受到熏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民主课堂平等交流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参加课堂活动。师生的交流要以平等为前提,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天然去雕饰。

特级教师课上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简直找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让人喜爱的课堂。所以说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信手拈来,兴之所至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只有亲切自然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没有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心理负担,学生可以在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知识,老师也能使自己的教学做到反璞归真。

(二)逢山就开路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中“点面结合”是教学的重点,但学生不易理解。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以文中主人公黄晓文为例,设计这样的提醒“如果说黄晓文是一个点的话,那么这么多的人民子弟兵就是一个面。”这位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維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在不经意间,把学生逐步引向语言学习的美妙境界。如果教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势必使教学僵硬化。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在多而在“要”,教师的课堂语言在于“点拨”,在于“穿线”,学生的活动才是“面”。

四、个性语言彰显魅力

教师的语言不仅仅只是绘声绘色,滔滔不绝,赏心悦目,更需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见长;可以充满激情,气势磅礴取胜;可以清新自然,于质朴中见华美;可以风趣幽默,饱读诗书见智慧。教师有自己的课堂语言风格,才能使课堂摇曳多姿,美不胜收。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的“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艺术的课堂教学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才能随着教师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精彩语言艺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