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功用

2018-10-16 01:19王礼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王礼琴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古诗词、文言文、民族风俗等都在教学中深深体现出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对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学语文;课堂应用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帮助学生去学习真正的传统文化。也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一、深入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体现在古诗词、文言文之中。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比较浅显,更多的是一些诗词的背诵和情感的理解。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不仅要了解它的情境和情感,更要理解诗词的一些背景、历史故事、作者转述等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识。在充分了解诗词后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它真正的内涵。教师通过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加深刻,才能体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教师应该去培养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充分的文化自信。初中语文教學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例如,我们会学到文言文《出师表》,它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文章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研究。配上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介绍给学生一些中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时代人物的作为。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读史使人明智”,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值得品味。它不只有四大名著,还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去研究学习的好的文学作品。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大家也是数不胜数,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例如,我们会学到很多四大名著中的选段,这是我们帮助学生提升文学认知的好时机。《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是贯穿我们记忆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文化特点和人生真谛。我们要通过选段的学习让学生爱上这几本书,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

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每一代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比如对联、民俗节日、地方的手艺传承,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去深入学习理解的。例如,“端午节”的来源和它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掌握。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历史故事和他的伟大的情怀,以及端午节发展的过程和南北方的不同。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述学习,让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坚定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利资源,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完善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教育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更加的重视,只是传承的效果还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因此,我们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努力突破语文教学工具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活动相结合,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与长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和传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来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严清明.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关注[J].中学教学参考,2012(27).

[1]潘连云.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