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环境“挑战”下篮球教学应对策略

2018-10-16 01:19朱炜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挑战策略

朱炜炜

[摘 要] 体育课在授课时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教师要进行调整,即时、合理地开展好教学活动。文章从现实环境促使内容调整、现实环境催生规则把控、现实环境提升教育机智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关键词] 篮球课;教学应对;策略

户外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现实存在,常常会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突变的环境中即时、合理地开展好教学活动,是考验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的最佳“实验室”,也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金石”。

一、现实环境促使内容调整

上课铃响过之后,四9班的学生如期来到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下。天下着雨,我身旁的网兜里装着课前准备好的八只篮球。“可以打篮球啦!”学生看到篮球立刻兴奋起来,边走边议论着(前两堂课练习过篮球)。因为十分靠近教学区,场地又小,虽有两个篮球框,但现实情况(影响室内班级教学)迫使我的脑海里盘算着分组投篮(原本打算的教学内容)以外的活动方式(可控性强的集体练习)。在小学生的世界里,万物都是新奇的,一个小小的方式改变,都会激起他们的无限热情。因此,要牢牢抓住这群小“顽皮”的注意力,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多变”上做文章,但同时必须提高对学生的常规要求。

球性的多种练习、借助篮球的素质练习、篮球的相关游戏……没有固定的模板,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边上边调整了。于是,我借助队列队形练习和热身运动的机会,决定将原本会发出很大声响的练习改换成了相对静音的球性练习加素质练习。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性,决定练习的方式尽量多些(学生在练习新学的内容时注意力不容易分散);针对场地小、分组少的实际情况(因场地有限,只能采用四路纵队进行练习,一般为八路纵队或一列横队同时进行练习),练习的距离较平时缩短。

二、现实环境催生规则把控

“室内课老师的反应将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我的脑海里在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考虑着另一个问题:如何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56号教室》的作者雷夫在总结他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尤其提到他的第三条经验“放低音量讲话”。在学生走神时,放低音量,让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也许这更适合室内课的教学,但在较为安静的教学区上体育课,我觉得完全可以“挑战性”地试一试。

于是,在分组完成后练习开始前,我有意识地将讲话音调调为浑厚的“男中音”,并放慢语速,讲述了本课的第一基本要求:为不影响其他班级学生上课,我们必须控制音量,保持平静。在确定全班同学都明白以后,练习开始进行。在完成改动教材练习1时,学生还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音量与队形,当练习2将要结束的时候,场内逐步发出的嘈杂声告诉我,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啦。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顺势而为地想出了奖惩措施:大生叫喊的人所在的小组暂停一轮活动!此言一出,立即见效,而且在练习3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

经验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让他们“沸腾”起来,要不然就“半途而废”了。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有惩罚的基础上(暂停活动一次),严重“超声”的学生每人加罚十个蹲跳起。这样一来,局面再一次得到了控制,一直到改动教材练习结束,绝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可以用“顶呱呱”来形容。

三、现实环境提升教育机智

纪律规范与儿童特性并不矛盾和对立。学生从小懂得纪律规范是其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基础,正所谓“越守则越自由”。

教师尽可能地放慢各个环节的讲解和点评的速度,并结合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保持平静,教师也少说话)及相应次数的停顿,节奏性地调控着整个流程。奖惩规定的后置抛出。在每一个练习之前,老师只说方法及保持安静的要求,不提及獎惩机制,当练习将要结束时,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失误、部分学生常规表现不合格等情况,及时抛出奖惩措施:1.大生叫喊的人所在的小组暂停一轮活动;2.持球练习中“掉球”的学生做十个蹲跳起;3.练习时,队形整齐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名次列前;4.各小组中违反纪律和练习失误的学生总数累计后,如队形整齐则惩罚减半。这种规则后置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新的游戏体系中,不停地改进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活动规则,从而提高了课堂常规水平,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第一要求:保持平静。

适合的教育方法,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套用的模子,不是能够信手拈来的已成事物。它是未成的,它来源于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来源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对现实环境的观察与判断,它在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往过程中创造生成。

参考文献:

[1]李捷.青少年篮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中华少年,2015(23).

[2]蒋静.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运用[J].吉林教育,2017(15).

猜你喜欢
挑战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来挑战(二)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