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

2018-10-16 10:03李丹曾涛
党政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乡村振兴

李丹 曾涛

〔摘要〕为强化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机制、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四川省2005-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低,除食品外的商品基本需求支出为负;消费形态为生存型消费;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消费不足,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服务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建议以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分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农村教育补贴向高等教育倾斜。

〔关键词〕ELES模型;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5-0121-08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已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将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首,以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06年-2015年间,居民消费水平由6416元增长到三倍之多的19397元,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由42%提高到59.7%,由此可见,扩大消费支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伴随经济总量的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从2006年的7637元扩大到2015年的17531元〔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愈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六的经济大省,截至2015年末,四川省总人口数91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16.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9.4%〔2〕,比全国农村人口比重高25.5%。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四川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消费结构不合理〔3〕,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整体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且差距在逐步拉大〔4〕,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优化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关键。基于此,本文在2005-2015年四川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拓展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进行关系分析,探讨了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动态演进及趋势、消费结构的重点、热点及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文献综述

关于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郭爱君、武国荣(2008)通过建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AIDS模型,比较了中国农村居民七大类商品消费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食品支出保持下降趋势,交通、文教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逐渐提高。〔5〕肖立(2012)运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等消费结构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不高,主要以生存型消费为主,提出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等建议。〔6〕刘晓红、赵玉阁(2012)基于ELES模型,分析认为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基本需求,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且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比例下降。〔7〕姜淼、何理(2013)认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是消费的主体,在ELES模型基础上分析了198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价格弹性需求和需求收入弹性,认为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但食品支出占比较大。〔8〕马丽荣(2014)运用ELES模型从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认为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消费结构仍然不合理,用于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比例较低。〔9〕李金保(2014)认为农村居民将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生存性消费、相互攀比的礼金支出和婚丧嫁娶等畸形消费,挤占生产性消费支出和对普通商品的消费,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需加强思想引导,构建健康的消费心理来优化消费结构。〔10〕

综合来看,现有关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支出等指标进行分析,表明ELES模型的应用和分析指标的选取较为成熟。另一方面,现有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全国范围,缺乏对具体的省级单位的研究。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异,不能够完全按照基于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因此,本文利用四川省2005-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基本需求支出、需求收入弹性等指标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

本文对2005-2015年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其中居民消费分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一)食品支出比重呈整体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54.7%降至2015年的29.6%。2014年四川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5%,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进入相对富裕阶段。2009年的食品支出比重急剧从52%下降到42%,究其原因: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国家补贴和外界的现金或物资支持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从而使食品支出在总收入中比重下降。

(二)衣着支出比重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5.1%降至2009年的4.8%,再波动上升至2015年的6.3%,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衣着的需求逐渐增加,但一直处于较稳定的低水平阶段。

(三)居住支出比重波动态势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居住支出比重由15%急剧上升至27.5%,2010年跌至16%,究其原因:2008年地震帶来大范围房屋受损,需进行房屋重建或整修,造成居住支出急剧扩大。2010年及以后农村居住支出缓慢上升,据四川统计年鉴资料,农村人均新建房屋面积增长呈波动下降,但是年末每平米价值却不断增加,表示农村居住支出由居住面积的扩大转向居住质量的提高。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2005年4.5%到2014年7.6%,缓慢降至2015年7.1%,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主要集中于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等日常用品和中低档商品,对家用汽车、微波炉、计算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增长较慢。

(五)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呈波动上升。由2005年的7.5%增长到2015年的11%。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移动电话拥有量由2005年的53.95部增加为2015年的216.5部,意味着平均每户家庭拥有两部移动手机,农村居民对通讯工具的需求增长迅猛。伴随未来乡村公路、网络宽带等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农村居民对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上网工具的需求前景广阔。

(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由2005年9.9%降至2009年5%,再缓慢上升至2015年7.6%。自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负担下降,义务教育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截至201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初中文化的人口占比38.05%,相较于2005年26.33%,有显著提高。从高等教育来看,2010年,四川农村居民高等教育人口占比1.44%,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接受高等教育占比的20.6%,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人才缺乏。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等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视,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逐渐上升。

(七)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5年6.4%上升至2015年9.1%。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各级财政对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的增加,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新农合自身缺陷,如登记程序和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比例较低等,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见图1、图2)

四、四川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ELES模型

拓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由经济学家Lunch(1973年)在英国经济学家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的基础上推广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基本形式为:

(二)ELES模型参数估计

根据2005-2015年四川统计年鉴获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年生活费用支出和生活费用支出结构情况。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以2004年的不变价格为基准,取基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对各项消费支出和收入进行平减得到实际的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以四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自变量,食品、衣着等消费支出为因变量,借助SPSS22.0对方程Yi=ai+βi X+μi中的参数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

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各类消费的回归方程均通过F检验,参数估计的t统计量表明各参数均显著;从R2数值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中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的决定系数大于0.95,表明这四类商品的消费变化95%以上是由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引起的。

(三)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边际消费倾向

βi即边际消费倾向,反映农村居民在增加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增加第i种商品消费支出的份额,∑ βi 表示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反映在增加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增加生活消费支出的份额。由表1可知,∑ βi 为0.896,即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用于生活消費的支出的份额为0.896元,储蓄倾向较小。边际消费倾向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食品(0.183)、居住(0.175)、交通通信(0.115),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三者相对于其他商品增加的额度更大,表明当前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重点和热点在“吃住行”基本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最低的是教育文化娱乐(0.064),说明在收入制约下,农村居民对文教娱乐的重视不足。

2. 边际预算份额

边际预算份额即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用于某一种商品消费支出的比例,表示农村居民在收入增加后更多用于哪些方面的消费,用公式表示为ci=βi∑ βi。由表2可知,各项商品的边际预算份额均大于边际消费倾向,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各项商品支出均会增加。其中,食品边际预算份额大于其边际消费倾向,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将进一步加大食品支出,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体现为对食品质量的追求。边际预算份额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食品、居住、交通通信,消费预算主要停留在食住行的生存型消费。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份额均小于0.1,表明农村居民对这三项商品消费意愿较小。从边际预算份额与边际消费倾向差值来看,不考虑其他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两者差值最大的分别是食品(0.021)、交通通信(0.013)、医疗保健(0.012),表明与当前消费倾向相比,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这三者的需求增长最大,成为今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点。

3. 基本需求支出

基本需求支出即自发性消费,是指即使居民收入为0,消费者也会通过借债或者使用储蓄进行的消费,自发性需求应大于0。而从本文的计算结果(表3)可知,除食品的基本消费支出为正值外,另外七个商品项目的基本消费支出均为负值。从实际情况来看,本文认为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且在较大范围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消费。除食品外,其余消费项目对其均属于高档消费,具有一定收入能力的人才能进行这些项目消费,反映了当前四川农村地区普遍消费水平低,正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阶段。

4.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对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在假定商品价格等其他因素假定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1%引起的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若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大于收入的变动程度,属于奢侈品或者高档品;若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表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小于收入的变动程度,属于必需品。用公式表示为εi=βiXYi 。

由图3、图4可知,2005-2015年间所有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表示当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时,会增加各项商品的消费数量。食品的收入弹性最小且小于1,表明农村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增长速度小于收入的增长,具有消费刚性,近五年来收入弹性逐年提高,反映了“吃饱”向“吃好”的转变。居住的需求收入弹性近两年降至1以下,表明随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居住需求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反映了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衣着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表明这些商品项目的需求增长大于收入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衣着的需求收入弹性逐渐下降,对收入的敏感度下降。教育文化娱乐的需求收入弹性呈倒U型的先增加后降低的走势,2014年以后需求收入弹性减速放缓,但仍呈下降趋势,表明农村居民用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降低。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四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是制约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的关键是提高收入。第二,虽然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已有一定改善,食品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仍然不高,消费重点和热点集中在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型消费,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水平很低。第三,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今后四川农村居民对这些商品项目的需求增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包括:

1.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不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多种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种养大户,为农业生产提供人力、知识、技术、资金支持。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的带动下进行土地流转,同时避免单一规模偏好倾向不合理发展,重视规模理性,以适度规模引领现代农业发展。〔12〕

2.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以绿色发展为引导,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在生态宜居建设基础上积极挖掘当地旅游景点和特色,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古老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农业产区的现代化经营可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通过农业观光、实地采摘等农业体验项目获得额外收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获得股息红利收入、进行土地流转增加土地流转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3.加强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化本土化人才。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保障要素,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以专业化技能为核心,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报酬,同时扭转农村空心化、妇孺化、老龄化的村庄衰落现象。

(二)分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应根据农民工就业特点解决新农合参保的异地报账、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工作人身安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应完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服务体系,并定期回访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减少预防性储蓄,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

2.完善农村低保与贫困标准的衔接,建立贫困的动态管理机制,既要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也要避免“错保”与“错扶”,从而提高扶贫与救助的精准性与及时性。

(三)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进一步推进光纤入户、宽带进村、农村网络全覆盖,满足农村居民通信和上网需求,建设智慧乡村,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加强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和现代信息的学习、吸收及使用能力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特别是依托“互聯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学习培训,进而全面带动智慧乡村建设,提升农民信息吸收能力,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四)农村教育补贴向高等教育倾斜

教育投资是脱贫增收的长远投资。现在四川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已经得到很好的普及,而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收费已高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支付能力,对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更是望而却步。因此,适当降低目前高等教育的收费使大部分居民能够承受得起,带动居民的教育投资,刺激消费的增长。〔13〕另一方面,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在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向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及家庭提供补贴,缓解教育负担,引导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并提高人才市场的整体受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四川统计局. 四川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6.

〔3〕游克斌,陈先林,任治俊.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四川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2010,(4).

〔4〕郭凡春,徐晋.四川消费品市场回顾与展望〔EB/OL〕 .http://www.sc.stats.gov.cn, 2009-06-29.

〔5〕郭爱君,武国荣. 基于AID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8,(2).

〔6〕肖立.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7〕刘晓红,赵玉阁. 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动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6).

〔8〕姜淼,何理.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

〔9〕马丽荣,马丁丑,李建萍.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对比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14,(2).

〔10〕李金保. 消费主义视阈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问题探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14,(5).

〔1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7-248.

〔12〕郭晓鸣.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维度观察〔J〕.改革,2018,(3).

〔13〕张继海,臧旭恒.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需求支出对总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3).

【责任编辑:陈学明】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