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18-10-17 00:50李娜关金玲高尚秋李正刘贵茹姜荣钦李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参病程心率

李娜 关金玲 高尚秋 李正 刘贵茹 姜荣钦 李乾

高血压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且因其易诱发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而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1]。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其心率<60次/min。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轻微患者早期表现或无症状, 或有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胸痛、晕厥、抽搐等状况, 更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 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本文拟通过临床对照实验, 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用于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即墨丰城卫生院、青岛市洛阳路街道五医兴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相关标准诊断[3],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6例。对照组男20 例, 女16例, 年龄46~73岁, 平均年龄(55.23±5.93)岁,病程3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5±4.3)年;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 , 年龄47~74岁, 平均年龄 (56.15±5.95)岁 , 病程3个月~18年, 平均病程(5.8±4.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降压药及硫酸阿托品片剂(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32020236, 规格:0.3 mg/片)0.3~0.6 mg, 3次/d, 连续服用2周。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分型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

1.2.2.1 心脉瘀阻型 临床表现为胸部有刺痛感或绞痛感,疼痛的位置不固定, 且会引发肩部和背部疼痛, 唇舌暗紫,脉象细涩。治疗原则为活血祛瘀, 服用血府逐瘀汤:红花9 g、生地黄9 g、川芎5 g、桔梗5 g、桃仁12 g、赤芍6 g、当归9 g、牛膝9 g、甘草3 g、柴胡3 g、枳壳6 g。1次/d, 水煎300 ml,早晚分服1/2。

1.2.2.2 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为心口胸口隐隐作痛, 时而发作时而停止心悸气短, 舌淡红色, 舌苔体胖且边缘会齿痕, 舌苔色白, 脉象细涩。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服用生脉散合人参汤:麦门冬9 g、五味子6 g、人参9 g(单煎)、肉桂3 g、白术9 g、当归9 g、白芍18 g、熟地9 g、远志6 g、茯苓4 g、甘草3 g、陈皮6 g。1次/d, 水煎300 ml, 早晚分服1/2。

1.2.2.3 心肾阳虚型 心肾阳虚型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 面色苍白, 舌苔白, 色淡, 脉象微弱, 或迟缓, 或细涩。治疗原则为温补心肾, 服用参附汤:制附子9 g、人参9 g(单煎)、山药9 g、熟地9 g、枸杞9 g、山萸肉9 g、杜仲9 g、肉桂3 g、甘草3 g。1次/d, 水煎300 ml, 早晚分服1/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清晨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统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按照症状无、轻、中、重分为4个等级, 分别记0、1、2、3分, 观察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在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中医症状效果优于治疗前, 对照组心悸症状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中医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 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很多,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合并心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会出现起搏失效、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并且价格昂贵, 难以得到推广。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因机体阳气不足, 无力推动血行,而引起血行瘀滞, 络脉不通, 故传导受阻[6]。传统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生脉散、参附汤等, 活血化瘀, 温经通络, 使标本同治, 故可奏效[6]。中药桃仁、红花祛瘀活血, 文献研究显示[7]血府逐瘀汤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干预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人参、附子可以温阳补气, 药理学研究显示, 人参可以加强心肌的收缩能力, 提升心肌的供氧量, 五味子具有宁心安神等功效, 故温阳益气活血法可有效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8]。

综上所述, 中医辨证施治用于高血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费用低廉, 易于普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参病程心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人参娃娃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