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探究

2018-10-18 12:11贾东海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贾东海

【摘 要】所谓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的策略

所谓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将更具生命力。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意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作是消极的条件反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老师而言,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时代气息。

二、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1.主体参与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2.活动载体生活化的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塑造,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和生活化的内容,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很难想象它会对活动的主体有多大的吸引力,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数学问题对活动的主体同样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的平时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者是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比如说,我们在教学生“直线”的概念时,学生脑里对“无限长”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如果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拿一望无际的天空为背景,倒不如拿长江流水源源不断为背景,更能让学生接受。

3.活动载体的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发现探究是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全体学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

4.活动载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载体时,应当充分考虑解决问题方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又可以鼓励学生个别化的学习及同学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创造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

三、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活动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如在教学粉刷墙壁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粉刷时要先考虑哪些问题,分几步去做,然后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去测量教室,找出需要的数据,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这样的问题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活动情境的教学中,建立新的数学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主动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前面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总结,归纳出新的数学思想。如在求三角形面积时,通对问题的讨论、分析、操作和计算,学生的方法不同,就可以得出新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形成新的數学方法

构建了新的数学思想后,也就进入到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上来,这时老师应当和学生一起对数学思想进行探索研究,寻找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手段找到新的数学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概念、定义、性质、定理和公式。如前面提到求三角形面积,通过学生的操作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运用获得的新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把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掌据了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后,老师应当引导他们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前面提到的粉刷墙壁,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可以计算粉刷自己家时需要多少涂料了。

5.对获得的新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推广和创新

运用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固然重要,但这不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推广和创新。因此,老师在教给学生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后,应当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与之相类似的数学问题上来,并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上与课本或老师讲的有所不同,即学生对活动内容进行主动变革,而不是被动接受和重复训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实施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数学学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