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分析

2018-10-18 12:11杨春金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引导分析小学数学

杨春金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普遍推进,其教育意义更加深远,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科入门的初级阶段,要将小学数学打造成高效课堂,必须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基于学生数学现实,本文着重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引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尤其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关注。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在这样高要求的社会背景之下,探索出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是所有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教师“有效引导”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涉及的学科本就不多,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好数学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初学数学,还未形成好的逻辑思维的学生来说挑战很大。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填鸭式”被动学习为主,以教师讲解加入大量相关习题为辅,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学习数学的兴趣未被激发,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基于数学学习现实,改变数学学习现状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教授知识的教师,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与要求,摒弃传统授课模式,探索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最终提升课堂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注点及培养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更全面一些,能够真正做到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编排一些涉及教学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氛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调动学生回答欲望的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增加些添加剂。

2.“有效引导”的教学策略

2.1情景教学法引导教学

小学阶段正是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却缺乏对于做一件事的耐心、专心及持久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出较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带动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进行演示,像粉笔盒、鞋盒、甚至黑板等均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日常,比较具有生活气息。有的老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像“一个鞋盒需要多少块纸壳才能拼好?”在进行长方体有多少个面的知识点传授的时候,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最终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学习的学习效率就明显地提升了。

2.2概括总结法引导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故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或者教学活动进行时,以轻松的学习氛围为主。本来课堂的教学时间就很有限,而教师传授的内容又很多,再遇上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纪律整顿也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一问题,如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方面的配合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进行授课,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能够在学生学习感到迷茫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到正规的学习轨迹上来,杜绝学生由于学习目标模糊而出现学习懈怠的情况,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

2.3数学游戏法引导教学

教师进行教学引导时,发现学生的吃苦能力太弱,不愿意花费精力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上。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编排一些数学游戏到教学中,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来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愿意花费时间去更深入地探讨数学内容。在进行四则运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扑克牌进行游戏设定,先将现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数字设定J为11,Q为12,K为13,大、二王均为24,A为1,教师随机摆出四张扑克牌,要求学生利用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算出得数24,必须是以整数来计算,不能出现小数,如果四张牌小组成员均计算不出24,可以要求教师重新换掉四张牌。游戏开始时,教师出示四张牌,所有小组开始计算,得出结果可以举手抢答,举手最快的小组回答,答对为小组加分,答错反之扣减分数,然后把机会让给其他举手成员。小学生玩心最强,而且好胜心也很强,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探讨,与组外学生的PK,自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技巧——需要找特殊数字。与此同时,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换为游戏的运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排斥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与同学积极交流之后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

2.4错误纠正法引导教学

虽然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在幼儿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但由于学习方式比较机械化,记得快忘得也快,并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技巧。而且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根本理解不了数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且也会频繁的出现。教师的引导特别关键,一味的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教师需要进行耐心的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教师要注意不以打击学生自信心为目的,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不然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2.5提高合作力引导教学

喜欢玩耍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年级越低的学生,对身边所有的事物就越是好奇,都想一探究竟,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又很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过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填鸭式的讲解模式让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产生,再加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时,学习满足感下降,学习兴趣减弱。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学方法,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及时给予引导,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如今社会都讲求合作共赢,所以,小学生的教学模式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将班级学生以5-8人为一组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各自分配任务,教师在进行学习内容讲授之后安排时间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沟通情况,及时给予引导、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心,同时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结语

结合以上描述,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教学方法一定要注意引导方式的多样化,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制定比较贴近的教学方式,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及学习热情的持久力。而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合理引导显得很重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未来的人才定义并不仅是以学习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能力。俗话说得好,未来的人才竞争不怕有学历的人,就怕有学习力的人。教师培养学生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争取让学生成为未来对社会与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張丹.谈教师的有效引导[J].新课程学习,2014(04):22

[2]夏方平.“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86-87

猜你喜欢
引导分析小学数学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