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高凝状态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2018-10-19 09:04赵锁林张阳阳王静静
世界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凝性反应溃疡性

赵锁林 韩 伟 刘 甜 张阳阳 王静静

(1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宝鸡,721000; 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较大影响[1-2]。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确切,可能与环境、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常等有关[3-4]。但是,最新研究显示,炎性反应是溃疡性结肠炎发展的重要原因,高凝状态也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5-6]。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药物为主,其中美沙拉秦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在缓解高凝状态上疗效欠佳,容易引起病情反复发作。随着对中医药的重视,中西医结合已被逐渐用来治疗多种疾病[7-8]。因此,本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反应因子和高凝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8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29±1.63)岁,发病部位:直肠19例,乙状结肠32例,降结肠14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68±1.97)岁,发病部位:直肠19例,乙状结肠31例,降结肠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允许实施。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均为首次发病者;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近3个月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者;2)肠结核者;3)内分泌系统疾病者;4)妊娠及哺乳期女性;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研究方法 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禁止吸烟和饮酒,调节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恒诚制药集团淮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11)治疗,1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具体药物组成为:丹参20 g、黄柏15 g、忍冬藤20 g、侧柏叶13 g、炒地榆15 g、白及8 g、侧柏叶13 g、槐花炭12 g、黄连15 g、马齿苋15 g,水煎服,1剂/d。2组均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 评价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疗2个月后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基本正常表示基本缓解;治疗2个月后患者相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存在假性息肉或轻度炎性反应表示有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相应临床症状和肠黏膜均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基本缓解率与有效率之和。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低温离心15 min,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吸取上清液即得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应用BC-550全自动分析仪(深圳迈瑞公司)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临床症状积分标准,主要根据大便频次、形状、排便、腹痛等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情况越好[9];肠镜检查积分:根据肠镜检查黏膜情况进行评价,3分表示轻度病变,6分表示中度病变,9分表示重度病变[1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的80.00%(52/65)(P<0.05)。见表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lt、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Plt、D-二聚体、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凝血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肠镜检查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肠镜检查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炎性反应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存在较大关系,有研究显示,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失调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促炎性因子及递质异常会引起肠黏膜损伤,导致溃疡产生[11]。TNF-α是一种重要炎性因子,hs-CRP是一种反应迅速的炎性因子,在炎性反应早期上述因子就表现出异常升高状态,IL-6是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炎性反应中也会明显升高[12-13]。除此之外,溃疡性结肠炎还与高凝状态有关,高凝状态会引起肠血液供应障碍,改变肠黏膜通透性,致使细菌或内毒素进入血液。且高凝状态还会激活机体纤溶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加重体内炎性反应,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对于治疗和预后均具有较大影响[14]。美沙拉秦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对炎性因子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但是改善高凝状态效果欠佳,较容易出现停药复发等情况[15-16]。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泻下”“痢疾”“肠癖”范畴,主要因饮食失节、外感湿热引起,导致湿热蕴蒸、损伤脾胃,气血失调,最终导致血瘀、肠络损伤、肉腐等症状[17]。因此,临床治疗上应该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中黄连、黄柏和忍冬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理肠道毒素,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也可以明显改善周围瘀肿,改善患者溃疡状态[18]。侧柏叶、炒地榆、槐花炭可起到清热凉血的作用,且止血效果较佳,白及可以止血,消肿生肌,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活血祛瘀、抗炎消肿的作用,对肠道黏膜再生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也可以改善肠道微循环[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说明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应用美沙拉秦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加用中药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在抗炎的同时改善循环,促进肠道溃疡恢复[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TNF-α、IL-6、hs-CRP、Plt、D-二聚体、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具体原因可能是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具有较好的活性化瘀作用,可以有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黏度,改善高凝状态[21-22]。因此,观察组炎性因子和高凝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肠镜检查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能明显改善症状评分,分析其原因为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有利于肠道黏膜功能恢复,且能有效改善肠道微循环,进而有利于肠道溃疡面愈合。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应用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西医治疗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可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肠镜检查积分。

猜你喜欢
高凝性反应溃疡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