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绝地,四大睡美人香殷无限

2018-10-19 08:43中华乌金文化传播中心
腐植酸 2018年5期
关键词:黑土黑土地风暴

黑土地乃世界粮食宝藏,是当之无愧的“土壤之王”。全球四大弥足珍贵的黑土地,分别是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平原、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以及中国东北平原。它们分布于世界的东北部、北美和南美三大区域(图1),受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等自然成土因素及人工成土因素影响,展现了不一样的黑土风情。

图1 世界四大黑土地分布

一、四大黑土地睡姿优美

从区域形状来看,四大黑土地各有特色:或修长妩媚,或热情奔放,或钟情顾盼,或敞开心扉,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修长妩媚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地处北纬51°18′~44°41′,东经24°18′~40°12′之间,呈带状分布,犹如一位横卧的睡美人,修长妩媚,与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区相接连,与美国黑土区和南美黑土区遥相辉映。

热情奔放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地处东经123°40′~134°40′,北纬44°10′~50°20′之间,犹如一位热情奔放的女子,回望东方和南方的三大片黑土区,充满自信和新奇。

钟情顾盼的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黑土地:连绵乌拉圭、阿根廷东部、巴西南部等国家,是南半球最大的黑土区,宛如一位钟情顾盼的少女,仰望世界的东方和北方,祈求富饶多产。

敞开心扉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地:地处东经121°08′~123°32′,北纬43°32′~44°32′之间,形状似一位少女敞开心扉,欢迎西方的朋友。

二、四大黑土地面积占比超全球耕地1/6

关于世界黑土地,有三大片之说,也有四大片之分,区域面积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此处以2010年首届“世界黑土保护国际研讨会”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表1)。

表1 世界四大黑土地面积及占全球耕地比重

三、四大黑土地土质优良

四大黑土地因成土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每片黑土地的土质特性不同,有机质含量也有所不同。

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土质特性:该片黑土地南北土壤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10 ℃,年降水量300~500毫米,无霜期180~300天,地下水位深7~10米;大部分土壤形成过程有碳酸盐反应,土壤剖面酸碱变化较大,向下逐渐由酸性向碱性转变;土壤有机质含量60~100克/千克。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土质特性:该片黑土地属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成南北带状分布,主要包括湿草原土、红色湿草原土、黑钙土等;土壤无碳酸盐淀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性;土壤养分含量是黄土的10倍以上。

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黑土地土质特性:该片黑土地包括乌拉圭、阿根廷东部、巴西南部等地区;气候多样,差异较大,包括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受气候因素影响,使得土壤类型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60~90克/千克。

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地土质特性:该片黑土地属于寒温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00~700毫米,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黑土酸碱度接近中性;植被根系发达、冬季寒冷、严寒期长、温差大、湿度小且冻层深,使得土壤具有水成土壤的某些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50~100克/千克。

四、四大黑土地粮食贡献

四大黑土地开垦时间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产业和产品特色,均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粮食生产: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和大豆等,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使乌克兰成为目前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粮食生产: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高粱和牧草等,使美国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

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黑土地粮食生产: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种植粮食、油料、果树、饲料和纤维作物等;是南美的粮仓,其中咖啡、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也是重要的肉类出口基地。

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地粮食生产: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对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贡献率达20%,被誉为中国的“北大仓”、粮食市场的“稳压器”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五、两大黑土地历史教训

四大黑土地因大面积过度开发和垦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问题。其中乌克兰和美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黑风暴”事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乌克兰“黑风暴”事件:1928年,乌克兰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事件,几乎席卷了整个乌克兰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剥离了5~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美国“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成为历史罕见的“黑风暴”事件,被认定为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934年的这场黑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黑风暴持续了3天3夜,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风暴刮走,相当于200万亩耕地的耕作层。风所经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大量死亡,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北美大陆一片凄凉。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1935年美国再次发生了比1934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黑风暴”事件。这场黑风暴的重灾区面积几乎有1亿英亩(6.07亿亩),南北长达500英里(804672米),东西宽约300英里(482803.2米),包括堪萨斯、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马和德克萨斯五个州的部分地区,约占整个大平原的三分之一。黑风暴过后,大片农田变成了荒漠,损失无法统计。

六、四大黑土地保护政策

面对四大黑土地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问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使得黑土地的状况有所好转。

乌克兰保护政策:(1)1999年乌克兰政府提出4项与土壤利用保护有关的亟待解决的农业研究项目,占农业项目总数(25个)16%;(2)采取保土轮作、保留根茬、套行耕作、无犁壁耕地、在地缘种植高秆作物当围篱、营造农田防护林等措施。

美国保护政策:(1)1993年成立土壤侵蚀管理局;(2)1934年土壤侵蚀清查;(3)1935年颁布《土壤保护法》,设土壤保持局;(4)1936年颁布《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5)1938年颁布《农业调整法》;(6)1971年出台《农村环境援助计划》;(7)1974年出台《农村环境保护计划》;(8)2002年出台《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9)采用退耕、休耕、免耕,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措施。

南美保护政策:(1)黑土立法保护;(2)乌拉圭土地个人私有制;(3)具体措施包括轮作、免耕、秸秆还田、大豆接种根瘤菌生物固氮等。

中国东北保护政策:(1)2009年11月9日辽宁发布《关于加强基本农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2015年10月17日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3)2015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总体实施方案》;(4)2016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条例》正式实施;(5)2016年7月1日《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6)2006年12月1日《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正式实施;(7)2017年1月9日农业部印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8)2017年5月27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9)2017年12月14日《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正式实施;(10)2018年1月31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正式实施;(11)2018年4月12日《黑龙江省黑土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实施;(12)2018年7月1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13)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轮耕、休耕等措施。

七、保护黑土地,我们要做黑土地的主人

黑土地的本真就是腐植酸。她是土壤生命的基础,是黑土地的核心力,是测试土壤肥力的“金标准”,保护黑土地离不开她。我们有智慧充分利用她,即通过工业提取的腐植酸反哺黑土地,让壮美的黑土地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净土洁食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我们一定要恢复黑土地的本来面目,我们一定要做黑土地的主人。

猜你喜欢
黑土黑土地风暴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脑风暴大挑战
《风暴中奔跑的树》
黑土地上稻花香
头脑风暴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