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

2018-10-20 01:17郭淑珺
文理导航 2018年1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

郭淑珺

【摘 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了决定国家未来接班人素质高低的高度,因此,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让小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已經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强化德育,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德育素养

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多数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意志力薄弱,无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一些学生缺乏尊重、包容以及责任感,德育素养的缺失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在多数的学校教育中,以分数为重,育分重过育人,育分精耕细作,德育简单粗暴现象不是少数;一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也普遍存在说教多、体验少、效果差的现象。因此,必须足够重视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生成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社会服务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体验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全面协调发展有积极帮助和重要意义。因此,社会服务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使其产生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形成道德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学校教师由于教育观念、意识局限,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少,对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缺乏认识,缺乏策划活动的具体策略和能力。导致学生在校内学习活动多,在校外社会服务少、实践体验少,或者即使有活动,也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效果并不佳。因此,研究社会服务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方式与手段

(一)明确社会服务活动主体内容,强化德育渗透

实践是践行道德理念的有效方式,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优化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确定明确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的设置要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创造良好教育平台为基础。要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例如,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状况,有效融合各种德育知识与内容。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实践探究等能力提供有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育自己的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质。学校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小组,通过活动小组的方式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比如,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基础,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在敬老院中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各种服务行动,活动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反思,在这系列活动中学会尊老爱幼,学会与同伴合作,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及德育素养,让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强化实践感受,提升德育质量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会通过自己的参与、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解各种自己在课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进而不断成长。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将德育与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奉献爱心、快乐成长。同时,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对小学生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对此,教师要定期与家长沟通,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公益性质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与参与,不断提升德育的质量与效果。

对此,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公益活动清单”为内容,让学生自己设置公益活动内容主题,自己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了解社会动态以及各种问题,自己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这样具有自主意识的社会公益活动会在根本上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与效果。例如,一些学生自己通过清理社区中的垃圾、打扫公共场地、为自行车停放管理提出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与手段等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一些学生在与父母出去游玩时,保护景区环境,捡起放置不当的垃圾,通过自己的举动保护环境;一些学生组织开展了专题活动,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废电池”专题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自己身边的废电池,宣传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通过专题调查活动的开展,了解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污染问题,通过自己的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在实践中不断了解各种知识内容,进而在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教师也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公益组织,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很多的人都在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环境,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垃圾填埋场参观垃圾回收处理的流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通过对班级、家庭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然后教师组织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在工作中就会对各种资源进行重新利用,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省土地资源,避免垃圾焚烧或者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收集整理垃圾分类的各种知识内容,学生在自己进行资料查阅过程中就会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就会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

(三)多元评价中渗透德育知识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其具有开放性以及发展性的评价特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必须要综合不同的社会服务活动对其进行系统评价,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获得感悟,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适当的时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就会规范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

结束语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始终立足德育,要将德育与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融合,通过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薛平.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6(8):78-79

[2]潘国洪,张丹丽.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以广州市天河区棠东小学为例[J].生活教育,2016(20)

[3]张晓玲.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7(23):99-100

[4]赤子.冷新.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2017(14)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