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度陶瓷出口现状及完善途径

2018-10-20 05:46王世群
对外经贸实务 2018年9期
关键词:原因与对策

摘 要: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印两国贸易飞速发展,合作交流日益加深,中国对印度陶瓷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尽管如此,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对印陶瓷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近年来中国对印陶瓷出口止步不前、陶瓷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印陶瓷贸易摩擦不断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印陶瓷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研究中国对印陶瓷出口现状基础上,分析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印度; 陶瓷出口;原因与对策

中国与印度都是亚洲地区发展中大国,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2001年以来中印两国贸易飞速发展,合作交流日益加深,印度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相比,2015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增长扩大了65倍,2016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大约5.17亿美元。尽管如此,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对印陶瓷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近年来中国对印陶瓷出口额止步不前、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印陶瓷贸易摩擦不断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印陶瓷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印度陶瓷市场概况及中国对印度陶瓷出口现状

(一)印度陶瓷市场空间巨大

印度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经济增长迅速、陶瓷市场空间巨大,日益成为世界陶瓷巨头争夺的战略要点。《世界瓷砖生产和消费报告(2016)》显示,印度已经超过巴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瓷砖生产国和消费国。

生产方面。目前印度陶瓷企业超过1000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印度绝大部分陶瓷企业都分布在古吉拉特邦,该地区陶瓷产量占据了印度全国产量的80%以上。虽然,近年来印度陶瓷产能增加很快,新上线陶瓷生产线每年增加约30%,但产能扩张依旧不能满足当地陶瓷市场需求。另外,由于印度陶瓷企业装备能力较低、管理比较粗放,陶瓷产品品质一般,优质率不高。市场潜力方面。过去几年,印度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如“智慧城市”计划、城市转型计划以及“清洁印度”计划等,都大大推动了印度对陶瓷产品的消费。从瓷砖人均消费量来看,尽管印度陶瓷消费增长很快,但当前基数仍很低。印度人均瓷砖消费量0.59平方米,与中国3.3、巴西4.12以及越南2.8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差很大。印度陶瓷市场空间广阔。

(二)印度日益成长为中国陶瓷进口大国

2001 年以来我国陶瓷出口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逐步降低,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比重明显上升,印度成为中国陶瓷出口显著增长的区域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印度在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的排名以及中国对印陶瓷出口都呈不断上升态势。印度在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的排名已由2001年第29位上升到2005年17位,再到2010年第4位,近五年稳居前十。中国对印陶瓷出口也由2001年的1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5.17亿美元。尽管中国对印陶瓷出口总额不大,但增长速度很快,16年間最大扩大了65倍之多(2015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为6.56亿美元)。从整体来看,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以前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在1亿美元以下;2006-2007年在1-2亿美元之间;2008-2010在2-4亿之间,2011年以后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印度对中国陶瓷进行反倾销调查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对印陶瓷出口维持在5亿美元以上。

从印度陶瓷进口市场来看,由于品质优良、性价比突出,中国陶瓷已经成为印度陶瓷进口的绝对主力。2016年中国陶瓷占据印度陶瓷进口市场的65%,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

(三)中国陶瓷在印度市场品类齐全且优势明显

与我国习惯上将陶瓷分为日用、建筑、卫生以及工艺陶瓷等不同,联合国商品数据库(UN comtrade)将陶瓷归为69(HS编码),并细分为14小类。与2001年相比,2016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不仅总金额增长扩大,而且品种日益多样化。2001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种类有限,且高度集中在少数陶瓷种类(如陶瓷编码6902)上。建筑陶瓷(编码6902和6907)出口比重超过86%;而2016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覆盖所有陶瓷种类,且各类陶瓷出口金额相对均衡。日用(编码6911)、建筑(编码6902)、卫生(编码6910)以及工艺陶瓷(编码6913)出口比重分别16%,30%,17%和5%。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相比,中国对印卫生陶瓷和工艺陶瓷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从进出口来看,2016年中国对印度所有陶瓷种类均有出口且均保持顺差,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缺少6901,6904,6905和6907.中国对印度陶瓷出口顺差较大的陶瓷种类分别是6902、6910和6911,2016年的顺差值分别为1.56亿美元、8609万美元和8102万美元。

(四)近年来中国对印陶瓷出口明显放缓,部分陶瓷种类出口金额有所减少

2011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达到5亿美元以后,对印陶瓷出口额陷入徘徊不前的局面。2016年中国对印陶瓷出口额5.17亿美元,仅仅比2012年增加了200万美元。近年来中国对印度陶瓷的出口形势,不仅与中国陶瓷出口的总趋势相背离,也远远落后于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当前中国对印度的陶瓷出口金额比越南(8.7亿美元)、马来西亚(6.3亿美元)、菲律宾(5.9亿美元)等国都要少;印度市场在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的排名已由最高的第四名下降到当前的第八名,这与印度人口大国和陶瓷消费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五年间,对印陶瓷出口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是卫生陶瓷(陶瓷编码6910)和日用陶瓷(陶瓷编码6911),分别增长了6388万美元和6562万美元;同时期出口减少较多是部分建筑陶瓷种类(陶瓷编码6907和6908),减少金额分别是7739万美元、5968万美元。

二、中国对印陶瓷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国陶瓷出口以中小企业为主,价格控制力弱

陶瓷是资源性传统行业,具有能耗高、污染大以及门槛低的特点,在我国多数省份都有生产和销售。陶瓷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规模较大的陶瓷类上市企业如蒙娜丽莎、海鸥住工等,2017年销售额在20-30亿人民币之间,不及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万科等销售额的1%。外销瓷比重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广东潮州、河北唐山以及江西景德镇等地。在我国专门从事外销陶瓷的大型企业不多,多数陶瓷企业是在做内销的基础上兼做外销。如龙头企业蒙娜丽莎,2017年瓷砖的出口额为3.38亿人民币,约占企业营收总额的1.2%和全国陶瓷总出口的千分之三。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价格稳定性和控制力羸弱,中国陶瓷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以中国对印出口最大的建筑陶瓷(编码6902)为例,中国对印出口额由2001年的598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56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然而,陶瓷出口单价极其不稳定,中国对印陶瓷出口最低单价为2001年的0.32美元/千克;最高在2014年的0.74美元/千克。陶瓷价格的长期低位运行和随机波动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陶瓷技术和装备输出带动印度陶瓷产业发展,间接影响了中国对印陶瓷出口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中国政府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陶瓷企业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为解决生存问题,2008年以来大量陶瓷企业不得不从发达地区外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环境承载力更高、陶土资源更丰富的江西高安、沈阳法库以及四川夹江等地转移。部分陶瓷企业走出国门后,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带到了经济发展水平更低、市场更为广阔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当前中国陶瓷机械已经成批量、整线制的装备印度陶瓷生产线,中国陶机约占印度市场的九成份额。中国陶瓷技术和装备输出带动了印度陶瓷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印度瓷砖产量已由2011年的6.23亿平方米上升到2016年的8.71亿平方米,超越巴西成为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陶瓷技术和陶瓷装备整线制的输出带动了印度陶瓷产业发展,也间接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出口。由于印度劳动力成本更低,原来属于中国陶瓷产品的进口市场份额被印度国产化所替代。2011年至今中国对印部分陶瓷(编码6907和6908)出口不增反降便是明证。

(三)中国对印陶瓷出口结构优化较慢,两国在产品和市场结构方面存在交叉与重合

近年来印度陶瓷发展迅猛,而中国陶瓷产业升级以及出口结构优化较慢,中印两国在产品和市场结构方面重合度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印两国在陶瓷市场上的交锋由印度国内蔓延到国际市场。由于印度产的陶瓷产品价格更低,再加上中国遭受多国反倾销制裁(调查),中国陶瓷传统出口市场正加速被印度所取代。印度在欧盟、韩国、越南、巴西、智利等国出口迅猛。近三年印度瓷砖出口暴增200%,印度瓷砖出口占总产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5%上升到2016年18%。当前中国对印度陶瓷出口中低端占据了大多数份额,而高端陶瓷明显不足。量多价低的出口特征不仅体现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也体现在卫生陶瓷和工艺陶瓷等。以日用陶瓷为例,2016年中国对印出口为7984万美元,平价单价为3.5美元/千克;而同期德国对印陶瓷出口仅为115万美元,然而平价单价却为16.8美元/千克。

(四)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印陶瓷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陶瓷行业一直是国外反倾销的“重灾区”。为保护本国陶瓷产业,削弱中国陶瓷产品竞争力,印度已对中国陶瓷启动过3次反倾销调查,分别是2001年、2008年和2015年。尽管前两次反倾销调查都对中国特定陶瓷产品出口印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恢复很快。毕竟与中国陶瓷产业相比,当时印度陶瓷产业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以及中国陶瓷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导致印度每年仍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陶瓷。2015年以来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陶瓷输出影响比较大。2016年中国对印无釉砖出口约433万美元,同比下降73.84%。2017年印度海关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6907,6908和6914)实施反倾销制裁,征收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0-1.87美元/平方米。此外,2017年印度商品和服务税法案将商品的消费税分为四档即5%、12%、18%、28%,基本商品价格税率最低,奢侈品税率最高。而在印度,瓷砖被认定为奢侈品,这意味消费进口瓷砖则面临着被征收28%的商品和服务税。

(五) 中国陶瓷品牌优势不足,国际化任重道远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尤其是国际驰名品牌,作为产品品质和形象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实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象征。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当前全球8.5万种的各类名牌商品中 90% 以上归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所有。而中国商务部统计,我国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不足10%。对陶瓷产品而言,由于数量大价格低的特点,绝大多数中国陶瓷企业以贴牌的方式进入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市场。如河北日用陶瓷出口主要以贴牌为主,比例超过 90%;湖南醴陵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業,贴牌比例也仍高达70%。品牌的缺失导致中国陶瓷在印度市场的价格与国际著名陶瓷品牌(如科勒、乐家以及TOTO等)相差悬殊。

品牌国际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也有着极高的收支平衡点。据了解,一个世界名牌的培育平均需要2亿美元,这显然是绝大多数中小陶瓷企业无法承受的。除此之外,中国陶瓷国际化运营也存在品牌建设在终端市场无法落地的风险。如对印度经济发展水平、宗教文化信仰以及市场需求认识不足,陶瓷品牌定位不准确;运营管理方面,企业大多缺乏对当地经销商、外籍高管等国外人才激励和管理的经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对印度陶瓷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陶瓷“智造”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贸易的基石,而贸易是产业的体现。当前我国对印陶瓷出口止步不前和出口产品品质趋于低端,归根到底源于我国陶瓷产业低水平发展、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我国有关部门要顺应世界陶瓷产业发展新格局和中印陶瓷贸易发展新变化,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计划,主动淘汰落后与低效产能,加大科技研发、加快技术改造,努力提升陶瓷工业智能化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价值源泉, 是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在对外贸易方面,一个好的品牌能让一个企业产品走得更远。目前我国陶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主要以贴牌为主,缺乏国际知名的陶瓷品牌。国际陶瓷知名品牌的缺失,一方面导致我国很多陶瓷产品在质量上与一些国际知名陶瓷品牌的不相上下,但在市场价格上却相差悬殊;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扎堆于中低端市场,进行惨烈的价格竞争,不利于中国陶瓷品牌形象的提升和陶瓷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当前印度经济发展迅速、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陶瓷企业开拓印度市场时必须在充分了解印度市场消费群体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

(三)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我国陶瓷产品换汇率

随着印度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低端陶瓷已经饱和。为避免过度竞争,我国陶瓷企业必须适应印度市场的这种变化,要逐步减少中低端陶瓷产品出口而增加中高端陶瓷产品出口的比重。其次要优化我国对印度陶瓷出口种类,提高陶瓷出口换汇率。当前我国对印建筑陶瓷比重大,但单价陶瓷产品换汇率却很低;工业、卫生和工艺陶瓷换汇率较高,出口比重却不高。2016年我国对印陶瓷出口建筑陶瓷单价为0.60美元/千克,不足卫生陶瓷的四分之一和工艺陶瓷的十分之一。

(四)积极应诉印度反倾销,维护我国陶瓷企业正当权益

国外反倾销常态化已经成为我国陶瓷企业国际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我国陶瓷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针对印度等国随时可能发起的反倾销,我国陶瓷企业要“不等不靠”,“未雨绸缪”,要从规章、制度和组织上建立反倾销长效应对机制,将应对反倾销工作落实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在遭遇他国反倾销调查时,我国陶瓷企业必须要团结起来积极应诉。企业既要以单个为主体证实自身无倾销行为, 也要通过协会等组织抱团进行行业的无损害抗辩,维护我国陶瓷企业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庄苗苗.中国陶瓷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6(19):14-16.

[2] 王世群.我国陶瓷出口贸易态势及优化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7(11):49-52.

[3] 韩静.我国陶瓷文化艺术品贸易特征及竞争力分析[J/OL].中国陶瓷工业,2018(02):38-42.

[4] 文芳.中国陶瓷行业贸易摩擦现状及特点研究[J].海峡科学,2016(09):38-40.

[5] 招邵赟.陶瓷行業反倾销应对策略研究[J].佛山陶瓷,2017,27(09):37-39+46.

[6] 卢秋萍.中印贸易失衡的成因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6(09):32-35.

[7] 我国瓷砖被印度征收5年反倾销税 九正建材网 2017年6月29日 http://news.jc001.cn/17/ 0629/ 941336.html.

猜你喜欢
原因与对策
浅析中小型民营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
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基层林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试论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的原因与对策
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调查研究
在英语考试中产生阅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北京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