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探究

2018-10-20 18:42莫转弟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味创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莫转弟

摘要:一节好的数学课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的课堂要充满“数学味”才算是真正的数学课堂。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促进儿童思维参与,本文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构充满“数学味”的探究课堂;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问题意识的生成和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思维;数学味;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意识;创新应用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054 - 01

正文:现在,在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学生不会思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忽视,“满堂灌”、“满堂动”和“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思维生长的空间与时间,教会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

1.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播下数学思维的“种子”

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好奇心,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他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创设了过多的生活情境,充满了“生活味”,却缺乏了数学味,凸显不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如何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呢?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很多老师都是从分东西引入分数,要求学生带来一大堆食品,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平均分着,我在思考孩子是关注分东西的思考过程,还是关注那一堆堆好吃的东西呢?再看另一位老师是如何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分数的。爸爸到商场买凉席,忘了量床的长度,打电话给儿子帮忙,儿子在家刚好找不着尺子,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用爸爸的领带量,正好两个领带长,电话那头的爸爸身上也有领带。再量沙发的长度,发现没有一个领带那么长,怎么办?这时候让学生思考后说说自己的做法,有学生说出把领带对折。是的,确实是对折了三次,沙发有7个这样的领带长,但如何告诉爸爸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这时,让学生写出答案,但多数同学没有动手,遇到困难了,这时引导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有学生建议用纸尝试对折3次,得出有8份,因此答案是。根据需要创造出分数,多么了不起啊!同样是以生活的情境引入,用领带量沙发更加彰显数学的魅力,更能突显浓浓的“数学味”。

2.建构充满“数学味”的探究课堂——是数学思维生长的主阵地

教师要科学的组织生活学习素材,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要把握好一个度,凸显本质,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方法一:先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后相加是不是180度或参照书上“撕”的方法做一做,看看是不是180度。这时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在学生量完后为:“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不是179度或者181度,而偏偏是180度呢?”方法二:用数学活动验证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不仅仅是“量角”和“撕角”的办法,通过“折”的方法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方法三:引导学生想到用长方形画对角线的方法,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2= 180(度),可以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那么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办法。在《圆的周长》一课中渗透转化的思想,用化曲为直的方法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渗透极限思想,把圆剪切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切得越小,拼成后就越接近长方形;在《植树问题》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在《重叠问题》渗透集合思想。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

4.问题意识的生成——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问题”是思维之源,是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在课堂中,老师要善于问为什么?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在计算。老师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生都会回答:因为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老师再追问:“为什么要先通分?”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我相信长此以往,“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将是孩子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5.创新应用——是数学思维发展的“果实”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为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善于运用恰当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将已有的数学现象进行总结与提升,启迪思维,发展能力,勇于创新,让数学思维之树根深茎壮、花香果硕,活力无限。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2]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

猜你喜欢
数学味创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抓数学教学本质还数学课的“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