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8-10-20 20:21文湘阳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改德育初中语文

文湘阳

摘要:语文学科在素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门十分重视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学科。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从初中生重点抓起德育工作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教育与优秀传统美德的结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应该更为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与继承,强化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46 -01

学校教育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在教学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应时而变,要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活动,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为初中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享受课堂而不懈努力,促进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提高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水平和质量。

1.语文德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是对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美德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古人思想的结晶,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对后世文明起到重要影响,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强化初中生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其次,初中阶段是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即是指培养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促进入发展的能力与品格,学科素养并不十分注重成绩的高低,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学到了具体收获。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充实学生的精神风貌,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端正学习以及生活态度,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最后,当今的青少年受到网络上、生活中不良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初中生的价值判断还不太明确,容易受到其中的消极思想引领而走入歧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其课堂以及生活的引领作用,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2.语文德育教学的策略

2.1 老师要注重为人师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教学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形成的整体,缺一不可,因此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对于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十分不利,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探究与学习,寻找最优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学校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组织老师到一些更加先进的教育机构进行观察与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和优秀的同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

2.2 注重经典文本教学,以情动人,

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是中国文人思想的结晶和文化积累,在教学中,注重经典文本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经典文本的时候,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作品中传达的积极思想能够感受的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贺敬之《回延安》这一经典陕北民歌新诗的时候,整首诗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氛,回忆着战火之下的延安生活,激情的赞颂着延安发生的种种巨变,展望着延安的未来,这首诗把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思恋以及眷恋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教学时,我首先对此诗朗读一次,让学生静静地感受在战火之下的延安是什么样的场景,升起对革命战区的敬仰和向往之情,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体会。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富有感情的体会其中的情感,通过韵律的转变表达自身澎湃激昂的感情,让学生明白现今的和平世界来之不易,提升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成为原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栋梁之材。

2.3 注重格言警句的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知识会有很强的渴望,因此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氛围中促进思维的活力,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乐于学习的状态。在初中的教材中,有许多积极、乐观的名言警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些名言警句的引领之下,学生可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激励着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砥砺前行。

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名言警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升起强大的力量,能够勇敢的面对之后的一切困难,给予学生前行的力量,坚定学生的信念与意志,有利于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

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面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关键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深刻的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方法。老师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讲解道德,在课下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有德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秀林.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资讯,2006 (04).

[2] 王慶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 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9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德育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