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语文“美丽课堂”

2018-10-20 20:21胡华康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角语文

胡华康

摘要:一节好的语文课,到底有没有一个最佳答案,可以让百万“雄师”一致称赞、普遍认可。心中的答案也总是似模糊而清晰,似清晰而模糊。这样的现象困惑了不少语文教师很多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进一步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键词:语文;主角;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147 - 01

1.一节好的语文课绝对不是照本宣科

早在2000年前,在《李记、学记》中对“照本宣科”就有了批评的声音,对教师称之日:“教书匠”、“呻其占毕”(照本宣科之意)。教书似乎和“搬运”没有什么两样:单调、重复、乏味。像是只要识字的拿着教参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教室。说到底,这是旧时代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真諦的巨大扭曲和误解。

即便在近现代,这种不正之风也依旧在延续。名躁一时的著名影片《一个也不能少》,当中就塑造了一位旧时代“教书匠”怎样地“照本宣科”:重复将课文抄到黑板上,没有剖析,没有拓展,没有美化,没有升华。

2.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不应是主角

年长些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很清楚,昔日一节好语文课的三标准:目标明确、环节清晰、时间把握好。似乎很简单,也很是明了,教师也易于操作。但是它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容易造成“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随着时代地发展,现代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越来越多,教育复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2.1 教育目的越来越复杂

现代教育与昔日相比,更强调的是“能力”、“意识”、“视野”,而不单单是“知识”。《高中语文新新课标》明文规定,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个目标的提出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殷殷期望。往日的众多“书呆子”是教育的不大成功的“杰作”。读书时,他们是老师眼中的“爱徒”、同学眼中的“佼佼者”。但当他们欢天喜地地步入到傲人的工作岗位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伍”,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学历”高而“学力”低:动手,他们常常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笑话百出;动口,他们又大凡不能慷慨激昂、唇枪舌剑、征服四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新的时期,《新课标》闪亮登场,从此,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的另外一番景象:全国中小学生朗诵大赛,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各大城市中学辩论赛,可以震惊四座;各大院校大学生辩论赛,可以让人拍案叫绝.其中的某些佼佼者还走出国门,为国争光,有的被中央电视台看中而“一朝升天”。

2.2 教育对象越来越复杂

众所周知,孔子时代是“问学时代”,教师从教不难,其原因有二:教师不多,凡能得到老师指点,父母、子女皆是感恩戴德;学生极少,他们视教师为长者、“圣人”、视教师之语为“圣言”,没有异议,没有不尊。当代中学生(主要说说高中生)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其中有两点又特别值得一提:

(1)智力发展显著。随着知识的拓宽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高中生感知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逐步开始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甚至对不如他们的见解嗤之以鼻。

(2)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具体表现为:自尊自大、张扬个性、表现欲强,有时甚至叛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显著特点,因势利导,科学“调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发展。

早几年在浙江省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高中语文教学比武大赛,精英荟粹、高手如云。其中一位在省执教的语文教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激情澎湃、妙语连珠;课堂里气氛活跃、笑语不断;时间上把握精准、分秒不差;听课教师拍手叫好,都说必夺特等。但结果完全出人意料,该教师名落孙山。对此评委组给出了相关意见:该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可以出口成章,可以纵横捭阖,可以感染听众,是一名出色的“主演”,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给学生去展示,去磨练,去提升。

3.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是“有效”的课

有效是评定一节好的语文课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标准。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它的价值和分量也必定越来越重。

全效——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都能覆盖,而不仅仅是“明星学生。”

广效——视野宽广,眼界开阔。眼界决定境界,花木水草鱼皆可以成文章,唐诗宋词元曲皆能成妙语。

远效——有助于学生持续长远地发展。给予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的是卓越出众的能力,养成的是终生受益的习惯。

深效——深度地解读教材和学生。一节好的语文课对课文的解读不是蜻蜓点水,对学生的现状有十足地把握。哪个章节可以一笔带过,哪个段落需要拓展延伸,都是心知肚明。

强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语文课他们最需要什么,并能在无形当中,让他们心中有所得。

准效——准确地解读教材和学生。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才是最动人的音调。

速效——语言很简约,目标则明确,过程不复杂,环节又明了,方法够恰当,寓教于轻松当中,学生在轻松当中掌握重要知识点。

奇效——语文课要让学生兴奋、惊异,甚至惊叹。语文课如果也上得索然无味,那么学生必定昏昏欲睡。顺德区红旗中学某生上语文课而头痛,后来另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10分钟就让该生爱上了语文而终于在语文方面有所建树。

语文集美感、情感于一炉,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莫大优势。如果把语文课上得和其它学科也没有什么两样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欲要治标又治本的话,改变你早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才是明智之举和长远之计。不再“照本宣科”,不再扮演“主角”,在“有效”二字上下工夫,必定会再现语文无限风光,把一节节“好语文课”写在你的记忆里,写在你的教学生涯中。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李灵丽,新兴课语整合式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J].外语界,2015 (03):16 - 24.

[2] 聂秋红.关于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31):48.

猜你喜欢
主角语文
让群众唱“主角”
传播平凡百姓正能量: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的实践探索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