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作文报实践与研究

2018-10-20 22:18叶菁芬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素材习作交流

叶菁芬

摘要: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乐于表达呢?我想到了开展“以班级作文报为载体,促进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尝试。以办好班级作文报为栽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一、多方面积累素材,为丰富作文内容提供保障。二、多渠道选稿录用,为体验成功喜悦创设条件。三、多形式发表展示,为共同进步提高开设渠道。四、多角度点评讲解,为习得写作方法增砖添瓦。

关键词:习作;素材;兴趣展示;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273 -01

对于写作文,学生经常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写。面对作文教学,多数老师也是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如何唤醒学生的主體意识,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乐于表达呢?我认为班级作文报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于是我开展“以班级作文报为载体,促进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尝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效。

1.多方面积累素材,为丰富作文内容提供保障

写作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如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都是积累素材的渠道。特别是当天发生的比较新奇的事,适时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用“今日小记”的形式加以积累。与传统的“日记”不同的是,小记记录的是当日当时的所见所想,体现即时性;不限字数,可以用三五句话记录片断,也可以是三五百字;结构不求完整,可以只是一个片断,也可以完整地叙事;内容、体裁任由选择。这样,学生写来感觉更自由,叙述更不受约束,所以也就更有话可写。每次要写单元作文或主题式日记时,学生就可以从小记中迅速找到所需材料,再进行加工,这样描写更真实,内容更丰富,学生也不会在习作时去生编硬造,显得空洞干涩。

旅游、身边事物、亲历实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等都是值得积累的素材。在生活中想方设法去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引导挖掘其中的“宝藏”。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内容素材。

2.多渠道选稿录用,为体验成功喜悦创设条件

《班级作文报》首先会从“今日小记”中选稿,学生最喜欢看这类文章。这类习作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感慨和表达欲望,也最能让学生习得方法,易于积累运用。

还有一类作品选自孩子在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把获奖作文刊登在作文报上,既可以让获奖的同学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带领其他学生从同学写作的成果中去分享快乐,并从他人的作文中得到的启示、收获。

其他还会在语文课本上每个单元习作、课堂小练笔、随笔等中选稿。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从中读到同伴优秀的文章,同样的习作要求能让大家更好地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点,看清自己的不足,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

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展示机会,从中体验成功快乐,我坚持“差异标准、隔期录用”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录用的标准有所不同:优秀生的标准点高,要求选材精巧,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中等生构思新颖,在自身水平上有明显进步,经修改能成范文的予以选用;对于习作能力弱的孩子,只要有进步,哪怕只是一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或《课堂练习本》中精彩的造句,都给予机会发表。每期作文报发表的作品我们都会进行登记,以统计孩子的发表情况,对录取率高的给予表扬及相应奖励,没发表过的则会降低标准优先录用作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报卜右名”。

3.多形式发表展示,为共同进步提高开设渠道

有了优秀作品,通过《班级作文报》发表,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学习,是我们研究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的《班级作文报》A3纸大小,双面打印;有刊头、有插图;初期内容是随机选取,后来慢慢开始有了专栏和专题。除了初期的选稿由老师进行外,后期的筛选、编辑、排版、美工全部是由学生完成。每一期都推选5位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对老师初期选出的作品进行评审筛选,最终选定7 -12篇佳作,由作者在老师指点下再次精心修改。内容确定后,交由学生进行编辑排版(刚开始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后来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配以合适的插图,完成报纸的设计,最终复印后人手一份发到孩子手里。由于经费原因,作文报印发时是黑白的。我在组织孩子阅读、点评后,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黑白作文报进行加工,涂上颜色;在学生完成配色后挑选最精美的再在班级墙报中展示。一期的班报除作者外,至少还要有10位同学的参与,一学期就能全班参与,真正成了集体智慧与努力的结晶。这样一来,孩子们有自己的参与,作文报中有自己的付出,所以对班报的兴趣与重视跟以前的“佳作园地”不可相提并论,他们会时时期待。

4.多角度点评讲解,为习得写作方法增砖添瓦

学生拿到作文报后,老师利用早自习或午休时间组织进行“集体同阅读”。每一次都会有评价要求。如:仔细阅读报上的每篇作文,并选择其中的一二篇给予评价,评价要点:①题材是否符合题目和中心的要求?②语句是否通顺生动,语言是否准确精妙?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学生在自主读完作品后,进行小组合作,倡导见仁见智,在发现中讨论,在讨论中升华。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能从中得到提高。在评价中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是读者喜欢的。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人。

在自主讨论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再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集体讨论。比如:“治套话病”、“关注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等。讲评内容少而精,让学生更明确习作目标,更清晰每个主题的不同特点,都有侧重点,抓住一个小小的训练点,走进去,讲透,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在交流评价结束后,学生会从本期班报中自行选出三篇文章填写在班报的《评价栏》上,然后小组下发《评价表》进行登记后再统计,教师也参与到评价中。对于获前三名的作品加倍发放“作文积分券”。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有了兴趣,有了自主性,有了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同伴的引领,方法的习得,写作将不再是难题。促进作文的有效教学,还有许许多多方面要继续深入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细细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猜你喜欢
素材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