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豁达、爱妻子的体育奇人朱总人

2018-10-21 09:37迟琳琳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莫言

摘 要: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主人公朱总人有四重身份:朱总人有四重身份,即代课老师、体育奇人、右派分子和丈夫。作为代课老师,他兢兢业业;作为体育奇人,他克服自身条件限制,屡屡在体育竞赛中赢得胜利;作为右派分子,他豁达洒脱,有知识积淀;作为丈夫,他勇于承担责任,关心疼爱妻子。

关键词: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朱总人;形象分析

在苦难中看似平凡的奋斗,却是不同寻常的伟大,看似普通的故事演绎着不平凡的感动。莫言的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讲述了朱总人的一系列传奇故事。朱总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是个罗锅腰子,但无论他对生活的热情还是对妻子的真挚爱情都令人敬佩。

一、代课老师:职业操守的坚守

古往今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老师,朱总人满怀责任心,兢兢业业。

以才育人,诲人不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写了一篇作文《记一次跳高比赛》,朱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把作文推荐给教授和省报编辑,使得作文得以在省报发表。育人是教师的另一天职。在表扬的同时,朱老师也不忘给予提醒和鼓励:“继续努力”、“不要骄傲”等,以免学生骄傲自负。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朱老师带学生游泳时,要求学生注意形象,不要光屁股下河,也因担心学生安危,只得跟着学生下河。在憋气时学生担心朱老师安全,在与桑林比力气时由衷希望朱老师赢,长跑比赛中多次为朱老师加油打气,都可证明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学为教师,行为示范。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可以去要求学生。朱老师有进取心,为学生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他用行动勉励学生勇于承认、调整短处,遇到困难百折不挠。

朱老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显赫头衔,也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但他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示了做人的典范。

二、体育奇人:生命强力的张扬

朱总人身体有残缺,却是个体育奇人。残缺与生命张力在他身上共存,二者看似矛盾,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和谐。

朱总人相貌丑陋:“突出着一个葫芦般的大脑门”,“双耳位置比常人往上,不是贴着脑袋而是横着展开”。还把他的相貌与他人进行了比较:“省城右派里最丑的那个三角眼作家也比朱总人好看。”朱总人有严重的罗锅腰子:“他的背前倾约有四十五度角,后脖颈下那儿,生硬地突出了一大团,好像一个西瓜。”①因自身缺陷,朱总人多次遭到鄙夷嘲讽,如跳高时围观群众的嘲笑、与之打乒乓球的冠军的看轻。

但身体残缺的朱总人身上呈现出强悍的生命力。他说:“人与野兽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是唯一的有意识地通过运动延长生命的动物。”②朱总人崇尚运动的最好证明无疑是长跑比赛。与他一起参赛的有长跑运动员李铁、体育系毕业生陈遥、武装部干部、曾拉过黄包车的张家驹等等。在身体条件上,竞争对手们比朱老师更加有优势。但朱老师赢得了比赛,他坚持不懈地运动,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及时抓住。前半段朱老师节奏沉稳,相比之下,李铁在6000米时即眼睛凸出、喘气粗重。在离终点十几米处,朱老师才加速冲破红线。此种遇事沉稳的心态,在体育竞技中是难能可贵的。

朱总人在体育方面本应该是弱项,但他善于钻研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弥补身体缺陷。跳高时,在别人用常见的剪式跳法或当时较为先进的俯卧式跳法时,他发明了背越式跳法;打乒乓球时,他靠神秘莫测的发球和大量的擦边球,把“冠军”打得大败;水下憋气时,他掌握了水下换气的方法,打败了熟知水性的小杜;他有惊人的肺活量,才能在长跑中泰然自若。

尽管身体残缺,但朱总人却以强大的生命张力冲破了苦难,成为体育奇人。通过运动,朱总人展示了生命的广度和高度。

三、右派分子:豁达心态的典范

朱总人是个农民,但他也被划为了右派。缘由滑稽可笑:学校要找不到右派上报,上级派来一个反右大王,大王让全校师生挨个儿走了几步,朱老师只因先迈右腿而被划为右派。权力的滥用很荒唐,但作为小老百姓的朱老师在抗议无效后,只能默然接受结果。他豁达大度,面对困难无惧色,昂首品味生活酸涩。

与胶河农场的普通农民相比,朱总人有知识积累,看待事情有透彻的见解。他说月亮上没有水也没有空气,也不存在嫦娥吴刚。老农质疑说谁也没有上去看看,朱总人却说,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上去的。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在信息闭塞的小小农场,一个农民有这样的见地是难能可贵的。

朱老师和小说中的其他右派分子一样,不灰心不气馁,继续发光发热。朱总人为人低调谦逊,且不吝于赞美别人的长处。跳高时,汪高潮跳过了一米九十,朱总人一点都不嫉妒,而用敬重的语气对他说,一起比赛是自己的福气。朱老师只上过几天私塾,但他在人才荟萃的胶河农场里,将自己放在与其他右派平等的位置上,并不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而自觉低人一等。右派们也颇为尊重他。

作为右派分子,朱總人积极乐观,谦逊而不自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困境随遇而安。

四、丈夫:疼爱妻子的模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爱的本质是给予。爱情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朱总人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在与妻子的日常交往中,没有甜言蜜语和浪漫行径,只有朴实无华的关心和实际行动。他对妻子负责任,默默地为妻子付出。他们的夫妻生活幸福美满,院外可听得到他们的说笑声。

与李铁将责任推诿到女人身上的行为相比,他有作为一个男人顶天立地的担当。当他误以为警察发现他种大烟的时候,平静上前,主动承认大烟是自己种的,跟妻子无关。而种植的原因是为他妻子治疗多年的旧疾。

作为丈夫,朱总人呵护妻子,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陪伴。

通过讲述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传播着正能量,激励着我们励志笃行。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命运,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1]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2][美]埃利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张琳.论莫言小说中残缺人物形象与生命关照[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迟琳琳(1992—),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注释

[1]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31.

[2]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29.

猜你喜欢
莫言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作家莫言开设微信公众号:将展示作品片段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东瀛长歌行
还米一尖碗
莫言的期盼
吃钱饺
一点儿都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