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2018-10-21 11:18吴锋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吴锋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荣辱观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一个对象的价值是指它的效用。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三个层次构成,相应的,它的价值也分为三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良序运行的前提条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个人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人发展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社会是一个转型的社会,在社会转型的关健时期,改革开放如何深入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如何进行,社会风气如何好转,社会良好秩序如何才能形成,人和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这些都需要一种价值观的引领,需要全社会形成价值观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的价值引领,它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为此,我们需要认识和认同核心价值观,将之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导航,并且能够践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社会集中体现社会会制度、社会形态长期普遍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社会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价值,对于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价值;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价值建设方面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回应了群众的热切盼望,而且對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我们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从国家建设的价值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国与国之间硬实力的竞争靠的是综合国力,而富强是综合国力的基础。首先,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贫穷就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其次,富强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基础。国家不以富强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在国际上就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老百姓的生活就得不到保障和提高。正如霍布斯所言,在一个资源极其溃乏的年代,人们的首要目标是自保,为了生存,人与人间是战争状态,互相斗争,攫取资源。所以,富强应该是国家建设追求的首要价值。

民主的本义指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也就是说,民主指人民群众有权参与国家事务,比如国家重大的经济政策:财政、税收等。除此之外,民主还意味着人民群众有资格享受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人民才能是主人,因此民主保障民生。我国现在正在尽力实现广泛而又有代表性的民主,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和农村村委会的选举制度。只有实行民主,才能广开民智、广求民意,才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稳定。一个国家只有让人民当家作主,老百姓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才能进一步促进个人的政治文化水平,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所以我们要把民主作为国家建设的政治价值目标。

“文明是人类作为历史的主体在其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物质成果、文化成果和精神成果等。一方面,这些文明成果可以为我们所用,推动我们的发展,另一方面,当我们运用文明成果发展自我的时候,反过来又会促使我们进一步去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会上有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等。文明遭到践踏,有损于国民的形象,更不利于国家的建设。

和谐“指事物的一种存在状况,即不同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就社会层面而言,和谐意味着稳定、有秩序和安定,因此,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国家建设环境。而国家建设也需要和谐,如果不和谐,国家被迫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样的冲突或战乱。在一个战乱的国家中,老百姓居无定所,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温饱都难以解决,而且还要面临着对军队给以物质授助、参军打仗、保家卫国的责任,又何谈发展。反之,如果国家把物力和财力投放到国计民生身上,比如大力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同等的教育,那么将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一个国家只有和谐稳定,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

从社会发展的价值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是法权意义上的自由,罗尔斯认为,“当个人摆脱某些限制而做(或不做)某事,并同时受到保护而免受其他人的侵犯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自由地做或不做某事的。”如良心自由就是受到法律规定的,“当个人可以自由地去追求道德、哲学、宗教方面的各种兴趣(利益),且法律并不要求他们从事或不从事任何特殊形式的宗教或其他活动。”自由具体包括: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良心自由(是自然法,是要求每个人说真话,是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良知作出善恶判断)、拥有财产的自由、不受任意逮捕的自由等。这些自由是也可以说是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消极自由,指人能够自由的做事而不受干扰。另一种自由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由,在政治哲学中它也被称为积极自由。一个社会只有充分保障和实现人们的基本自由,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发展自我,才会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稳定的秩序,社会才会良性的发展。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们在社会基本权利上的平等,比如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工作权、教育权。基本自由的平等是反对等级和特权。其次,平等是机会的公平平等。第一,社会公职平等的向有才能的人开放。第二,它是实质的平等而非形式的平等。罗尔斯是这样来看待平等的,“首先是作为公共规则体系的制度的管理。在这里平等基本上是作为规则性的正义。它意味着公正地按规则办事,并按照以(由法则和先例规定的)类似情况类似处理等,准则对各种规则作一致的解释。这个水准上的平等是常识意义上的正义观念中最少争论的因素。平等的第二种应用要困难得多,它是在制度的实质结构方面的应用。在这里,平等的意义是由正义原则规定的,这些正义原则要求每个人都有其平等的基本权利。”即实质的平等是每个人不仅有资格享有权利目标,而且社会要创造条件提供资源,让每个人切实的享受到那个权利。形式的平等是指社会规定你有资格享有这个目标,但不管你是否有能力去切实的享有这个权利。我们在社会公共职务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上不能搞特权和垄断,这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社会建设之中。给每个人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在充分的社会条件下运用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我国目前正在实施这一目标。

公正指同等问题同等对待,不同问题差别对待。比如招骋员工应该只以学历和能力为尺度,不管性别和家世,这就叫同等事物同等对待。这一层含义和平等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而其另一面就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每个人劳动贡献有大小,每个人的天资和才能会有差异,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是身心不健全,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因此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就要区别对待,给他们最大的照顾和利益。我国现在正在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的低保,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就是在这一方面的公正的体现。更具体的说,公正是正义的逻辑要求。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社会不公正,可能会崩溃,效率也难以持久。稳定、合作、效率都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他的正义两原则较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诸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此外,公正还指恰如其分的来对人对物,不偏不倚,比如亚里士多德所讲的中道,儒家所讲的中庸。它是对人对物的形式原则,可以适用任何一个具体的内容。公正也是一种美德。我们今天应更加看重作为形式原则的公正,比如说社会财富的分配要公正或公平。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大致是公正的。只有分配公正了,实现利益平衡,才不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社会才能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社会才有发展。

法治的含义包括,政府按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社会,政府的行为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哈耶克特别强调法治的后一层含义,“法治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均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切个人有可能确定地预见到当权者在特定情况中将会如何使用他们的强制权力,并据此预见来规划自己个人的事务”。法律是社会的共同规则,它保障共同利益,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它是使社会能够长治久安和良性发展的保障。依法治国,社会则会稳定和谐;政府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此外,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靠德治,因为道德只是靠社会习俗、舆论、良心和道德自律来施以行为约束,毕竟是软约束。因此,法治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从个人发展的价值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作为个人行为的规范之首,一方面是,现在我国出现了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比如间谍活动。说明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也被西方敌对势力利诱。另一方面,有国才有家,国破家亡。国家不发展,不富强,老百姓生活就受到威胁。所以,我们首先必须爱国。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有爱国情节,不仅仅是中国。国家发展进步了,个人才有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发展人们爱国的社会情感。

职业生活是我们生活的最基本的部分,职业需要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这就是敬业。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要做到勤奋、认真、积极,而不是应付和逃避。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和他的工作态度都是分不开的,如果不勤恳,不认真工作,就不可能成功。敬业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支配着他是否敬业。敬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和辉煌的事业。所以,我们应该发展自己敬业的社会能力。

诚信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是现代商业成功的最好的策略,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是友谊的纽带。按照儒家的说法,一方面我们内在要诚,反映自己内心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外在于人要信,言必行,信必果。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交往需要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别人才能愿意和你交往,你才会有好人缘,得人缘,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尤为重要。进一步来说,诚信也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公平对待的问题和契约问题。康德把诚信作为我们对待他人的必须的义务,他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准说谎,都应该守信用。

友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处于友善的环境中我们才会感到安全,只有在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对人类精神极其重要的文学艺术与文化。怎么做到友善呢?首先要有良好的态度。孔子言:“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我们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要态度恭敬,宽以待人。其次,要有同情心并积极的去帮助他人。情感论者认为,每个人人性中天生就具有同情的情感以及对他人的慈善的情感,这是自然之德,不需要证明,既使“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慈善(也就是伴随着爱的那种欲望)是对于所爱的人的幸福的一种欲望和对他的苦难的一种厌恶;……怜悯就是希望他人幸福和厌恶他人遭难的心理。”同情是指“当我们与他人交往和接触时,他人的感情会借助许多外在的、较活泼的印象而注入我们的心中,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人情感一样的同等情绪,即乐他人之所乐,哀他人之所哀。”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各种利益冲突和个人私欲而把这些情感隐藏起来,或磨灭了它们。除此之外,关心和促进他人的幸福是被义务论者重视的一个义务。康德认为,帮助他人是我们对他人的间接的或值得奖赏的义务。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分担别人的痛苦和命运,至少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切身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应该是做人的底线。

总之,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我国的社会公共价值观淡薄,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和多元价值文化激荡的时代。要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贡献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也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幸福。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最终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个人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反过来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富強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视公共价值在精神层面的重要地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贵贤.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作用[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3(06):19-26.

[2]李德全,杨全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中国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84-87.

[3]宋金玲,张迪.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153-158.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给”的价值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