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肖普诗歌鉴赏

2018-10-21 18:28李亦阳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诗集巴西旅行

前两天看一篇外媒的文章,讲的是一位老师怎么在一个枪击、骚乱、难民、恐袭等等频发的时代教会学生尊重和理解差异,尊重生命。她提到了毕肖普(Elisabeth Bishop)的一首诗,这首诗让曾经叫嚣着一切可以用枪解决的小男孩竟也最终说出了“正是他(诗中的大鱼)不值得活,却也仍然活了下来”这种话。

觉得伊丽莎白·毕肖普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又去查了一些她的资料和诗。不过先将这首把生命尊严细腻透彻展现的《鱼》摘录在这,这首诗也是毕肖普的代表作之一,也代表了她的一种主要诗歌类型。

《鱼》

我捉到一条大鱼

把他放在小船旁边

一半露出水面,用我的钩子

固定在他的嘴上的一角

他没有反抗。

他完全没有反抗。

他悬垂着令其烦恼之重,

顺从而又庄严

似乎毫不在意。此处彼处,

他的褐色皮肤上被拉出皱纹

就像古老的壁纸,

还有它那深褐的条纹

也像是壁纸上

那盛开的玫瑰

在岁月中被沾污和磨失。

他身上布满圈圈点点,

就像精美的菩提花饰,

……

毕肖普曾说:“写诗是一件不自然的行为,而诗人努力的目标就是使它们变得自然一些。”

这位曾获美国桂冠诗人和普利策奖的美国女诗人,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她生前发表的诗加起来不过七八十首。

毕肖普读书时代的女友露易丝·克莱恩,是美国百万富翁、前马萨诸塞州州长温斯洛普·克莱恩的女儿,母亲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始人之一,标准的富家女。

两人毕业后,金钱无舆,一起云游欧洲。1937年,她们在弗罗里达买房,一起住了5年。克莱恩会不时往返纽约,正是这期间,毕肖普为她写了恋人絮语般的《致纽约》(其实《鱼》也诞生于这个时期):

当你走出褐砂石住宅

来到灰色人行道上,来到洒了水的街,

楼群的一侧与太阳并排升起

宛如一片微光灼烁的小麦原野。

——小麦,而不是燕麦,亲爱的。

若是小麦,恐怕就不是你播种的,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想知道

你正在做什么,要去往何方。(包慧怡 译)

一生如候鸟迁徙,却没有家的归宿的毕肖普的第二位伴侣是陪伴了她十余年巴西生活的巴西建筑师罗塔·德·索雷思(从照片和毕肖普为她写的诗当中的黑发,想到的是弗里达的形象感觉),同样是一位巴西的富家女。

巴西岁月期间,毕肖普出版了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诗集《寒春》(1955)和《旅行的問题》(1965)。

2013年,巴西导演布鲁诺·巴列托根据她们的爱情故事,拍摄了电影《月光诗篇》。将一个本来比较冷僻的诗人,以八卦罗曼史的方式包装推出。

1967年罗塔服用了过量的镇定剂自杀了。而毕肖普巴西期间创作的诗集,也在她去世后才被探访巴西的传记作者在当地发现,包括了一首幸福温软的《共同醒来是美妙的》:

“在同一分钟共同醒来

是美妙的;美妙的是听见

大雨突然开始落满屋顶,

是感觉空气冷清

仿佛空中一团黑色电网

让电流穿行

雨点遍布屋顶嘶嘶

屋里的吻落得轻轻

第三位恋人也是晚年的毕肖普最后的爱人名为爱丽丝·梅斯索菲。爱丽丝·梅斯索菲曾要嫁给别的男人,痛失爱侣的毕肖普就写了一首也许很多人都听过但不知是源自她的《一种艺术》。爱丽丝后来取消了婚约。

在耶鲁的有关毕肖普的一节公开课中,演讲师提到自己在60年代读读大学时,有幸听到毕肖普的公开读诗。“她的声音极其普通”、“公开场合对她来说是酷刑……她的目光略过400名听众,问主持人:‘够了吗?”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诗人/艺术家),应该从她童年的迷宫入口找起线索。毕肖普的童年也是一片灰暗残缺,不满周岁父亲去世、5岁时母亲被送入精神病机构。她的童年就是流浪在加拿大乡下的亲戚家和美国马萨诸塞的姨妈家。

她成年后的时光,大部分时间也都在游吟,1950年代毕肖普踏上了南美洲的土地,直到1967年回到美国教书,她在巴西渡过了整整17年(如上文,也正是在那里遇见了自己的罗塔)。

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她每一部诗集的名字,都与旅行或者毕肖普所谓的“地理”有关,1946年出版的首部诗集《北方和南方》、《旅行问题》(1965)和《地理之三》(1976);诗作《地图》、《旅行的问题》、《佛罗里达》……旅行既是她赖以生存的方式,也是她的灵感来源。仿佛旅行行走异乡才是她生命的养分。没有历史、宗教,也无关现代政治,她的诗是大自然的骨骼惊奇。

《地图》这首诗,被收录在毕肖普的第一部诗集《南方与北方》中,也通常作为她其它诗歌合集的第一首,可以作为序言开篇理解。

毕肖普的生命在加拿大、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迁徙。在巴西最后的日子,毕肖普曾买下一座房子,以自己导师和挚友玛丽安·摩尔的名字命名,如今“玛丽安之家”依然保存完好,而且被维护成了一座私人的伊丽莎白·毕肖普故居博物馆。

身藏在毕肖普充满幻想、比喻、五光十色的意象背后的是一种加拿大或是纽芬兰式的冷凝。不像许多其他诗人,她没有滥用自己悲伤童年这份“奖品”。——而最深刻的感情往往在沉默中显现。

就如她的导师兼挚友摩尔总结的:“她作品里的理智考虑(rational considering quality)是她的优势,再加上简洁、不去刻意扭曲。”

就像《鱼》这样的诗作,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毕肖普钟爱的话题她的诗歌中总有恣意瑰丽的想象,然而推向人心的最终却都是最真实本质不过的现实,她对畸态的直觉、她对于尘世的异乡人感。这种风格被拉美大地的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在 《批评的激情》中称之为“幻想的现实主义”。

美国诗人查尔斯·斯密克曾提出了“三类想像”: “首先,是在文学和艺术中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睁开眼睛;其次,还有闭紧双目时目击的想像。浪漫主义诗人、超现实主义者、表现主义者和白日梦中的沉湎者熟知它们。……正是二者的缠绕构成了第三种想像。”

这或许很好地解释了读毕肖普诗的时候,那种既客观又主观的感觉(她的诗中总爱加上一些括号提问)。

大鱼中生命的尊严,反映的正是他处境的不尊严。

而那爱情中不要尊严的爱,却是爱的真正尊严。

作者简介:李亦阳,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为民中学)高三学生。

猜你喜欢
诗集巴西旅行
“巴西”是怎么来的
截句选
小黑的旅行
巴西战舞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夏日旅行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何处得清纯
诗人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