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自主解决历史问题的“四步教学法”

2018-10-21 15:32马世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

马世洁

[摘 要:在初中学习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但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阶段,对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历史问题的简单评述、自主解决历史问题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不足。为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我结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了初中学生自主解决历史问题的“四步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自主解决;“四步教学法”]

真正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成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因此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积极创设问题环境,合理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以下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了初中学生自主解决历史问题的“四步教学法”。

一、确定一个小问题

首先我要求问题要具体,不能太大、太空,每次只解决一个具体的小问题。例如:在讲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就可以把它拆分成,皇帝称号的由来、县制的由来、车同轨书同文等几大板块。如此,大而宽泛的问题就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力所能及的有趣味的小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就集中了。优秀是一种不断成长过程,每次尝试解决一个小问题,学习兴趣乃至成绩自然就有所提高。

二、创设历史情境

问题确定之后,如何解决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大难关。在历史教学中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现实意义。

情景一:历史情景再现——和标准有关的故事

秦始皇嬴政的思考(讨论内容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教师准备服装,道具等,营造庄严肃穆的朝堂。

第一幕:秦始皇在勤奋的批阅奏章(竹简),但六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形态,秦始皇看着形态各异的文字皱起了眉头。

第二幕:秦始皇微服私访,看到在大统一王朝下,各地的车轨、度量衡皆不统一,纠纷频仍。如何增强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的问题摆在了这位千古一帝面前,他陷入了深思。

如此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条件下秦始皇政策的选择,同时体会现阶段党中央和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政策的重要意义,与党和国家思想保持一致。通过开展看历史纪录片、影视片以及编写剧本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领域关联性,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趣味性、严肃性及综合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并能指导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开展合作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历史学科的学习多是以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而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则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情景二:在课前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编写历史小故事并演出。

1.活动过程:①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組推选出组长一名负责组内活动的协调与管理;②筛选本节课春秋五霸的主题若干(齐桓公与管仲、一鸣惊人、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一个故事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搜集历史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充实、润色、排练成短篇故事。

2.活动要求:①尽量做到符合历史史实,允许学生发挥一定的合理想象,使历史情景剧更加生动有趣;②各小组成员均要参与编写和演出任务;③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编剧奖与表演奖。

如此,学生在通过合作创作、表演、评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共同商讨,既强化了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学会了全面的看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运用的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组织一次反思

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习惯于自己总结上一课的教学上的得失,然后让学生反复机械的记录或者记忆历史事实,从而忽略了甚至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就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常常出现“上课听的懂,课后不会做”的现象。因此组织一次学生的课堂反思很有必要。

情景三:秦始皇时期的中国与西周时期的中国有何不同?

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以及社会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热衷于知识的记忆而不善于总结反思,于是课堂上便会出现异口同声的否定回答——不知道。事实上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而又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每解决一个问题后,教师都应组织学生做一次反思,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每一次思考的深与浅,好与坏,得与失……其实都是我们的实践与经历。

历史是一门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历史的学习是由浅及深层累地造成的,随着学习,知识与史料的慢慢丰富,我们对与历史事件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的表征)的过程。”由此观之,学习者的学习从来都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主动建构起对世界的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加以安排。这四种基本学习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生生存。”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猜你喜欢
初中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打造精彩初中英语课堂的措施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