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多样化

2018-10-21 01:48张霞朱玉贤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竖式两位数数形

张霞 朱玉贤

【摘 要】 将抽象的数字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演示,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多样化,提高计算的效率。

【关键词】 数形结合;算法多样化

为了保证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理为算法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确保了计算的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下面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片段一】

师:每套书有14本,请每个同学猜一猜,王老师买了这样的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学生的猜测不一,从100多到200多。

师:看来大家猜想的结果出入很大,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判断哪种结果最准确呢?

生1:算一算。

生2:列竖式计算。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算一算就知道了。下面请大家把你猜测的结果写在纸上,然后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一算这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看看自己猜得是否正确。

有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展开计算,有的则是无从下手。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都开始了算法的思考,教师则分组进行指导。

先小组内交流,再小组间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1)14+14+……+14=168;

(2)12+12+……+12=168;

(3)14×4×3=168或14×3×4=168;

(4)14×2×6=168或14×6×2=168;

(5)14×10+14×2=168;

(6)12×10+12×4=168;

(7)竖式计算。

【教学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多数课堂都是从复习开始,先复习14×2、14×6、14×10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好铺垫。这样的课堂设计为学生搭好了攀登的“脚手架”,引领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向上爬,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学比较顺畅,但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在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以后,先让学生猜结果、说理由,然后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片段二】

師:刚刚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种算法,下面我们来看看14×12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哪些算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快捷?

师生共同交流。

算法(1)和(2)利用了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算理正确,容易理解,但是计算麻烦,容易出错。

算法(3)和(4)可以借助图形结合帮助理解算理:

同样,14×2×6=168或14×6×2=168的算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通过把抽象的数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让算理一目了然。“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把其中一个两位数看作两个一位数的积,再进行计算。学生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样的算法具有局限性,不通用,如:24×13等。

算法(5)也可以借助图形结合帮助理解算理:

算法(6)是有同学想到,抛开题意,计算14×12时也可以借助下图理解算理:

算法(7)由以上算理演化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分析】

计算看似是程序性的教学,思维含量比较低,其实不然。以形解数,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以图形矩阵作为探究材料,经历从数到形,再从形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感知了算理,同时也体现了计算的多样化和实效性,优化了计算方法的选择。

【教学片段三】

生:老师,我有新的发现,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算:

师生一起交流算理。

师生总结:这种方法适用于口算。

【教学分析】

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形互释,打通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了算理和算法的相互交融。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明晰算理,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从而形成计算技能,使学生对计算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片段三”中才会出现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竖式两位数数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两位数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